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 photo / 图)
近段时间,日剧扎堆出现“先婚后爱”题材的作品。
虽然这类剧集并不鲜见,但日剧密集程度之高还是让人觉得匪夷所思,譬如《我们的恋爱不正常》《和我结婚吧!》《新婚甜心是同事》《年龄差婚姻》,等等。难怪有观众发出质疑:日本是不是为了解决“少子化”疯了,花式通过“先婚后爱”的剧集鼓动年轻人结婚?
“先婚后爱”题材的剧为何频繁?它有助于缓解日本“少子化”危机吗?
“先婚后爱”是种创作模式
在《我们的恋爱不正常》里,女主角和母亲居住在老牌点心店,她和点心店继承人男主角,是初恋对象。之后男主角的父亲被刺身亡,女主角的母亲是嫌疑人,并在调查中去世,此案至今仍留有谜团。15年后,两人相遇,男主角在没发现女主角是自己青梅竹马的情况下,才第一次见面就提出了求婚……男女主角怀揣各自目的,开始相爱相杀。
在《我们结婚吧!》里,因为少子化倾向的严重,日本颁步《NEET族保护法》,以结婚的形式向尼特人群提供辅助。男主角作为国家公务员,被选中作为法案的试行者,与系统指派的素未蒙面尼特族少女结婚,先婚后爱。
《新婚甜心是同事》中,被男友劈腿解除婚约后变得自暴自弃的女主角,在相亲软件上认识了男主角,两人还没见面就结婚了,并开始只有形式的新婚生活。在一同生活的过程中,俩人才发现他们在同一个公司工作……
《年龄差婚姻》中,女主角以前从没恋爱过,因为父亲身体出了状况,她决定听从父亲的建议去相亲。相亲对象男主角今年44岁,离过一次婚。他们在相亲时萌生好感,两人在见面的第三次就决定结婚了,很快就步入婚姻殿堂。
这些“先婚后爱”的剧集,虽然故事并不相同,但从模式上看,它们都属于偶像剧这一门类。如今大部分的偶像剧,男女主角的相知相遇,一般遵循的是不打不相识——有了误会——误会消除——渐生好感——出现阻碍——阻碍消除——大团圆这样一个路线。“先婚后爱”则是在偶像剧叙事套路的基础上,做了轻微变动,“先婚”增加了观众看剧时的一种盲盒心理,吸引观众的核心看点是:男女主角是如何在相处中了解彼此,进而爱上彼此的?他们的婚姻是否会面临什么未知的挑战?
因此,“先婚后爱”首先是一种偶像剧的叙事模式,它源远流长,此前就有多部类似作品,此后依然也会有这一类型作品。《浪漫满屋》几乎是无人不知了,它就是“先婚后爱”;而去年国产网剧里也有不少采用“先婚后爱”的模式,譬如《离人心上》《萦萦夙语亦难求》《你是我的命中注定》《山寨小萌主》《传闻中的陈芊芊》等。
(IC photo / 图)
“少子化”危机的一种反应
不过,日本的“先婚后爱”剧集,跟一般偶像剧也有些差异。它们既是偶像剧,同时也常常是社会问题剧。《我们结婚吧!》的故事背景就是,为应对“少子化”,政府决定实施尼特族保护法,让那些“家里蹲”的宅男宅女们走出个人小天地,多多接触社会,争取结婚生子。男主角是名公务员,恰好在“少子高龄对策部”工作。在领导的鼓励下,他身先士卒,成为第一个试验品,被分配到与长期家里蹲的女主角结婚。
剧集是虚构的,不过,若现实生活中真能这么做,日本政府一定忙不迭尝试。当前日本“少子化”的危机,实在是太严重了。少子化包括了两重含义:一是生育的少子化,指生育率持续低于更替水平且越来越低;二是人口的少子化,即0-14岁少儿人口规模和比重递减下降的趋势和过程。这些年来,日本的出生率不断下降。去年“86万冲击”一词在日本媒体和社交平台一时引起热议——2019年日本出生人口降至86.5万人,创下有统计数据以来的新低。有测算显示,2020年日本新出生人口低于85万人;《日本经济新闻》估计,2021年新出生人口可能跌破80万人。
“少子化”已经成为日本“国难”。老年人越来越多,年轻人越来越少,关系的可不仅仅是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障体系,还关系着日本未来发展的竞争力和可持续性。
少子化是日本的国民话题,也经常成为影视剧的创作背景。此前三浦春马主演过一部叫《成人高中》,国家规定年满30岁还未有性经验的人将被强制进入“成人高校”,所教授的课程就是如何和异性交往,如何约会、恋爱、过性生活,毕业的条件就是成功破处。2018年的《结婚对象靠抽选》也是脑洞大开,政府实施“抽选相亲结婚法”,年龄在25-39岁的男女、无前科、无婚史、无孩子的男女们,结婚成了义务,抽中的就得结婚……
日本影视剧中扎堆的“先婚后爱”,多少也有减缓“少子化”的动机,希望以剧中完满甜蜜的婚姻吸引年轻人结婚生子。
为了缓解“少子化”,日本在政策上更是下了许多功夫。譬如结婚了就发钱。从2021财政年度开始,“结婚新生活支援项目”覆盖地区居民递交结婚申请时,只要双方结婚当日年龄低于39岁,且家庭年收入少于540万日元(约合人民币35万元),就可以申请多达60万日元新婚生活补助。如果因为生理原因无法生育,政府也帮你。日本计划在2022年将不孕不育治疗纳入医保,届时全日本将有600家提供人工受精的医院成为服务对象。生了孩子担心养不起,政府也出了减免政策。如提供儿童补贴,减免托育或幼儿园学费,分阶段推进幼儿教育免费化制度。
然而,无论是影视剧催婚还是政府政策催婚,成效都不显著。日本评论界一直认为,它们是下药不对症,政策集中在“生孩子”上面,而对于年轻人“不想结婚”的根源,没有太多解决办法。
作为阶层固化严重、等级秩序分明的发达国家,日本年轻人呈现出“低欲望”的特征,日本进入“结婚困难社会”。很多年轻人找不到终生雇佣的工作,只能成为打零工的尼特族,他们对未来不抱太大的期望,也没有结婚生子的信心;同时,相对优越的社会保障制度,也能确保只要肯干活的国民饿不死。于是很多人的生活方式就是“低欲望”:最低限度的工作,最低限度的生活,最低限度的社交。太拼命不一定有结婚,赖活着也不会太差,那何必跟自己较劲呢?“超单身大国”已经成为日本的“新标签”。
在“先婚后爱”的影视剧里宣传甜蜜的恋爱婚姻生活,是很难打动不婚不育的宅男宅女的心的。让年轻人看到希望,让年轻人只要奋斗了就有幸福生活的稳定预期,才是最好的催婚催育的办法。对于日本是如此,对于其他国家也是如此。
陈子非 南周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