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郑洛西”高质量发展合作带成为西安“跨省结盟”又一方向,引发热议。
何为“郑洛西”?就是这种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框架下,以郑州洛阳西安为核心,纳入三市所辐射的晋陕豫城市群,将中原城市群和关中城市群合并为黄河中游城市群,形成一个类似长江中游城市群模式的经济发展带。
1.
而“郑洛西”这一概念的组局者正是以黄河流域老大自居的河南。
2020年7月23日,洛阳市第十一届十三次会决议提出,要强化与郑州都市圈、大西安都市圈的协调联动,推进建设郑洛西高质量发展隆起带。这也是“郑洛西”最早的雏形。
仅仅两个月后,河南省正式出台相关文件支持洛阳市提出的郑洛西高质量发展隆起带,并将其命名为郑洛西高质量合作发展带。
2021年的河南省政府工作报告正式提出:全面启动郑洛西高质量发展合作带建设。
2021年5月,河南、陕西、山西三地达成共识,正式签署《协同推进郑洛西高质量发展合作带建设合作框架协议》。
2021年10月8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正式印发,指出应深化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区域经济协作,建设郑(州)洛(阳)西(安)高质量发展合作带。也说明“郑洛西”已得到了最高层认可。
2022年2月16日,河南省印发了《河南省“十四五”深化区域合作融入对接国家重大战略规划》,成为第一个出台具体实施措施的省份。
值得注意的是,河南的措施可谓紧盯西安优势资源,比如推动西安交大、西工大等高校、医院、科研院所等在豫设立分支机构等等,当然这也是西安最能拿得出手的,就像苏陕合作中西安交大、西工大纷纷入苏异地建校那样,各取所需,也无可厚非。
2.
不过,西安这一新“方向”,也引来不同看法。
陕西省城市经济文化研究会会长张宝通,就此撰文《从“西三角”到“郑洛西”看西安发展前景》,表达了自己的观点:
“西部大开发开始的时候,西安是西部大开发的桥头堡。当时我提出西咸一体化,组建大西安。因为成都已经是合并了温江地区的大成都,如果不组建大西安,西部大开发的机遇就会丧失,热点就会跑到成渝。成渝雄心勃勃,要继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之后,打造中国第四极,但觉得自己力量不够, 于是拉着西安构建‘西三角’。可是陕西不争气,不搞大西安,结果被成渝远远甩在后边。于是国家把成渝双城经济圈上升为国家战略,‘西三角’寿终正寝。
现在国家实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河南抓住机遇,提出‘郑洛西’设想。‘郑洛西’的主体在河南,河南是中国人口大省,郑州的经济总量超过西安,洛阳是中西部第一大非省会城市。如果搞了‘郑洛西’,和‘西三角’一样,西安只是配角。西安是国家在内陆唯一定位的国际化大都市,市委十三届四次全会决定把西安建设成亚欧合作交流的国际化大都市,省十三次党代会决定把陕西打造成‘一带一路’的核心区,西安发展的机遇在‘一带一路’。
西安发展的前景要定位在‘一带一路’,而不是黄河流域。领导人在陕西考察时指出,对陕西而言,开放不足是制约发展的突出短板,要加快西安—咸阳一体化进程,提升对陕西、对西北发展的带动能力。亚欧大陆桥是丝绸之路经济带的主要依托和中欧班列的主通道,西安是亚欧大陆桥经济带的心脏和最大的陆港。因此,陕西要尽快实现西咸一体化,组建大西安,支撑亚欧合作交流的国际化大都市和‘一带一路’核心区,开放发展,追赶超越,重振汉唐雄风。否则继‘西三角’被边缘化,再次被‘郑洛西’边缘化。”
3.
需要指出的是,很多人对西安稳坐西北门户颇有微词,认为不思进取等,但 事实上,不论是早期的西部大开发桥头堡,还是如今的国家中心城市头衔红利,恰恰都得益西北门户的地位。
当然,抱团时代,本着更大开放发展的思路,不应拒绝任何方向的结盟。但西北的门户这个基础还是要坐稳的,抬起西北这颗龙头必须是西安。兰州这两年的表态动作可是“虎视眈眈”。
不过做事有缓急、先后,随着西安都市圈的正式获批,当下一体化圈内成员,壮大自身实力才是第一要务,而这第一中的第一就是西咸一体化。西安都市圈做成了就会像旋涡,一切都会向它汇聚,也就是憧憬的大西安都市圈。
西安才能真正成为西部地区重要的经济中心、对外交往中心、丝路科创中心、丝路文化高地、内陆开放高地、国家综合交通枢纽和具有历史文化特色国际化大都市的国家中心城市,建成关中平原城市群,担当起、服务好国家西部大开发新格局、“一带一路”建设的战略重任。
所以,西安“跨省结盟”不是选择“西三角”还是“郑洛西”?小孩子才做选择,成年人全都要。关键还得是“打铁还需自身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