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颖
2003年至今,在中国观众对异国通俗文化的观看与消费中,泰国电视剧成为独特的一道风景,多次引发热议,且一度与欧美、日韩电视文本呈现出分庭抗礼之势。有趣的是,作为一种在很多人眼里不可理喻但却令人欲罢不能的通俗文本代表,泰剧一方面激发了复杂的观众情绪,同时泰剧及相关视觉文化作品仍然在国内市场蓬勃兴起,并经由互联网的传播而获取了更广泛的观看群。
古装作品《天生一对》里,珠光宝气的暹罗古代服装、精致繁复的器物堆砌,加上色彩饱和度极高的镜头画面,造就了“富庶景观”
上述事实表明,与曾经观看欧美、日韩剧的经验不同,中国观众经由通俗文本观看异国文化的方式和内核已经发生了结构性的变化。
厂妹(仔)与厂主的爱情:打工者族群在古早泰剧中的欲望与认同
最早一批泰国电视剧是经由公共电视频道进入到中国观众的视野,以讲述家族恩怨与爱情的长篇伦理剧为主。最早的泰剧观众主要是已婚女性和聚集于城市的外来务工女性群体,这两者之间本身亦有重叠。例如,最早的泰剧粉丝QQ网络社群的参与人很多都是生活在城市的务工者。她们因剧形成了特殊的社群,既讨论泰剧本身,又讨论自身的打工生活和工作。
早期泰剧观众的地域分布和社群分布的特征,可以归因于泰剧播放渠道和故事类型的特点。古早泰剧叙事执念般地重复着有关普通市民打入“Hiso”(上流社会)圈的故事,讲述低阶打工者与小资本家的爱情。其中那些游走于欲望/阶级的危险边界,甚至有违现实律法的叙事,恰恰成为其看点。
由安徽卫视引进的《心影》(2010)便是其中代表。该剧的故事本身透露着某种无可救药的陈词滥调,但凭借着演员的独特风格和夸张的表演,它反而收获了观众缘——女主角因生性善良不得不领养自己哥哥的儿子,从女大学生成为一位单亲母亲,并迫于生计进入布料厂打工。与此同时,男主角则恰好是其大学时期的恋人,因她受伤而性情大变的布料厂主,一个年轻的资本家。故事就以两人于工厂相遇,并解除误会重新在一起为主线。
有时,有关情欲和阶级的叙事也会呈现出性别翻转的设计,似乎为预设的底层男性观众提供了幻想的机会。比如《为了你》(2016)讲述的是工厂上进青年与老板女儿的爱情。在这个故事中,处于低阶位置的男主角被塑造为智慧能干且有道德感,与老板女儿的结合则让他的才华得以进一步获得资产的保障,实现了阶级攀升。
泰剧男女主角的阶级差异和情感纠葛,伴随着与剧情一起出现的工厂背景与工人生活场景,的确再现了其现实中的贫富差距和阶级冲突,另一面具有异国风味的自然风光和文化背景却又提供了一套另类视觉景观,为观众提供了超越现实的幻想。文化异质性赋予泰剧既是现实的,又是反现实的双重特征。
与“学长”恋爱:青少年观众在校园剧中的超现实幻想
2010年以后,随着网络媒介在国内的兴起,更多泰剧文本类型传播至中国,观众群体也发生了变化。其中,青春校园剧一度与日韩剧并置,成为青少年观众群体追逐的新对象。与日剧的清新励志、韩剧的隽永抒情不同,泰剧在青年观众心中是以“颜值”和“甜蜜”著称的。
最初引领这股风潮的,包括改编自同名泰国电影的《荷尔蒙》(2013),以及一部红遍亚洲的神作——改编自日漫《一吻定情》的《吻我》(2015)。尽管《一吻定情》早前已经有颇受欢迎的日本、韩国等多个真人版,泰版仍然给彼时校园观众留下深刻印象,男女主角也晋升为新一代观众的偶像。在此之后的《O型血》(2016)等更是所向披靡,在国内观众中形成了稳固的粉丝群体,并由此产生了一系列跨国粉丝活动。
与其他国家的青春偶像剧相比,泰国校园剧特别善于将此前只存在于二次元空间的校园恋情改编为三次元的真人版。漫画幻想之所以很难在三次元作品中呈现,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其绝对的“反现实”特色。换言之,真人版往往因为与现实拉不开距离而失败。然而,泰剧真人表演二次元幻想则似乎具有天生的豁免权,这一方面依赖于泰国文化与其他东亚文化的差异性——差异使得泰剧的真人表演与其他国家观众的现实生活拉开了距离。另一方面,泰剧也特别善于运用视觉艺术营造隔绝于现实社会历史的幻想空间——泰国校园剧总是过度运用梦幻滤镜效果。
更重要的是,对别国观众来讲,泰国青春校园剧的独特性还深耕于泰国校园所特有的“SOTUS”制度——即校园中严格的学长姐/学弟妹制度和青年社群结构。在这里,身份等级结构对增加欲望叙事的张力有不可取代的作用,但与早期泰剧中明晰的阶级区分不同,校园剧中的等级结构则依托于长幼之分。与之相对,与早期泰剧热衷于展示本土/乡土文化不同,在这类新剧中,异国情调的吸引力亦来自于独特的校园文化。
“华服”与“欲望”并置:作为话题性的新时期泰剧与异国富庶景观
如果说,早年泰剧吸引的是小众特定的观众群,那么2018年以后,随着跨文化网络平台的进一步发展,泰剧更广泛地进入到国内大众视野中,成为自带话题感的现象存在。
一方面,这种话题热度依然来自泰剧“闪瞎眼”的视觉盛宴。比如,近年掀起观众热议的是在中泰两国都红极一时的古装作品《天生一对》(2018)。且不谈该剧本来就讲述了网络热门的穿越题材,光是那些屏幕上珠光宝气的暹罗古代服装、精致繁复的器物堆砌,加上色彩饱和度极高的镜头画面,便造就了一整套视觉体验,劳拉·穆尔维所说的“富庶景观”。在这里,各种异国情调的奇观是自带光环的消费魅力所在。
另一方面,话题热度滋生于泰剧“低俗欲望”与“道德伦理”这两个具有悖论性的特征并存所产生的叙事张力。所谓的低俗欲望,是泰剧毫不掩饰地上演着完全有别于别国伦理想象、但又在其本土文化中被合理化的叙事。与此同时,基于世俗佛教的影响,泰剧又比任何地域的通俗电视剧都要强调善恶区分与因果报应,强调传统伦理教化。对观众而言,泰剧脸谱化的人物和教条的道德约束既是一种前现代的景观,却同时因“迥异”而充满吸引力。如果说,欲望的张力即在于禁制,那么泰剧的魅力也许就在于完美地并置了欲望与约束,从而激发了观众的欲望想象。
(作者为广州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
来源: 文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