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问最近最火的电视剧是哪部,正在央视8套热播的《有个地方叫马兰》当之无愧。有数据为证,自开播以来,《有个地方叫马兰》收视率一路飙红,已经连续几天破1。还在3月13日、14日、15日荣登同时段的收视率榜首。
▶▶作品简介:根据基本史实和真实故事改编而成
《有个地方叫马兰》以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核试验基地(马兰基地)开创到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为背景,根据基地建设初期的基本史实和马兰人的真实故事改编而成。作品以基地保障部长何玉山、工兵团长徐远征、研究所某室主任项怀瑾等人物为主线,讲述当年马兰基地指战员、科技人员和他们的子女在“天上无飞鸟、地上不长草、千里无人烟、风吹石头跑”的大漠中工作、学习、生活,以及由此引发的传奇经历和情感故事,并以此记录峥嵘历史,弘扬马兰精神。
▶▶收视飙红,好评如潮,为何?
电视剧《有个地方叫马兰》由河北电影电视剧制作中心(河北电影制片厂)、中国人民解放军原总装备部电视艺术中心、缘润堂文化产业投资有限公司、河北浩达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联合出品,由中共河北省委宣传部、中国核试验基地、中国人民解放军原总装备部电视艺术中心、河北省广播电视局、河北影视集团有限公司、河北电影电视剧制作中心(河北电影制片厂)联合摄制。
该剧总编剧白石(河北省委宣传部原副部长、省文明办原主任)、总导演黄山(河北电影制片厂导演)。自2015年启动项目,到2019年3月10日登上央八黄金档,主创人员历时四年精心打磨,是河北制造的又一精品力作。
“两弹一星”,特别是原子弹的研制成功,为我国的和平建设提供了可靠保障,而随之形成的“艰苦奋斗干惊天动地事、无私奉献做隐姓埋名人”的“马兰精神”,也是本剧在深情讲述“马兰人”铸造我国核盾牌的奋斗故事与传奇经历的同时,最想要观众感受到的精神力量。
据总编剧白石、总导演黄山介绍,本剧创作态度十分严谨。
台词方面,将“弟兄们”“司令”“官兵”“给我上”等这些旧军队的语言改回为“同志们”“司令员”“指战员”“跟我上”等人民军队的用语,使观众切实感受到我军光荣传统的语言风格。
服道化还原度较高,例如小演员们的服装以用剧中父母旧军衣改成的小军装和条绒布服装为主;剧中使用的道具是当年马兰基地使用过的帐蓬、子弹袋、医疗器械、科研设备等;演员的肤色用在戈壁滩上晒出的自然黑;演员的发型,特别是女演员的发型,都严格回归当年的特征,营造那个特殊年代的真实感。
▶▶走近演职人员
白石:《有个地方叫马兰》总编剧
这不是一部单纯的年代剧,而是一部诠释"两弹一星"精神的主旋律电视剧。
这不是一部写大人物、大过程的高大尚电视剧,而是一部讲小人物、小故事的接地气的电视剧。
这不是一部靠制造悬念、以渲染剧情来吸引观众的电视剧,而是一部靠真实故事、用真情实感来打动观众的电视剧。
这不是一部砸大钱、耍大腕、高颜质的电视剧,而是一部小投入、大情怀、正能量的电视剧。鲁迅先生说过:"看人生是因作者而不同、看作品是因读者而不同"。不同阅历、不同立场、不同感情、不同文艺观的人,对这部电视剧的看法肯定不同。我深信对那段民族奋斗史充满敬意、站在人民大众的立场上、怀有深厚的爱国主义情怀、具有马克思主义文艺观的人是一定会认可这部电视剧的。
《有个地方叫马兰》剧照
宋运成:《有个地方叫马兰》主演
他是《滇西1944》中的特遣队队员韩世贵、《正义的重量》里的刑侦科长张旭成,还是《维和步兵营》中的维和部队军官杜涛、《一路格桑花》里的武警大队长邓刚,也是《海天之恋》中的海军航空兵向大洋……
从艺多年来,宋运成扮演最多的角色就是军人,他说:“30多年,应该说我把所有的军种都演遍了,从红军到八路军、解放军、武警、海陆空各种军人都演遍了。”
对于军人一词的内涵,宋运成也有自己的深刻理解,他说:“军人的特点就是服从命令、听从指挥,最重要的一个关健词就是奉献,这种奉献不仅仅是奉献自己的辛苦劳动,重要的时候奉献的是生命,这是我们作为普通老百姓很难做到的,也很难真正理解到的。”
因为这部意义非凡的电视剧,宋运成得以踏上马兰这片热土,更留下终生难忘的记忆,“当我真正走进马兰,走进人物生活过的地方,我才意识到,这不是戏,这是一次洗涤心灵、净化灵魂的旅程。”
宋运成坦言,这也是他拍得最苦的一部戏,“我们最初拍在戈壁滩找水的戏,当时找水得走出几十公里,甚至上百公里都很难找到;我们进入大沙漠,穿胶鞋走在沙子里都烫脚,当时的地表温度在70多度;一打开盒饭去吃,一阵风过来全是沙子,就把上面有沙子的地方扒拉扒拉,底下继续吃。在那样的艰苦环境下,一直是马兰精神支撑着,才能拍出那种感觉的戏。”这段难忘的拍摄经历也为他留下了挥之不去的印记,“戈壁滩一点遮挡都没有,完全暴晒,片子里脸部的黑是真实的黑,我脸上晒了很多那种斑,到现在也去不掉。”
而马兰这片热土上的奋斗故事更给他带来心灵的震撼,曾经的马兰没有人烟,寸草不生,现在的马兰有柏油路,有红绿灯,还有两排的白杨树。那些科学家实在是太伟大了,他们值得宣传。”宋运成说。
严刚:《有个地方叫马兰》出品人之一
他说,这部戏很好地契合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主题,生动地讲述了老一辈马兰人战天斗地的创业故事,深刻地诠释了强国与强军的关系,顺应了时代需要、回应了社会关切,是实现中国梦的助推呐喊,是赓续“两弹一星”精神的传颂弘扬,是践行强军目标的战鼓号角,是引领社会良好风气的积极能量。
周振天:著名编剧
马兰的题材、剧本以及真实情怀都是成功的关键!仅靠堆集明星名人来凑收视率已经行不通了!
▶▶随着电视剧的热播,“马兰精神”再一次引起很多人的共鸣。
人物是虚构的,故事是真实的。也许发生在你身上,也许发生在他身上,这些故事全部发生在那个年代我们父辈和我们二代的身上。无需质疑,我们能见证那个时代的每个故事的动人情节。我们也都知道,每个马兰人身上都有在那里一段不平凡的战斗经历、生活和人生征途……也许体现在领导干部身上,也许体现在科技人员身上,也许体现在战士身上,也许体现在妻子身上,也许体现在职工、老师身上,当然也很突出体现在孩子身上……人物是虚构的,所以不要去“对号入座”,总编剧白石如实地说:“是你也不是你,不是你也是你,都有大家的影子”。
有观众评价,虽然只看了11集,感觉这个电视剧非常棒,虽然还没看完全剧,但从开始就感到编剧的构思是极为完整,从为什么要搞原子弹,怎样搞原子的,哪些人搞原子弹,马兰是怎样来的等等……,通过一些典型人物描写了那段历史艰苦创业和奋斗过程,反映了各个层面的人物,从各级领导干部,科技人员,战士,家属、职工,老师……特别突出了二代的孩子,一段段情节构成一个个精彩感人的故事,很客观实际描写了那恶劣的自然环境和狂风暴雨的恶劣气候。看过这部电视剧的观众,都受到了深深的震撼,真正知道了“马兰”的含义。每个演员他们都在努力去还原、去表现、去完善那个时代的那群创业和奋斗做出奉献和牺牲的“马兰人”,也包括那个时代的“马兰二代”。观看还在继续着……
>>有观众说,作为生活在马兰十几二十多年的二代马兰人,看《有个地方叫马兰》,如同看到了自己,看到了自己的父母,看到了很多知名和不知名的叔叔们,很多场景虽不是我这个年龄经历过的,但看到的剧情就像是自己,听到的话语就在耳边,不由地会心一笑。那个被风吹丢的“建军”,又多像我们曾经小学初中高中的同学们,他们跟着父母为了国家去了马兰,却永远留在马兰。剧中所有关于“建军”都会让我泪流满面,唏嘘不已,希望“建军”回来。
▶▶你所不知道的《有个地方叫马兰》
这部剧的片头题字是由我国“两弹一星”功臣、中国核工业奠基人之一——刘杰所题写。
1954年,刘杰在地质部工作时,地质部发现了中国的第一座铀矿。之后,时任地质部常务副部长的他,带着产自广西的铀矿石标本,向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央领导进行了汇报。此后不久,中央作出了发展创建中国核工业的战略决策。
55年后的今天,让我们跟着电视剧《有个地方叫马兰》再看一看,照亮罗布泊大漠比太阳还亮的光芒。再听一次,震撼千里戈壁犹如春雷的巨响。(据河北电影制片厂微信公众号、长城网原创等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