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华的“威名”相信大家也是有所耳闻,他的作品在很多人看来是怪诞的、非常规的,甚至还有一些近乎露骨的情节描述深深刺激着读者的神经,很多人不能接受他的风格,一提到余华,估计大多数人只是想起他在书中描绘的情情色色,所以对于他的争议和吐槽也是比较多的。
最近也是看完了余华的《兄弟》,我希望能够用自己一些浅薄的见解去拨开表层的面纱,帮助文学爱好者们真正的去走进余华,走进他书中的世界。
一、情情色色的描写真的有必要吗?
余华也不是每本书都会有这些镜头,例如《活着》(下次也会对此书发表意见),在《兄弟》中,这种情节还是挺多的,李光头和他父亲的厕所故事,李光头的性意识的萌发和他对李兰、宋凡平的偷窥,再到后来李光头发达了,多多少少的潜规则,以及和林红的三月疯狂。
余华的描写很直接,这是大多数人接受不了的地方,很冲击我们的传统观念,一直以来我们的文化对于这种事是避讳的,如果不了解余华,可能还以为自己误入了色情小说。出现的这些情况都是可以理解的,我们不妨站在一个客观理性的角度,从人类生理的层面来说,诸如此类好像都是正常不过的行为,这一段虽然是对李光头成长的描写,但平铺开来,在那个精神和物质匮乏的时代,又有多少个李光头呢?
当我们把目光回到那个年代,一穷二白是当时的标志,不管城里的,农村的,除去工作,在休闲时间大伙能做的事情真的太少,加上文化水平普遍不高,对于所谓精神生活,男女之间带来的愉悦是最直接的,最快的。不管是李光头、还是后来的童铁匠、刘作家,都是在丰富的物质生活下,对精神生活的投入似乎也只有男女之间的那些事。以至于物质充沛的李光头会说出那句“我现在不会谈恋爱了,只会干恋爱”。他行为的粗暴不仅是改革转型时期社会风气的影响,也来自于学习方面的思想生活的匮乏所致(受限于文化水平)。这些描写都很夸张,但这也是当时社会心理的一个缩影。
书中的描写我感觉都有存在的意义,人类最直接的欲望——性,本来是为了繁衍而存在的,在书中更多的是被用来满足人们的精神生活(那种愉悦的快感),从首发上来说,这也是为了描写人物的形象,李光头成长的懵懂、李兰和宋凡平的恩爱、童铁匠和刘作家的沉迷……都直接或间接的体现了人物多方面形象。
余华从最本质的层面去描绘人物,也希望大家不要被这些情情色色误导从而失去理性的判断,每个人都有自己看待这些的想法,在我看来,这是最真实不过的笔墨,把目光延伸一点点,或许,就不会拘泥于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