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21年无间断创作播出,累计播出4000集——《外来媳妇本地郎》被称为国内最“长寿”栏目剧,创造了中国电视史上播出时间最久、播出集数最多,且收视率、影响力、经济效益俱佳的家庭情景系列电视短剧的奇迹。
日前,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发展研究中心在京举办该剧研讨会,揭秘这部“长寿”电视文艺作品是如何炼成的。
以小见大:“记录式”创作反映时代精神
《外来媳妇本地郎》是由广东广播电视台摄制出品、以粤语为主要语言的当代家庭生活题材电视系列短剧,讲述了广州老城区一个有着四个儿子的大家庭,娶了天南海北的四个外地媳妇,由于生活习惯和文化背景差异而产生的一系列故事。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电视剧司副司长周继红表示,该剧的生命力源于其取材自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以小见大呈现社会变迁、时代大潮,真实接地气。
“通过剧情内容来演绎时代的发展变化和人民群众的喜怒哀乐,这部作品本身也成为一种现象、一个品牌。”广东广播电视台党委书记、台长蔡伏青说,在3000集到4000集播出的近5年时间里,该剧题材不断拓展,与时俱进,以讲故事的方式将国家发展和社会民生融入剧情,体现出社会责任担当。这成为该剧经久不衰、广受欢迎的重要经验启示。
中国文联电视艺术中心副主任赵彤认为,该剧是记录社会发展、体现家国情怀的“平民史诗”,通过持续不间断地关注生活、描摹现实,成为时代的影像记录,用生动故事阐释宏大主题,用鲜明人物反映时代精神,于烟火气中彰显时代的向心力。
原汁原味:“伴随式”播出展现岭南文化
21年来,《外来媳妇本地郎》始终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观众与剧中人物处于相同的生活频段,同频共振引发共鸣。
专家指出,从语言到音乐,从服装到器物,从家长里短到文化风尚,该剧流露出地道的岭南文化风情,成为“圈粉”的关键因素。
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仲呈祥认为,这部电视短剧在粤语地区受到观众欢迎,培养了大批相对固定的受众群体,为我国电视艺术的多样化、电视剧品种的百花齐放守住了一个阵地。
“我更愿意称之为‘生活伴随剧’”,在赵彤看来,4000集短剧写尽生活苦辣酸甜、邻里意绵情长,把中国人浓重的乡愁情结、守望相助的民族气质,展示得淋漓尽致又趣味盎然。该剧完成了一种新样式的社会记录,具有鲜明的文化地域特征,在传播岭南文化、讲述广东故事等方面发挥了独特作用,同时也抓住了中国文化中的共性,体现出开放包容的人文胸怀。
该剧总编剧丁蕾透露,在创作中力求准确深刻地诠释改革开放精神,全方位多角度展现新时代崭新的南粤风貌和岭南文化的精华,“我们会将广东人民的集体回忆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更加美好生活作出的努力与奋斗,一年又一年地展示下去、延续下去。”
经久不衰:电视剧发展如何走好长青之路?
我国是电视剧第一生产大国、第一播出大国,电视剧不仅为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也是文化领域最具活力的中坚产业。如何推动新时代电视剧高质量发展,走好长青之路?专家认为,该剧提供了有益启发。
周继红表示,21年的创作实践证明,扎根人民、扎根生活是文艺作品生命力的源泉,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是电视文艺牢牢把握正确政治方向、舆论导向、价值取向的根本指针。
“好内容是生存发展之本。只要用心用情,与时代同行,关注社会热点,关注老百姓的生活,就一定会有讲不完的好故事。”中国广播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副秘书长周然毅说,这部剧坚持用百姓视角、人民情怀来创作,21年来初心不改、守正创新,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真正做到了通俗而不低俗、不庸俗、不媚俗,因而赢得了观众、赢得了市场,也赢得了时间。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发展研究中心党委书记、主任祝燕南指出,现实生活是文艺最丰富的创作源泉,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该剧讲述了千变万化的人情世故,但主题表达全部紧扣时代脉搏、社会热点、当代特征,因而真实可信;选材取材深入各行各业,包罗万象的小故事反映出中国社会方方面面的细微进步,因而真实感人。电视剧创作应与时代同呼吸共命运,努力为新征程留下真实鲜活、振奋人心的时代影像志和历史备忘录,才能讲好新时代的中国故事。
来源: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