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9年2月的某一天,在北京开往丹东的火车上,刘思齐和妹妹邵华肩并肩坐在一起,她们双手紧紧握着,神色悲伤,双眼泛红,让人看了很心疼。
鸭绿江边,寒风凛冽,站在祖国的边境上,刘思齐心潮翻涌,激动万分。跨过这条江,她们就到了朝鲜,这就是岸英生前作战的地方,也是他英勇牺牲的地方。
在朝鲜军事停战委员会委员任荣同志的陪同下,刘思齐和邵华及随从秘书、翻译等人坐车前往毛岸英烈士所葬地——桧仓郡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陵园。
“岸英……岸英啊……”越接近墓园,刘思齐心里就越难受、越紧张,就像塞了一块石头,每走一步石头就重一斤。阔别已经八年之久,没想到再见却是冰冷的墓碑,凄凉的坟头,岸英……我的爱人……我的亲人!
烈士陵园内,穿过郭沫若题词“浩然正气”的牌匾,来到纪念碑前向所有牺牲的志愿军烈士默哀致敬,走过威严耸立的志愿军烈士铜像广场,登上了最高处的志愿军烈士墓地。任荣指着最前面的一座白色圆形墓碑说:“这就是毛岸英烈士的墓。”
刘思齐的眼泪再也藏不住,夺眶而出,急奔到墓地前,静静地看着上面“毛岸英同志”的碑文,无声默哀,又对着墓碑深深鞠躬致敬。
图|毛岸英烈士之墓
她再也支撑不住,跪倒在墓碑前,双手抚摸着墓碑,放声痛哭:“岸英,我来了,我代表父亲来看你了,这么多年才来看你,来晚了……”极度悲伤的她泣不成声,几欲昏倒。
哭累了,喊累了,也该走了。离开墓地前,刘思齐小心翼翼地捧起一抔黄土,用自己带来的白手绢仔细包好,紧紧攥在手中。姐妹俩一步一回头,脚步沉重地离开了墓地,刘思齐心中默念道:“岸英,我们走了,再见了,岸英,你安息吧!虽然你在这里,但你永远活在我们心里……”
这是毛岸英夫人刘思齐第一次去朝鲜,给毛岸英扫墓,而这时已经距离毛岸英牺牲九年之久,她本人也是在毛岸英牺牲三年后才知道的。时过境迁,毛岸英烈士的墓碑依然竖立在朝鲜大地的美好山河之中。
历史的长河不断向前奔流,时至今日,中国人民都知道抗美援朝我们打得十分不容易。在1950年的那场战争中,伟大领袖毛主席的长子毛岸英牺牲了,这已经是主席为了中国人民的革命事业牺牲的第六位亲人了。
2020年,中央电视台为响应国家号召,纪念抗美援朝作战胜利七十周年,推出回溯历史的系列纪录片,在第二十集中,首次公开了彭德怀在毛岸英牺牲当日,向中央军委发送的一封绝密电报,由此,我们才完完整整看到了电报的具体内容,详细讲述毛岸英烈士牺牲的真相。电报原文如下:
“我们今日七时已进入防空洞,毛岸英同三个参谋在房子内,十一时,敌机四架经过时,他们四人已出来,敌机过后,他们四人返回房子内,忽又来敌机四架,投下近百枚燃烧弹,命中房子,当时有二名参谋跑出,毛岸英及高瑞欣未及跑出,被烧死,其他无损失。”
图|绝密电报
毛岸英是毛泽东和杨开慧的长子,自幼受到毛泽东优良家风的熏陶,在革命的道路上不断历练,但他的历练之路太多艰辛,在同龄人中,有他这样曲折人生经历的人非常少见。因此,二十多岁年纪轻轻的他,就已经有超出同龄人的成熟稳重。
1922年,他一出生便随着父母东奔西走,先后到达上海、广州、武汉等多座城市。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为了躲避反动派的搜捕,五岁的毛岸英随母亲杨开慧,以及两个弟弟,回到了家乡避难。
1930年,毛岸英的母亲不幸被湖南军阀抓捕,而8岁的毛岸英也一同被抓进了阴森森的地牢之中。在敌人的监狱里,毛岸英亲眼目睹了母亲与敌人斗争的场景,和牺牲前的惨烈。
随后,毛岸英被地下党组织救出。第二年,毛岸英三兄弟被外祖母和舅妈带到了上海,随后被送到了大同幼稚园。没过多久安稳日子,幼稚园就暴露了,被迫解散,期间三弟毛岸龙因病过世,毛岸英和毛岸青相依为命,流浪街头。
后来,“红色牧师”董健吾,将毛岸英兄弟领回了家中。1936年,毛岸英和毛岸青与党组织联系上,被送往了苏联学习。在国外留学期间,毛岸英表现出色,成绩突出,且一直保持着敢作敢为的热血青年劲头。
1941年,苏德战争爆发,德国法西斯逐渐向苏联的首都莫斯科靠近,形势越来越紧张。当时,毛岸英直接将一纸书信写给了斯大林,表明了自己要求参战保卫苏联,为国人报仇,痛击法西斯的决心。
但是,这封书信一去不复返,毛岸英的请求也没有得到回应。其实是因为中苏之间有不让中国孩子服兵役的约定,毛岸英没有加入苏联国籍,因此被苏联军官当场拒绝。于是,他找到了苏军总政治部副主任,表明自己坚决参战的决心,随后他被批准先去军校学习军事本领。
毛岸英在军校刻苦努力,学到了很多军事技术。从军校毕业后,他被授予中尉军衔。接着加入了作战部队,担任坦克部队的指挥员,对德国法西斯展开了猛烈的进攻。
父亲毛泽东在中国战场上打日本法西斯,他就要在苏联战场上打德国法西斯,这才是他身为毛泽东儿子该做的事情。战场上的毛岸英不怕牺牲,作战勇猛,带着自己的坦克连勇往直前,一路跟随大部队攻克了柏林城。
图|毛岸英
1945年5月,苏联卫国战争胜利,苏联领导人斯大林亲自接见了毛岸英,并送了他一把手枪,让他带回国留念。这把手枪被毛岸英一直带在身边,直到他牺牲那一刻也带着。
1946年,毛岸英回到祖国,同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毛泽东要求毛岸英适应基层人民的生活,上一上“劳动大学”。于是回国后不久,毛泽东就带着毛岸英到食堂吃大灶,跟劳动人民一起生活,还让他到当时著名的劳动模范家里学习种田。
毛岸英应父亲的要求,踏上了农村土改的征途,先后到晋中、山东参与改革。在土改的日子里,毛岸英作为中国共产党领袖毛泽东的儿子,处处以普通工作人员自居,从未有半分领袖儿子的架子,始终与广大穷苦农民共同进退。
毛岸英在农村,帮乡民挑水扫地,勤干杂活,从来不喊累,与基层群众、工作队友打成一片。大家对他的评价都是为人亲和、憨厚老实、沉稳大方、处事谨慎,他的良好品格和优秀作风也给当地人民留下了极好的印象。
图|伟大领袖毛泽东
1949年10月15日,中南海热闹非凡。这一天,毛岸英和刘思齐举行了婚礼,父亲毛泽东亲自为他们主持了婚礼。在这场婚礼上,周恩来邓颖超夫妇、朱德康克清夫妇、李富春和蔡畅等国家重要领导人都是贵宾。
毛岸英还收到了父亲送的一件大衣作为礼物,毛泽东对他说:“大衣给你白日里穿着御寒,晚上盖在身上,两个人都暖和。”这场婚礼让在场的人惊艳,他们之间的爱情也让身边的人羡慕不已。然而,毛岸英和刘思齐结婚还不到一周年,就要面临诀别。
1950年,美国对朝鲜半岛发动战争,公然干涉朝鲜内政,目的在于霸占朝鲜,将战火烧至中国鸭绿江边境。同年10月,毛主席和其他中央领导人作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伟大决策。
同年10月7日晚上,毛泽东在中南海为彭德怀摆送行宴,毛岸英也在宴中,见到了准备出征的彭德怀。毛岸英早就有赴朝作战的想法,对彭德怀说:“彭叔叔,我想去抗美援朝前线。”
彭德怀看着年纪轻轻却十分老成的毛岸英,如同看着自己的孩子,对他去朝鲜作战的要求,立马表示不同意,他劝道:“岸英,去朝鲜太危险了,美国的飞机到处在轰炸。你留在你爸爸身边搞建设,也是抗美援朝。”
毛岸英听后,依然坚持要求去朝鲜作战。毛泽东见此情形说道:“你就让他去吧,岸英会讲俄语、英语,到了朝鲜,给你做个翻译也好。”在毛岸英的坚持要求下,经由毛泽东批准,彭德怀同意了毛岸英与千万子弟兵一起,远赴朝鲜,参加抗美援朝。
图|彭德怀
在毛岸英申请抗美援朝的这几天,新婚妻子刘思齐突发急性阑尾炎,住进了医院。毛岸英回来得知后,在医院陪了刘思齐两天两夜,于10月15日随彭德怀飞去了沈阳,准备入朝作战。
10月14日晚,毛岸英对病床上的刘思齐说:“我明天要去远方出差了。”
刘思齐听到这句话,愣住了,怎么建国了,都太平了,还要去远方出差?
“那里通信不方便,如果你没有我的消息,千万别着急,我一切都安好。”毛岸英握住刘思齐的手继续说道。
刘思齐满脸疑惑问道:“你要到什么地方去呢?”
毛岸英没有给她正面回答,只是问道:“有个朝鲜半岛,你知不知道?”
刘思齐脱口而出:“知道,那里正在打仗。”她猛地一愣,随即问道:“怎么,你要去那里?”
毛岸英笑着改口道:“没有,我是在考你时政呢!担心你读死书,变成书呆子啦!”
第二天清晨,毛岸英准备告别刘思齐,刘思齐忍着伤痛起床送他。送到门口时,毛岸英就让她不要再送了,此时的他面色庄重,眼里透露出满满的不舍。他站在门口,朝着刘思齐深深鞠了一躬,腰弯得特别低,再起身时看了她良久,终究什么都没有再说,走出了门外。
毛岸英与刘思齐这一别,是他们的最后一面。他们从认识到相恋,再到结婚,最后直至永别,总共也就只有四个年头,而且聚少离多,令人唏嘘不已。
图|刘思齐和毛岸英
毛岸英赴朝作战是机密事件,他化身为刘秘书在志愿军司令部做翻译和秘书工作。直到他牺牲后,同志们都以为这是一个普通的志愿军烈士。朝鲜战场上,美军掌握了制空权,对我军阵地狂轰滥炸,作战局势十分紧张,我军总指挥志愿军司令部前后已经换了四个地方。
1950年11月,志愿军司令部搬到了朝鲜北部的大榆洞内,大榆洞的位置距离志愿军第一次作战地点20公里开外,原先是一个金属矿区。11月25日上午,为了作战总指挥彭德怀的生命安全,负责司令部安全的洪学智将彭德怀请进了半山腰的防空洞内。
在防空洞内,彭德怀和洪学智、邓华等人研究了几个小时的作战计划和前线战况。随后,彭德怀让自己的军事秘书杨凤安前去查看司令部作战前线的情况。
当时志愿军司令部的作战前线就是一个简陋的木房子,是司令部转移到这后临时办公的地方。突然,司令部大榆洞洞口的哨兵打来电话:“敌机四架,往我大田部机关驻地飞来!”大田部就是志愿军司令部的代号。
接到这个电话,作战处的同志们立即做好了撤退准备,将办公室里的机要文件迅速带离。不料敌军的飞机只是来打探军情的,飞过指挥部的上空,并未做太多停留就飞走了。四架敌机经过时,毛岸英和三位参谋已经出来。
听到美军轰鸣的飞机引擎声已经远去,毛岸英和几名参谋似乎是忘了什么重要的文件没有拿,又返回了房屋内抢救文件。谁知,四架敌机忽然又飞了回来,杨凤安从防空洞出来,再次听到了哨所的警报声,抬头便看到了美军的四架敌机掠过。
当即跑向作战办公室,冲着里面的同志们大喊:“不好,快跑!美军的飞机又回来了!”白茫茫的天空中,寒风萧瑟。四架敌机凭空出现,发出震耳欲聋的响声,它们飞得很低,在司令部的上空穿梭飞行,狂轰滥炸,轮番扫射,投下了近百枚燃烧弹。
随即,司令部作战处的小木屋几乎瞬间被炸塌,燃起了熊熊大火,形成了一片火海。而这时,毛岸英和高瑞欣还在房屋内抢救文件图纸。
图毛岸英
听到洞外不断响起的轰炸声,防空洞内的彭德怀心急如焚,屡次想冲出洞口查看情况,却被身边的警卫员死死拦下,“你们给我放开!信不信我枪毙了你!”彭德怀大声嚷道。“您就是把我枪毙了,今天也不能放您出去!”几位警卫员抱住彭总的腰,死也不松手。
无奈之下,彭德怀拉过指导员,连番下令:“不要再抢救文件了!救人!救人第一!”几名同志不顾自身安危,冲进火海,救援被困在房屋里的同志。所有同志都心急火燎,声嘶力竭地呼喊着,可汽油弹造成的大火、浓烟、灰尘顿时弥漫了整个房屋。
在房屋深处抢救图纸的毛岸英和高瑞欣两人最终没能跑出来,葬身火海之中。敌机走后,同志们拼死扑灭了火海,在一片废墟中用双手挖,找到了压在木头下两具已经烧焦的遗体,一具是高瑞欣同志,而另一具通过手上的苏联手表残壳,辨别出是毛岸英。
听毛岸英生前所说,这块苏联手表是他临行前向丈母娘借的,可惜人已故,手表已毁,再也还不回去了。毛岸英和高瑞欣牺牲的消息立马就报告给了彭德怀,彭德怀有些踉跄地走到了两名烈士跟前,凝望着地上的烈士遗体,神情严峻,一言不发。
良久,彭德怀才反应过来,对身边的同志们说道:“大家辛苦了,回去休息吧!”随后拖着沉重的步伐向住处走去,一如他此刻的心情。回到住处的彭德怀,饭也吃不下,心里一直在想:岸英和瑞欣走了,我该如何给毛主席和周总理交代,怎么给中央交代,怎么给国家交代?
图|高瑞欣同志
彭德怀提笔准备给中央军委发电报,专门汇报这两位同志牺牲的过程。提笔,放下,再提笔,再放下,彭德怀写了一个多小时,才写出了这封短短的电报,本文开头所提到的电报。
这封百余字的电报,叙述简单,仅仅简单交代了毛岸英和高瑞欣牺牲的前后经过,但是彭德怀却为此足足写了一个多小时,可见这两人的牺牲对我军、我党和我们的国家来说是多么大的损失!
毛岸英是主席的儿子,更是一名优秀的俄文翻译和军事参谋,高瑞欣同志也是一名十分有才的参谋。如若他们没有牺牲,将来必定会成为我军的骨干人员,可惜没有如果,他们终究是倒在了他们作战的战场上,为了他们热爱的祖国人民。
彭德怀发的这封电报,经中央军委工作人员之手,送到了周恩来手中。周总理深知这个噩耗对毛主席的打击会有多大,毛主席尚在病中,又要关心朝鲜战况,如果再得到这一消息,恐怕会支撑不住。念及此,周恩来等人商量,将这个消息瞒下,于是这封电报就被搁置了。
直到1951年1月2日,周恩来才让秘书叶子龙把电报送到毛主席那里,并且附上便函劝慰毛主席,说明毛岸英和高瑞欣同志都是为国家光荣牺牲的,在胜利之后,要为这些志愿军烈士们在朝鲜树立墓碑,建立烈士陵园。
图|毛主席和毛岸英的合照
叶子龙拿过这两份文件,犹如接过千斤重担,缓缓向主席的办公室走去,他站在门口,过了许多,始终没有勇气推开门进去。这时主席看到了门口的叶子龙,似乎站了很久,问道:“子龙,你有什么事情吗?”叶子龙闻言,这才走进了办公室。
他颤颤巍巍地将手中的文件递给了主席:“主席,这是周总理让我转交给你的。”毛主席看着叶子龙的神情,似乎已经预感到有什么不好的消息,愣了一会,接过文件。周恩来的便函和彭德怀的电报都不长,毛泽东却坐在办公室看了许久。
毛主席坐在那,拿起烟又放下烟,明明在眼前的火柴盒又伸手去兜里找,表情和动作让人看了忍不住落泪。一代伟人,领得了兵,打得了仗,守得了国,却留不住自己的儿子,难以想象,毛主席的内心承受着多大的伤痛。
毛主席表面上没有流泪,可在昏暗的灯光下他两眼闪着泪光,他强压着内心的悲痛,长叹一句:“唉,战争嘛,总有伤亡的。”几年后,局势已经稳定下来,毛岸英的遗体是运回国内安葬,还是继续安葬在朝鲜,也成了一件需要商议的事情。
1954年12月,彭德怀收到了中央军委总干部发来的一封电报,电报上请示把毛岸英同志的遗骨运回北京。思虑再三,他认为这件事情也不好定夺,于是准备写一封信给周恩来总理。
图|周总理
周总理收到彭德怀的信后,也思索了很久,还是交给了毛主席审阅。毛主席看了彭德怀的文件后,认为岸英虽然是自己的儿子,但也不能搞特殊。当下落笔批示将毛岸英葬在修建好的烈士陵园,不用搞特殊的葬礼,让他和其他烈士一起举行送别仪式。
毛泽东作为领袖,为国为民;作为父亲,爱子深切,胸怀广阔。相信毛岸英必能体会父亲的良苦用心,安眠于朝鲜的土地上。
抗美援朝这场战争牺牲了多少中华民族的英烈子女,他们都是中朝人民用鲜血凝聚的友谊象征,立在朝鲜大地上的一座座丰碑,都是中朝人民感情的丰碑,受到中朝人民子子孙孙的祭拜,永远树立在中朝人民的心中!
现如今国泰民安,我想如果他们还在,也都是八九十岁的老人了。有生之年,若有机会,一定要去朝鲜,给他们上一炷香,送一捧鲜花,感念他们为我们铸就的美好未来,铭记他们为我们付出的宝贵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