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11月25日,美国敌机偷袭了我国驻朝鲜战场上的司令作战指挥部,他们要袭击的目标是总指挥彭老总,却误打误撞炸死了年仅28岁的毛岸英。
毛岸英是毛主席最喜爱的儿子,当主席得知儿子为国捐躯的那一刻,强忍着泪水缓缓说出:“战争嘛,总会有牺牲的。”虽然口头这样说,但其中痛苦的滋味不言而喻,只是作为中国的领导人,毛主席不允许自己倒下。
图丨毛主席与毛岸英
当时毛岸英还有一个新婚不久的妻子刘思齐,她是烈士刘谦初和张文秋的女儿,毛岸英牺牲的时候她刚满十九岁,正在读书。
主席知道如果将儿子牺牲的消息告诉这个儿媳妇的话,肯定会影响到她的学业,于是强忍着内心的悲痛把这个消息隐瞒了下来。
还沉浸在新婚喜悦之中的刘思齐,每天都会给丈夫写信倾诉相思之苦,憧憬着两人幸福的生活,但她寄出去的书信全都如同石沉大海一般。
开始刘思齐认为丈夫身为彭老总的参谋和秘书身负重任肯定很忙,不回自己的书信也在情理之中。可她做梦也没有想到丈夫早已与自己阴阳两隔了。
日子一天天过去了,刘思齐终于意识到了事情不对劲,就算前方战事再紧急,也不至于连回一封信的时间都没有,于是她询问公公毛岸英的近况。
图丨毛主席一家合影
起初毛主席还以各种理由搪塞过去了,可随着抗美援朝结束,一批又一批的志愿军回到了中国,毛主席知道事情瞒不住了,于是叫来了刘思齐,将毛岸英壮烈牺牲的事情告诉了她。
虽然刘思齐早已有了心理准备,但年仅20岁的还是无法承受丧夫之痛,趴在主席的肩膀上哭得撕心裂肺,主席知道此后刘思齐将度过无数个失眠之夜,于是将自己的安眠药送给了她,并说:“要是想他了想得睡不着,这个有助你睡眠。”
当时彭老总和周总理,怕两人承受不住伤痛,特意陪伴在其身边,见毛主席神色哀伤,周总理赶紧上前搀扶。
当他握住主席手的时候,他发现主席手脚冰凉,对刘思齐说道:“思齐,你要节哀顺变呀,我知道你失去了丈夫,可主席也失去了儿子,主席年纪大了,你快别哭了,影响到了主席的情绪。”
图丨剧照
彭老总也表示:岸英在朝鲜战场上的时候,身上总是拿着刘思齐的照片,逢人就问这是我老婆,漂不漂亮,可见他多么爱你,如果他还活着的话,肯定不希望看到你这个样子。”
刘思齐明白大家的用意,擦干了眼泪,心中暗暗发誓自己一定要坚强地活着,一定要前去朝鲜祭奠自己的丈夫,尽到妻子的责任。
原来当初毛岸英壮烈牺牲的时候,彭老总询问主席安葬事宜,毛主席只说了一句话:“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最终彭老总将毛岸英的尸骨留在了朝鲜,让他和千千万万的志愿军一同守护在祖国的边境。
图丨老年刘思齐
为了防止刘思齐睹物思人,也为了缓解她的悲痛,毛主席安排她前往了苏联读书,但刘思齐始终走不出丧夫的阴霾,她选择了进入莫斯科大学,只因为毛岸英曾经在此就读过,在这所学校她能感受到丈夫的气息,就仿佛他还活着一样。是呀,真正爱过的人,又怎会轻易忘记呢?
毛主席一直将刘思齐当亲女儿看待,在她读书的这段时间,两人始终保持着书信来往,主席对思齐嘘寒问暖,关心她的学习,更关心她的婚姻大事。
毛主席总是劝说刘思齐逝者已去,毛家儿媳妇的身份不应该成为禁锢她的枷锁,她有权利去追寻自己的幸福,不要受中国人传统的封建思想影响。
可面对主席的苦苦相劝,刘思齐总是以学业繁忙为由聚集了主席的好意,她称自己没有心思谈恋爱,她要努力学习,成为像毛岸英一样对祖国有贡献的人。
图丨毛主席
1958年,刘思齐从苏联学成归来,前来看望毛主席,两人推心置腹地交谈了一番,毛主席对刘思齐说:“思齐,我知道你深爱着岸英,但我们毛家不需要你望门守节、从一而终,一辈子很长,我不希望你孤老无依,希望你累的时候,能有个肩膀给你靠,这也是岸英所希望的。”
毛主席的这番话,让刘思齐没有拒绝的理由,想着此时最后一批志愿军也已经回国了,但毛岸英却永远地留在了朝鲜,刘思齐心中悲凉万分,于是提出让她前往朝鲜祭奠毛岸英,才会改嫁。
主席明白只有了却了刘思齐心中的阴霾,她才会放下心结再去寻找自己的幸福,于是决定让她前往朝鲜为毛岸英扫墓。
图丨毛岸英之墓
1959年,刘思齐在妹妹韶华的陪同下,来到了朝鲜的志愿军烈士陵园,这里埋葬着无数烈士的灵魂,正是因为他们的无私奉献,才换来今时今日繁荣昌盛的中国,而毛岸英也是其中的一位。
望着亡夫的墓碑,刘思齐有太多的思恋要倾诉,她想知道毛岸英在下面过得怎么样,想告诉他自己这些年是怎样度过的,可千言万语化作了悲伤的眼泪,她的呼唤毛岸英永远都听不到了。
此前刘思齐前去朝鲜,并没有惊动朝鲜党和政府的领导人,也没有对任何的媒体宣传,因为主席认为赴朝祭拜毛岸英实属私事,不用过度曝光,更不应该动用国家的经费,所以此前的前往朝鲜的费用全部是从毛主席的稿费中支出的。
图丨邵华与刘思齐
两年后,已经31岁的刘思齐被分配到解放军科研部门从事翻译工作。为了刘思齐的终身大事,毛主席也是操碎了心,他委托高层如果有合适的人选给刘思齐,一定要推荐。
时任空军副司令刘震将军向毛主席推荐了一个人,因为此前刘震将军就见过刘思齐,他认为有一名叫杨茂之的空军是空军学院教员很适合刘思齐,为此毛主席还亲自会见了杨茂之。
之后刘思齐就与杨茂之迅速结了婚,那么这个杨茂之究竟是什么人,为何能够取得刘思齐的芳心,又深得毛主席的赏识呢?
图丨杨茂之
杨茂之比刘思齐小一岁,1931年出生于河北唐山,自幼家贫,父母都是朴实的渔民,懂事的杨茂之在很小的时候就帮着父母出海打渔。
长期生活在海上的杨茂之在新中国成立后,竟然投身于空军。为了充实自己,杨茂之选择了前往苏联红旗空军学院深造。争取学成归国后,能够为祖国做出贡献。
其实在苏联留学的这段时间,他就与刘思齐有过一面之缘,那时刘思齐正在莫斯科大学就读,期间举行了一场中国留苏学生集会,当时杨茂之一眼就被那个忧郁的女孩所吸引,但因为工作的原因,两人并没有过多的交集。
回国后的杨茂之就在空军学院当起了教导员,因为为人正派,三观很正深得刘震司令的赏识,当刘震提出想将他介绍给刘思齐的时候,他受宠若惊,欣然答应了。
图丨刘思齐
当主席看到杨茂之的背景资料和人生履历的时候,也十分的满意,为了替刘思齐把好关,主席亲自会见了杨茂之,并对其十分的满意,在征得亲家母张文秋的意见后,两个年轻人终于见了面。
在交往的过程中,刘思齐感到了杨茂之对自己确实是真心的,而且这个男人确实也很优秀,于是有了结婚的打算。
1962年2月中旬,两人在北京举办了结婚典礼,婚礼虽然不盛大,但十分的温馨热闹,张文秋、邵华、刘震等领导人纷纷前来祝贺,而毛主席因为公事繁忙缺席了这场婚礼,不过他派人送来了自己亲笔写的《卜算子·咏梅》作为贺礼。
为了不让刘思齐出嫁显得那么寒酸,主席还特意给这对小夫妻随了300块钱的份子钱,是刘思齐陪嫁的礼金,虽然钱不多,但这都是毛主席从稿费中抽出来的,没花国家一分钱,而这笔钱里也包含了主席对这个“女儿”的爱。
图丨刘思齐和杨茂之一家人
终于历经十余年,刘思齐终于有了自己的依靠,而且她还为杨茂之生育了四个子女,自此刘思齐褪去了“毛主席儿媳”的身份。过着极为平凡的生活。
为了怀念毛岸英,刘思齐还将大儿子取名为杨小英,或许儿子就是她对毛岸英精神的寄托吧。
那个年代的感情是多么纯粹,那时候的老一辈是多么的无私,那时候的历史是多么值得让人铭记。
如今战争已经离我们远去,不会再有人因为战争而流离失所,家破人亡,所以请好好珍惜当下的生活,活着才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