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章哥,房地产从业20年,通晓业内门道,我不做所谓的“专家”,只用二十年实战经验帮大家答疑解惑。
今天单位的业余红娘不知从哪儿看到个数据,说是北京大龄女中有60%拥有自己的独立房产。我觉得这比例太高了,因为按照统计,北京24-40岁的未婚女人高达近百万,60%就是至少50多万。而全北京全部的存量房也不过是不到800万套,让她们就占了7%,还是独立房产,我觉得可能性不大。
不过女人婚前买房这事儿倒确实是不少,我就已经遇到不知道多少起咨询了。所以甭管红娘这数字是不是真的,我都认为北京将出现一个趋势,就是丈母娘不敢再逼买房,女人带着房子嫁妆结婚或许成为时尚,至少会越来越多。
为什么?
没别的原因,优质男越来越少,越来越不好抢!
一、
其实这种事儿在中国历史上一直存在,优质男从来都是稀缺资源。自古以来,女人要想找到好老公,都必须是倒贴的。
这和很多人理解的凤求凰送彩礼不一样,那是因为很少读历史,又成长生活在相对贫穷的乡村,没见过、不了解中国的婚嫁往事。
其实稍微一琢磨就知道,如果一直都是送彩礼才能娶老婆,那嫁妆这个词从哪儿来的啊?
嫁妆这东西至少从周朝就很流行了,当然只是在上层社会。嫁,就是嫁人,女人到别人家生活。妆,原意就是女人的衣服和装饰,延伸为随身物品。两个字合在一起,那就是女人出嫁时候随身带走的东西。
为什么要从娘家带走东西,因为如果没有的话不好找婆家,或者说找不到好婆家,至少不容易门当户对。其次,如果什么东西都不带的嫁过去,有可能受到轻视,甚至是欺负,所以嫁妆是给自己当支撑的。第三,嫁妆的产权是属于娘家的,是女人的私人财产。如果男人在老婆没有犯大错误的情况下休妻,那这些财产是要让女人原物带回娘家的。也就是说,这些财产只是暂存在婆家,可以临时救急,但产权是没有变的。这就会让男人有所忌惮,提醒他无故休妻是要付出代价的。
但是,之所以会出现嫁妆这种东西,还是基于好男人太少。女方家里如果不多给点儿东西,那人家未必娶,这女孩儿也就嫁不出去了。
二、
当然,这种风俗只存在于相对富裕的家族之间。贫民肯定是以彩礼为主的,要不然娶不到媳妇。也就是说,所谓的丈母娘卖女儿,从古至今都是底层贫民的风俗。
甭说要彩礼了,荒年吃不上饭的时候直接卖儿卖女给人家当奴隶也是常事儿,不算新鲜。看看红楼梦里,那些丫鬟小厮都是被父母卖进来的,女孩儿没直接卖给青楼妓院就不错了。人穷志短,没办法。
富裕家庭即是财富的汇集地,在什么年代都是稀缺资源。在古代婚姻市场上,男方是占有优势的,因为挑选余地大。一般从13/4岁就开始找人说媒,一直到18/9岁再娶也无所谓,甚至20以上都行,年龄跨度大,可挑选余地也大。
尤其到了明清时期,也就是明朝中期之后,纳妾制度松弛。男方只要是家里有钱,找不到合适的妻子可以先纳妾,只要有儿子出生就不怕断了香火。妻子只是身份上高于妾,但在生育上是一样的,只不过正妻的孩子是嫡出而已,正房。所以男方并不真的着急,慢慢找。
而女方则不同了,如果不能在豆蔻年华嫁出去,那再想找个合适的婆家就不容易了。因此不得不增加嫁妆的规模价值,借此来给婚姻增加筹码,都是为了女儿能生活的更好。
三、
这种送嫁妆的风俗一直延续到民国。比如典型的就是蒋中正的初次婚姻,19岁的毛福梅嫁给了14岁的蒋介石。不仅毛家送了大笔的嫁妆,远远超过彩礼。就这年纪都整整差了5岁,真正的女大五赛老母。为什么?
因为毛家是当地望族,而奉化这地方太小,没几家能门当户对,所以毛福梅才拖到了19岁。好容易逮到个小蒋,一旦长到14岁就赶紧成亲吧,毛家等不起了。结果小蒋先生是真的没成年呢,不仅在婚礼上就上街跟孩子们抢炮仗头儿去了,新婚之夜还不懂得进洞房,非得跟老娘睡,气的他娘差点儿没背过气去。
蒋先生的最后一次婚姻,也就是娶宋美龄,那也是收了大量的嫁妆的。当时虽然蒋介石比她大十岁,又有过好几次婚姻,但毕竟是曾经的北伐军总司令,中国最有希望的实权政治人物。而宋美龄当时已经30岁了,放到今天都是大龄剩女。大姐嫁给孔祥熙,当时已经是财阀+高官。二姐更了不得,中国第一夫人。再加上宋家的资历和人脉财力,想找个门当户对的太难太难了。
所以,当蒋先生求婚的时候,虽然二姐反对,但宋美龄稍加犹豫也就答应了。不仅结婚,宋家还送上了大笔的嫁妆,连婚房小洋楼都是宋子文主动买的,就为了给妹妹抬身价。当然,宋家的最大嫁妆就是人脉资源,让蒋介石被英美江浙财团所接纳(主要是美国,老蒋终生和英国不对付)。
四、
再举个例子,更能说明嫁妆的重要性。
南宋奸相秦桧,干过什么就不说了,千古骂名洗不白了。他的出身中等,虽然也是官宦之后,但他爹的最高职务不过是知县,家里也不算富裕。所以秦桧最早只能当教书先生,还写过诗,大意是但凡家里有点儿钱,也犯不上当孩子王跟这帮猴崽子较劲。
但之后秦桧科举进士及第,年方25岁,绝对的青年才俊。于是被他老丈杆子看上了,王家,名相王珪之后,所以秦桧娶的是宰相的孙女,绝对的凤凰男娶了白富美。多说一句,他老丈杆子还有个妹妹,生了个女儿叫李清照,因为李家清廉钱少,只能下嫁才子赵明诚。
秦桧和王氏是绝对的一丘之貉,狼狈夫妻。但秦桧为什么这么听老婆的话?除了娘家的门第显赫,有一次夫妻打架王氏更说出了实情。据说王氏被激怒了,拍案而起:老娘当时嫁给你,光嫁妆就是20万贯。没有我们王家的财力和人脉支撑,你能在官场一帆风顺吗?秦桧当时就怂了,俯首帖耳,唯夫人马首是瞻。
20万贯,在任何时期都是巨款了,当时普通人月收入不过是几贯而已,县太爷算高薪了也不过20贯月薪。包青天最高职务是副国级,一年2万贯,折合人民币2000万。20万贯,约等于现在的两亿人民币,在当时的汴梁能买20个普通院子,或者两套豪宅府邸。
那这问题来了,王氏的家族可是宰相之后,她爹也是省部级高官,至于对这么个刚考上进士的秦桧这么重视吗?还真至于,没别的,好小伙子太少了,不重视抢不着啊。
这种风气兴起于唐朝,科举只要一发榜,豪门权贵立刻派人抄回去,挨着个儿打听谁没娶媳妇儿。只要是有单身的,赶紧就派人提亲,晚了就让别人抢走了。典型的例子就是李白,本身是商人之子,贱民,没资格参加科举。但因为才华出众,竟然两次都娶了宰相的孙女。
唐朝甚至真的发生过抢女婿的事件,就是发现某个进士太突出了,怕被别人占上,干脆直接抢,抢人的当然也是皇亲国戚,但女儿就是嫁不出去啊。
到了宋朝,这种风气更加浓厚。比如著名的张尧佐抢亲,贵为国丈太师,开封府尹,龙图阁大学士,跟包大人的官衔一样。但就是这样也得抢女婿,而且仗着自己是皇帝的老丈杆子,干脆伪造皇帝诏书,命令新科状元娶自己的小女儿。
同为北宋的苏辙,苏东坡的弟弟,唐宋八大家之一。为了嫁女儿操心大发了,没办法,女儿太多,五个。到最后小女儿的时候就因为凑嫁妆,老头儿一咬牙连房子带地全给卖了,这才凑了不到1万贯。一直到临老才又买的小房子,弄得俩儿子直埋怨。
可怜天下父母心,甭管多有权有钱,在任何时期想给女儿找个好女婿都不容易。
五、
写这些不是贬低女性不好嫁,只是说中国自古就有这么个传统,厚嫁才能找到好老公。这个世界上虽然男女比例一直失调,男多女少,但从古代到民国,底层始终有20%的男人是终身娶不上老婆的,基因没资格延续。
前些日子某地弄出个“给大龄光棍暖被窝儿工程”,闹的沸沸扬扬的,都说是侮辱女性。可以这么说,但也看得出对光棍现象的重视。其实历朝历代都重视,要不然光棍儿多了容易生事。
李连杰有个电影《投名状》,里面领兵攻城的口号是什么?“抢粮、抢钱,抢娘儿们”,后来据说被改了,改成“抢粮抢钱抢地盘儿”。但实际上,抢女人才是当时的真实情况。比如清末捻军之所以爆发,就是淮北地区男多女少,底层贫民娶不上老婆。所以干脆响应太平军造反了,就是为了抢女人,宁可掉脑袋也得先体验下本能欲望。
底层穷人是娶不上老婆,富裕阶层是不好嫁出去,这就是阶层分裂。其实就跟美国倒牛奶一样,优质资源垄断在上层手中,旱的旱死涝的涝死。
不说这些了,三观不正。但是现实就是这么个情况,偏远小城市的彩礼能要出天价,而在北京呢,大龄剩女嫁不出去的有的是。之所以北京不要彩礼,跟经济有很大的因素。
福建和潮汕地区更甚,不仅不要彩礼还赔嫁妆,甚至连份子钱都不要,费用都由女方出。但人家也有前提,就是女儿不外嫁。那当地能有那么多的好小伙子吗?竞争之下,女方只好更多的承担费用,没办法的事情。
六、
总之,在我看来,北京等大城市为什么单身女性自己购房啊,一是给自己个保障,房子比男人靠谱儿。二是给自己增加筹码,不靠男人也能生存,在婚恋环境中能占优。这不是说男人少,而是条件好的男人太少。长此以往,估计嫁妆会在北京越来越盛行的。
所以未婚小伙子们努力吧,自身优秀才是硬道理,才能娶到好老婆。
仅供参考。
关注“章哥说买房”公众号,有房产相关问题,点击“免费咨询”私信提问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