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迷都应该认可一种说法,即“金庸的故事总是在恰到好处的时候结尾”,比如《神雕侠侣》书末,杨过和小龙女在阔别十六年后重逢,在襄阳大战中又差点战死,此时的他们理所当然更加珍惜彼此,退隐是最好的结局。
又如《倚天屠龙记》中,张无忌直至书末都没弄明白自己心中到底更爱哪个女子,周芷若虽是说他过得十年八年就会回来找自己,但金庸也没必要将这段剧情写出来,因为张无忌这个角色就是优柔寡断的,让他自己慢慢纠结是最好的结束。
(张无忌与众女子剧照)
但《笑傲江湖》的故事似乎是个例外,不少人认为它是一部烂尾的作品,就因为书中大反派任我行之死有些过于突兀了,可事实真是如此吗?
一、《笑傲江湖》的结局
《笑傲江湖》的结局很糟糕吗?若只从最终的结尾来看,其实还是挺不错的,主角令狐冲和任盈盈走到一起,合奏一曲“笑傲江湖”,呼应了书名。
原著道:“令狐冲一生但求逍遥自在,笑傲江湖,自与盈盈结缡,虽偿了平生之愿,喜乐无已,但不免受到娇妻温柔的管束,真要逍遥自在,无所拘束,却做不到了。突然之间,心中响起了《笑傲江湖之曲》的曲调,忽想:‘我奏这曲子,要高便高,要低便低,只有自己一个人奏琴,才可自由自在,然如和盈盈合奏,便须依照谱子奏曲,不能任意放纵,她高我也高,她低我也低,这才说得上和谐合拍。”
金庸还用佛家理念“涅槃”将故事主题升华了,这结局着实谈不上“差”。
(任我行剧照)
再加上阴险狡诈的岳不群被仪琳一剑刺死,误入歧途的小林子被囚禁在西湖底的牢狱之中,各个角色似乎都得到了理所应当的结局,但唯独一点让人不太舒服,那就是任我行的突然暴毙,他是邪派恶人,固然该死,但金庸赐给他这“突然暴毙”的结局似乎有些过于突兀了,难免给人一种强行剧情杀的意思。
二、必须要死的任我行
金庸为何要给任我行安排这么一个看似十分荒唐的结局?这原因说来倒也简单,无非就是因为他该死,而主角令狐冲又与他站在对立面,他若不死,最终处决他的人自然会是令狐冲。
不过如果剧情照这般发展下去,令狐冲的处境就会变得十分尴尬了,他将不得不面对自己的岳父,他该怎么处理这段关系?杀任我行,他也许就无法与任盈盈走到一起,不杀任我行,作为正派侠士,他如何面对正道群雄?
难不成又像《雪山飞狐》中胡斐那样?他也是不得不面对自己的“岳父”苗人凤,那时金庸巧妙的设置了一个悬念,胡斐一刀砍向苗人凤,故事到此便结束了,至于那一刀到底有没有砍下去,则全由读者自行判断。
(胡斐剧照)
很明显,金庸若是再以同样的写法来处理令狐冲和任我行的对决,那难免被人说江郎才尽,所以金庸只能选择让任我行突然暴毙,这才避免了令狐冲与他发生冲突,最终导致场面难以收拾的情况发生。
不过其实从金庸武侠世界观里的设定来看,任我行的突然暴毙也是有据可依的,是能够以武侠的角度来解释的。
三、声援,内力,吸星大法
在金庸武侠体系中,提升内力的方式有很多种,最传统的自然是苦心习武,随着习武时间的增长,内力也会随之增长,其二便是用北冥神功、吸星大法之类的武功来从他人身上吸走内力,而第三种则比较特殊,总结起来就是俩字——声援。
在《天龙八部》一书中,金庸就借丁春秋展现过“声援”对内力的提升,丁老怪无论到哪都带着自己的一帮弟子,而在他战斗的时候,那帮弟子则会在一旁加油助威。
(令狐冲剧照)
原著道:“别小看了这些无耻歌颂之声,于星宿老怪的内力,确然也大有推波助澜之功。锣鼓和颂扬声中,火柱更旺,又向前推进了半尺。”
这里证明了吹捧的声音的确是能够让一个人内力提升,无论这是否合理,金庸武侠体系设定就是如此。
你再看任我行那帮手下是如何吹捧他的?
比如鲍大楚,他说:“圣教主不是凡人,他老人家是神仙圣贤,便是佛,便是菩萨!”
又如上官云,他说:“圣教主智珠在握,天下大事,都早在他老人家的算计之中。他老人家说甚么,大伙儿就干甚么,再也没有错的。”
(丁春秋剧照)
还有一众教众:“古往今来的大英雄、大豪杰、大圣贤中,没一个能及得上圣教主的。孔夫子的武功哪有圣教主高强?关王爷是匹夫之勇,哪有圣教主的智谋?诸葛亮计策虽高,叫他提一把剑来,跟咱们圣教主比比剑法看?”
这些人阿谀奉承的嘴脸着实丑恶,但任我行却是听得喜笑颜开,那丁春秋才几个徒弟?日月神教的教众又何其多?可想而知,他们这一顿吹捧是让任我行内力大增,而这就是问题所在。
任我行常年修炼吸星大法,本就已经走火入魔,如今又平添不少内力,体内自然是一团混沌,继而一股热血涌上喉头,最终暴毙身亡,是完全合情合理的。
如此看来,任我行的突然暴毙并非烂尾,不过要注意到金庸笔下的这些细节还得多翻几次原著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