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婚纪念日之一
昨天是元旦,2014年的第一天,天气晴朗,气温偏暖,是一个真正意义的温馨节日。
早晨,和老伴出去晨练。中午,吃的是芹菜肉馅子水饺,芹菜是自己小菜园子里种的,又鲜又嫩。只是儿子不在家,显得有点儿冷清。晚上没出去做佳木斯舞步健身操,我是想在家里看《快乐向前冲》的季冠军决赛,正好老伴手里有点手工活,我一申请不出去做操,老伴就半推半就地恩准了。季冠军决赛还没看完,就到了看电视《闯关东·前传》的时间,于是就看《闯关东·前传》了。看到十点左右,剧情里有主人公管粮和曼儿结婚的情节,突然想起今天也是我们结婚纪念日。
我们的婚礼是1977年元旦举行的,虽然已经粉碎了“四人帮”,但是还属于“革命”时期。由于在文革中形成了革命化新风,公社里的民政所每年集中办理三次结婚证,即五一节、国庆节和元旦,并且政府倡导“晚婚晚育”,即男女结婚年龄不低于25周岁。老伴比我大三岁,原来是女方到了25周岁就行了,后来发展为男女平均25周岁,再后来就是男女双方必须都到25周岁。所以,1976年五一节我们去领结婚证的时候,因为我是10月份的生日,政府没批准,就只有等着元旦结婚了。
记得我第一次去领结婚证是五一节前夕,我的生日是10月份,自然就领不出来。但是我从公社大门出来的时候,正好碰上我高小的同班女同学茹,茹也是来领结婚证的,但是他老公不知为什么在这个节骨眼上来不了,茹愁的没办法。我说:“我去和你领的吧?”茹竟然同意了。那时候只有个介绍信就行,不用贴结婚照,更没有身份证,所以办理结婚证的工作人员是只认信不认人,就这样,我就顺便帮茹同学把她的结婚证办好了。我的结婚证一直到元旦前夕才领出来,记得当时岳母问我什么时候结婚,我说新年结婚,岳母看了一下月份牌说:“新年这不是11月初一吗?”我说初一就初一吧。当然阴历初一、十五结婚是不好的,但岳母理解我的心情,也就没再说什么,结婚的日子就算定了。
那时候时兴革命化婚礼,比如集体婚礼等等,我又是一个革命青年,自然就崇尚革命化婚礼。比如锣鼓吹手什么的就一概减免了,我认为敲锣打鼓吹吹打打就像“耍猴子”一样被人耍。没有了锣鼓洋号,自然就没有了动静。记得那天清晨,天上还飘了零零星星的几片雪花,迎亲的队伍就是几个帮忙的小青年,骑了几辆自行车把新媳妇和女送客(伴娘)从岳父家带到我们村头上,下了自行车,再步行到我们家门口,由于没有锣鼓洋号的吹打,所以新媳妇一行到了家门口我还不知道。正好娘要出门有事,一看新媳妇来了,才赶忙回家让我出来迎亲的。我把媳妇领到四哥的屋里去“坐时辰”,因为我的洞房是在村头的新院落里,所以只能把四哥四嫂的住房权作“坐时辰”用的房间。
电视看到快11点,洗漱完毕睡觉休息。凌晨5点多起来,还没到出去晨练的时间,就和老伴极力回忆着我们的婚礼。新媳妇过门的时候放鞭炮没有?有没有举行结婚典礼?老伴都说没有。有多少客人?也不清楚了,只记得我所在的村办建筑队,每人贺喜钱是五角钱,农村叫做“小送饭”,本来是可以不请他们喝喜酒的,但是我觉得在一块关系都不错,就把他们请来喝喜酒了。晚宴之后,客人们走了,我和新媳妇去了我们的新房。由于平时结婚时我没有大闹别人洞房的劣迹,所以我结婚时也很少有闹我们洞房的,按照老人的嘱咐,我把一个破扫帚放在窗户底下,就算是有人“听房”了。
从1977年到现在,37周年过去了,元旦年年过,但是结婚纪念日还从来没过一次,这次因看电视引发了我纪念结婚周年的想法,由于电视看到快11点了,就不可能再打开电脑了,只有今天补写了。37年了,第一次为我们的结婚纪念日写点什么,所以叫做之一,以后还有之二之三……比如我们结婚40周年、50周年、60周年的时候,当然是身体还好的情况下,我会继续给她写的。
没有锣鼓,没有鞭炮,没有典礼,没有闹房,我们的婚礼静悄悄。
2014年1月2日的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