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7日至23日,新华社、光明日报、人民政协报、工人日报、中国妇女报、农民日报、法治日报等央媒,用镜头聚焦山东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喜迎新春、环境保护、“三农”发展、乡村振兴、工业生产、对外贸易、海洋经济、重点工程、绿色能源、校企合作、法治生活、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等。
图片是凝固时光的艺术。从外眼看山东·央媒一周图片撷英,既可以发现山东之真、山东之善、山东之美,以及山东之精采、山东之活力,又可以看到亿万齐鲁儿女奋力前行的铿锵脚步!
一、主打图片
本期主题:迎新春
舞龙舞狮迎新春
1月17日,在山东省荣成市成山镇西霞口社区隆霞湖公园,当地民间艺人表演舞龙。
随着春节临近,在山东省荣成市成山镇西霞口社区隆霞湖公园,当地民间艺人为人们带来舞龙舞狮表演,增添喜庆气氛。新华社发(李信君摄)
集市年味浓
1月18日,市民在山东省烟台市福山大集选购春节饰品。
随着虎年春节临近,各地集市年味渐浓。人们办年货、品年味,在欢乐喜庆的气氛中迎接新春佳节。新华社发(孙文潭摄)
“虎头”花饽饽制作忙
1月19日,在荣成市一家花饽饽店,小顾客选购“虎头”花饽饽。
随着虎年春节临近,山东省荣成市传统花饽饽进入制作和销售的旺季,形态生动、吉祥喜庆的“虎头”花饽饽受到顾客欢迎,成为了热销产品。新华社记者 徐速绘 摄
“萌虎”饰品迎新春
1月20日,在山东省临沂市郯城县红花镇马圩子村,一名小女孩展示虎年饰品。
春节临近,山东省临沂市郯城县红花镇加紧生产各类“萌虎”新年饰品,供应各地年货市场。新华社发(张春雷 摄)
布老虎 迎虎年
1月20日,手工艺人在山东省滨州市滨城区彭李街道一家手工艺坊制作布老虎。
农历虎年春节将至,以生肖虎为主题的手工艺品畅销。山东省滨州市的手工艺人们加紧制作造型各异的布老虎,满足市场需求。新华社发(初宝瑞摄)
“春鸡”迎新春
1月23日,在山东省临沂市郯城县街头,一名民间手工艺人展示自己缝制的“春鸡”。
“立春”临近,山东临沂、枣庄等地民间手工艺人忙着用彩色棉布、棉线和棉花等缝制“春鸡”。鲁南地区有在“立春”给孩子佩戴“春鸡”的习俗,以此希望孩子在新的一年里茁壮成长、吉祥平安。新华社发(张春雷摄)
催花牡丹线上热销
1月11日,在山东省菏泽市牡丹区绿美牡丹园的温室大棚内,种植户赵天龙一边哼着小曲儿,一边精心照料为春节准备的近8000盆催花牡丹。
“当下正是催花牡丹生长的关键时期,我们正积极备战年宵花市场。”赵天龙说,“距离春节越来越近,我的这些催花牡丹不到半月即可批量上市。”据业内人士预计,今年菏泽市催花牡丹的数量在32万盆以上,每盆牡丹的售价在100元左右,基本与去年同期持平。
图为在菏泽市牡丹区牡丹街道办事处花农陈国振(左)的温室大棚内,该街道电商办工作人员王贤帮助其通过手机直播销售催花牡丹。郜玉华摄(农民日报1月20日7版)
发展都市特色农业
日前,在山东省东营市东营区文汇街道胜大花卉市场内,顾客正在选购花卉。春节临近,市场里的山茶花、蝴蝶兰、文心兰、红掌等花卉竞相开放,俏丽示人春意浓。
近年来,东营市东营区文汇街道大力发展都市特色农业,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徐斌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吕兵兵(农民日报1月17日7版)
“文化年货”送到农家
1月17日,山东省临沂市郯城县妇联开展巾帼志愿者“送文化年货迎新春”惠民暖心活动,巾帼志愿者深入乡村、农家,为群众送来了写有颂党爱国、家风家训等内容的春联、福字、大红灯笼,祝福他们幸福美满、虎年吉祥、新春快乐。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姚建/房德华 文/摄(中国妇女报1月20日3版)
二、微观山东
大天鹅自然保护区吸引摄影爱好者云集
1月17日,在山东省荣成市大天鹅自然保护区,摄影爱好者在拍摄大天鹅。
目前,飞抵山东省荣成市大天鹅自然保护区越冬栖息的大天鹅数量超过五千只,吸引来自全国各地的摄影爱好者前来观赏、拍摄。新华社记者 徐速绘 摄
寒假返乡大学生直播带货
在山东东营市东营区辛店街道一花卉种植基地,寒假返乡大学生直播带货。宋星刚摄(光明日报1月21日7版)
采摘黄瓜
山东省聊城市东昌府区以发展产业扶贫项目冬暖式蔬菜大棚为契机,形成了规模化蔬菜种植基地,种植黄瓜、西红柿、葡萄等反季节作物,辐射推进农业种植结构调整。该区张炉集镇积极邀请山东农业科学院的科技人员对棚内作物种植进行技术指导,助推产业发展。
图为张炉集镇李双阵村脱贫户李顺一正在大棚内采摘黄瓜,春节前仅这一个大棚内的黄瓜就能让他盈利万余元。焦阳摄(农民日报1月19日6版)
党支部领办养殖合作社带村民致富
近年来,山东省阳谷县博济桥街道引导农民围绕市场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特色养殖业,通过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形式,带动村民和集体增收,助推乡村振兴。
图为博济桥街道郑庄村村民向养殖合作社的鱼池里投放观赏鱼苗。王一鸣 王永奎摄(农民日报1月17日6版)
特色鱼干供应市场
1月19日,在山东省荣成市石岛管理区王连街道北桥头村,村民在晾晒鱼干。
在位于山东沿海的荣成市石岛管理区王连街道北桥头村,村民们晾晒鱼干,准备供应市场。这种鱼干是当地极具特色的美食。 新华社记者 徐速绘 摄
山东港口青岛港吞吐量实现“双增长”
1月21日,在山东港口青岛港全自动化码头,自动导引车来回穿梭装运货物。
交通运输部发布数据显示:山东港口青岛港2021年完成货物吞吐量6.3亿吨,同比增长4.3%;完成集装箱吞吐量2371万标箱,同比增长7.8%,货物吞吐量和集装箱吞吐量实现双增长。新华社发(张进刚 摄)
首趟山东临沂至越南货运班列成功开行
1月21日在临沂火车站拍摄的货运班列(无人机照片)。
当日,首趟山东省临沂市至越南的货运班列成功开行。新华社记者 徐速绘 摄
济南黄河凤凰大桥通车
1月18日,济南黄河凤凰大桥正式通车。济南黄河凤凰大桥采用“公轨同层,轨道居中”的设计方案,全长6.59千米,采用双向8车道一级公路标准建设,兼顾城市主干路功能,主线设计速度60公里/小时。徐舟摄(光明日报1月19日10版)
风光热储多能互补综合利用项目
中国石化胜利油田在营二井区域实施的风光热储多能互补综合利用项目。胜利油田供图(光明日报1月17日7版)
王学典:重建“礼仪之邦”
2021年是在极不平凡中度过的,在“纪念中国共产党诞生100周年”的特定氛围中,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主流研究方向进一步向研究中国道路、中国经验和中国案例集中,2022年,相信这一趋势会更加强大、更加鲜明。
在新一年众多研究方向的选择上,相信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探究将会走向新的阶段,并可结出丰硕果实。其中,打造一个与中国道路相匹配、与中国历史文化传统可对接、与西方生活方式能并行的东方伦理型生活方式,这一“两创”的实践指向将会受到更多关注,甚至会成为未来若干年一个主要思想走向。而所谓东方伦理型生活方式,其本质是重建或再造曾经蜚声世界享有盛誉的“礼仪之邦”,恢复中华民族在世界民族之林中的文明地位,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要义可能即在于此。(人民政协报1月17日9版)
留守老人“出道” “大爷帮”传递乡村正能量
“你是被拴住了吗?往前走两步就是垃圾桶,你往哪里扔垃圾呢?”在山东莘县张寨镇郝庄村,72岁的陈学文刚扔下几块香蕉皮,就遭到几名老人的严厉批评。
这不是真的吵架,而是莘县“大爷帮”的老人们在拍戏。这群七旬留守老人,一年来录制了近200条短视频,用乡言乡语乡村事拍短视频,在网络平台获得了8亿多次的播放量。
尽管没接受过专业表演训练,但简单的“说戏”之后,老人们迅速进入状态。尤其是扔完香蕉皮被批评的陈学文怒气冲冲地回怼,俨然是真发火了。不过,忘词也是常有的事,有的镜头拍了七八次才过关,“导演”兼“编剧”郝记朋耐心地一遍遍纠正。
33岁的郝记朋原本在城里从事自媒体工作。去年初他回到郝庄时,发现村里的长辈们大多处于“空巢”状态,孤独且精神生活贫瘠。“留在老家的大部分是老人和孩子,有的甚至只剩一个老人在家。”看着自己从小就熟悉的老人成天郁郁寡欢,他萌生了“给他们找点事情做”的想法。
依托自媒体专业技能,他提出用短视频拍下老人们的才艺展示和乡村生活,让他们自娱自乐、热闹热闹。一名年轻人组织,一群老年人参与,一部手机用来拍摄和剪辑,莘县“大爷帮”就这样“出道”了。
图为1月12日,在山东省莘县张寨镇郝庄村,“大爷帮”的老人们为拍摄短视频进行排练。新华社记者 徐速绘 摄
课堂设到车间内 订单培养促就业
1月14日,山东水利技师学院交通工程系的学生,正在一家汽车制造企业的焊接车间顶岗实习。近年来,该校通过“工学结合”的校企合作模式,在企业设立实习实训基地,“订单式”培养行业所需的专业技术人才,实现了“课堂教学与车间实习”的融合。翟慎安摄(工人日报1月19日6版)
义诊
山东滨州医学院志愿服务队队员给群众义诊。(中国妇女报1月17日1版)
“晚间法庭”
近日,山东省枣庄市市中区人民法院针对个别当事人白天忙于工作无法参加案件诉前调解或庭审的实际情况,开办“晚间法庭”,让当事人在晚上下班后到法庭解决相关事宜,赢得广大群众称赞。
图为法官助理和人民调解员为当事人办理诉前调解事宜。本报通讯员 吉喆 孙艳楼 摄(法治日报1月17日3版)
(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 马章安 整理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