新版《三国》和1994版《三国演义》的差距,大家都是看在眼里的。
不过,皮哥观察到一个特别有意思的现象。
在提到老版时,大家都是夸鲍国安饰演曹操、唐国强饰演的诸葛亮、陆树铭饰演的关羽有多么出色,很少有人会提到孙彦军饰演的刘备,在一众角色中,刘备的存在感很低。
而提到新版时,大家都在骂编剧多不靠谱,陈建斌把曹操演成了“地痞流氓”,陆毅把诸葛亮演得太稚嫩,张飞直接演成了李逵,但很少有人会贬低于和伟演的刘备。
于是乎,同样是出演刘备,孙彦军成了“高个儿里的矬子”,于和伟成了“矮个儿里的将军”,两人似乎能掰掰手腕儿了。
那么他们出演的刘备,究竟谁更符合原著,差别又具体体现在哪呢?
一、孙彦军的表演
在《三国演义》中最难演的人物就是刘备,原因就在于这是一本尊刘抑曹的小说,一部戏里主角是很难演的,而没有缺点的主角更是难上加难。
就说曹操吧,虽然在小说里是个反派,但对于演员来说反而能充分发挥演技,诠释出曹操这个奸雄的层次感。
就说关羽和张飞吧,虽然也是正派主角,但都有一些缺点,关羽很骄傲,张飞是个莽撞人,这就是角色的棱角,让演员演起来有个支点,能更好地发挥。
有人肯定会说,诸葛亮也是个没有缺点的正派主角啊,别忘了鲁迅是怎么评价诸葛亮的,“多智而近妖”,诸葛亮和《西游记》里的孙悟空、《哆啦A梦》里的叮当猫一样,是神一般的存在,存在感也是拉满的。
而刘备就是个光滑的圆,演员演起来使不上劲儿,角色没有成长性,似乎从出场到结尾都是一个性格,而且也很少有事件铺垫,对于表情神色的描写近乎于无,很多人看完小说后都有这样的感觉,曹操呀、诸葛亮呀,关羽呀都是鲜活丰满的人物,只有刘备像个纸片人一样。
演刘备的难点还在于,他是汉昭烈帝,宽厚之余一定要有帝王之气,这在小说中鲜有提及,全靠演员自己揣摩。
鲁迅形容刘备“长厚而似伪”,在表演里还要把“伪”的一面演出来,这个缺点不像关羽、张飞的缺点那样无关痛痒,而是触动根基的,绝不能演过了,不然刘备就真成了伪君子,蜀国政权的正义性立不住,整部剧就垮了。
孙彦军就面临这样的“幸福的烦恼”,他去剧组一换上刘备戏服,就得到了导演王扶林的认可,是全剧组第一个确定下来的演员,可是他却不想演。
他从小就熟读《三国演义》,最讨厌的就是哭哭啼啼的刘备,他最想演的角色其实是曹操,可这个角色已被他同门师哥鲍国安拿去了,最后副导演蔡晓晴多次劝他不要放弃这个机会,他才接下了这个角色。
多年后孙彦军坦言,刘备这个角色压抑了他整整三年,他自己的天性被这个角色锁得死死的,心非常累。他形容自己是伸展不开的豆芽菜,一伸开就挡住了诸葛亮。
那么孙彦军是怎么诠释刘备的呢?
首先外表上。
小说里的刘备“天生异相,双耳垂肩,双手过膝”,简言之就是大耳朵,长手长脚,还要仪表堂堂,这一点孙彦军完美符合,这也是王扶林这么快定下他的原因。
孙彦军出演刘备时大约42岁,于和伟出演刘备时大约38岁,孙的容貌上更加苍老一些,这和刘备长者的形象也更符合。
我们就对比一下,孙彦军和于和伟的扮相,谁更宽厚仁慈,谁更年长稳重,如果你身处乱世,你愿意投奔谁,答案不言自明吧。
形象立住了,刘备这个角色的正义感就立住了,他一生失败那么多次,为何那么多英雄豪杰还追随于他,不需要费太多的笔墨,孙彦军站在那里就是答案。
当然光是扮相还不够,演员驾驭这个角色还是靠演技,而这是孙彦军最不缺的。
从表演经验看,当年的《三国演义》剧组一共有两个国家一级演员,一个是鲍国安,一个就是孙彦军,参演本剧之前,孙彦军已经演了20年话剧,台词功底,对角色的理解,都比同时期的于和伟要有优势。
从生活阅历来看,孙彦军从小受苦,10岁父亲去世,16岁母亲去世,当演员之前在大庆当了几年工人,尝尽了人间苦难,和刘备颠沛流离的形象很像。
所以孙彦军演的刘备就是那种粗看不咸不淡,细品起来却很有性格的人。
为陈登出头的仗义、邀请诸葛亮时的谦卑、为关羽报仇时的失去理智都是力证,那么观众为啥感受不到呢?
因为孙彦军都是收着演的,用他的话说就是不能伸太开抢了诸葛亮的戏,他的很多戏都是极简的,比如第15集,张飞杀了曹操的部下车胄,特意前来报喜。
刘备害怕此举惹怒曹操,忧心忡忡,他不露声色,给了张飞一个眼神。
张飞的脸立刻拉了下来。
整场戏,观众很容易被张飞的表情变化吸引,而忽略刘备的点睛之笔,全剧大部分时间孙彦军都是用这种辅助的打法来完成表演的,所以他的精妙之处很难被察觉。
二、于和伟的表演
这些年于和伟势头很猛。
出演《三国》后,他接连出演了《军师联盟》里的曹操,《觉醒年代》里的陈独秀,《悬崖之上》里的周乙,获得了很多有分量的奖,跻身了一线男演员的行列。
虽然相比后来这些角色,刘备乍看之下有些普通,但这些年网络上很多关于他的热梗,几乎都和刘备有关。
比如于和伟最出圈的梗,就是他饰演的刘备说的那句“接着奏乐接着舞”,这个梗流传甚广,纵情酒色的刘备和小说中的他形成了强烈的反差。
于和伟的演技当然出色,但不是一蹴而就的。
他是典型的大器晚成,毕业后没戏拍一直跑龙套,有戏拍了也是一直演反派,刘备算是他第一个正面角色,而他真正的巅峰是在2017年开始的,2010年的时候他的演技还不如近几年这么醇熟。
有人或许会说,刘备难演是公认的,对孙彦军难,对于和伟也是一样难,新《三国》遭致一片骂声,于和伟能独善其身,不正说明他演技好吗?
这说到点子上了。
老版《三国演义》是完全按照小说《三国演义》来拍摄的,剧中人物完美还原了小说里的人物。
可新版《三国》对小说进行了“魔改”,很多角色面目全非,纵然演技派云集,但都被剧本带偏了。
比如曹操竟然随地小便,说话一顿一顿像个疯子;比如司马懿神神叨叨像个神棍,一出场就把“我是内奸”写在脸上;比如张飞就剩鲁莽了,和李逵没啥区别,没有一点武将之姿。
我理解编剧的用心,他是想进行创新,把剧变得更通俗化一点,让现代的观众一看就懂,但步子迈大了影响了一批好演员,于和伟也未能幸免。
换言之,孙彦军演的是罗贯中笔下的刘备,于和伟演的是编剧朱苏进笔下的刘备。
于和伟规避了“刘备难演”这个问题,却掉进了朱苏进挖的坑里。
原来书中说刘备“喜怒不形于色”,编剧光理解了字面意思,没有领悟到刘备的绵里藏针,简单粗暴地把刘备塑造成了一个发生什么情况都不做表情的“面瘫脸”。
带着这样的剧本束缚,于和伟在表演时的很多表情都是固定的,但是通过眼神等辅助表演,他还是尽力拯救了这个角色,把不同情境下的诸多信息准确传递给了观众。
这是潘凤出事后的表情,一个斜眼,杀气有点藏不住了。
这是关羽温酒斩华雄后的表情,很克制,他当时的官职并不允许他居功自傲。
这是三顾茅庐时的情形,还是一样的表情,却泪眼婆娑,你能相信这个时候的刘备是谦卑、真诚的。
这是听闻汉献帝死后的表情,看上去悲痛至极,也符合刘备这个人物的设定。
称帝后,刘备的面相上有了一些帝王之气,但依旧看不到那种高高在上的疏离感。
这也是为何,陈建斌、倪大红这些公认有演技的演员都在这部剧上折戟,但于和伟版的刘备反而成为了孙彦军之后的另一版经典。
最后我们不难得出结论,孙彦军和于和伟版的刘备表演难度都很大,但最终呈现出来的人物各有特色。两位演员也都通过自己对于角色的理解,让这一历史人物在影像中得以重生。
两位优秀的演员都值得我们鼓掌致敬!
文/皮皮电影编辑部:一粒鸡
©原创丨文章著作权:皮皮电影(ppdianying)
未经授权请勿进行任何形式的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