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名片:程丑夫,1949年2月生于湖南益阳,毕业于湖南中医学院,师从湖南著名中医欧阳錡,毕业后进入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工作,曾任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第二附属医院院长,提出了疑难病治痰、治瘀、治郁、治虚的“四治”法则,出版医学专著20多部,发表学术论文80多篇,培养博士、博士后、硕士和留学生100余名。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在程丑夫的床头放着一本《毛泽东诗词全集》,这首《七律·长征》也是他最爱的诗歌之一。
在这张书页上,程丑夫写道:“坚韧不拔,百折不挠。”他的“长征”目标是实现中医振兴。
在这条路上,无论遇到“五岭逶迤”“乌蒙磅礴”还是“金沙水拍”“大渡桥横”,程丑夫都用坚韧的意志克服了困难,书写了中医人的奋斗篇章。
程丑夫和导师欧阳錡的合影。
像长征人那样不畏困难 衡阳会议拨开前行迷雾
正如红军长征曾经历过许多困难,程丑夫在为中医药振兴奋斗的道路上,也遇到过两次信心不足的时刻。
一次是在1982年初,正在湖南中医学院上研究生的程丑夫遇到了一个难题:毕业以后要从事中医这个职业吗?
尽管已经在湖南中医学院读了4年本科,自己也很喜欢中医,但看到很多师兄师姐毕业后都转了行,程丑夫对未来的职业道路感到有些迷茫。
他向自己的导师欧阳錡说出了自己的困惑,欧阳錡没有马上回答他。几个月后,程丑夫得到了问题的答案。
“我现在可以回答你了!”那年4月,参加完在湖南衡阳召开的全国中医医院和高等中医药院校建设工作会议(“衡阳会议”)后,欧阳錡兴奋地告诉程丑夫。
欧阳錡向程丑夫传达了会议精神。告诉他卫生部支持中医的鲜明立场以及“突出中医特色,发挥中医药优势,发展中医药事业”的指导方针。
“中医得救了!”在导师的欢呼声里,程丑夫和他的同学们也感到拨云见日。而导师“中医的唯一出路,是保持和发扬中医特色”的教导也深深印在了他们的脑海里。
没有辜负导师嘱托,毕业后,程丑夫成为了一名中医。
1997年,当他再一次面临人生难题时,“衡阳会议”的精神再一次鼓舞了他。那一年,他上任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院长。“既然当院长,就要闯出些名堂!”程丑夫在心里暗暗立誓。
但在湖南,湘雅医院、湖南省人民医院等老牌西医院早已声名鹊起,和他们竞争,能赢吗?
程丑夫的心里也难免打鼓。这时,他的耳畔再次响起导师的话:“中医的唯一出路,是保持和发扬中医特色”。
他再一次拾起信心,确定了医院“坚持中医特色”的发展方向,并为医院确立了“继承创新、术精德仁”的院训。
面对发展中的困难,他脚踏实地、百折不挠、埋头苦干,在他的带领下,医院成为了一所中医特色突出、综合功能完善、名老中医荟萃,重点专科云集、临床疗效显著的现代化、综合性、研究型中医医院。
像长征人那样勇敢战斗 打响“保卫中医”第一枪
正如红军长征经历过许多战斗一样,程丑夫在战场上是个敢于冲锋的战士。
虽然他打赢过的那场战斗没有硝烟,也只是以笔作矛,但是他在那场战斗中打响了第一枪,足以让他骄傲一生。
2006年,中南大学教授张功耀在《医学与哲学》杂志发表《告别中医中药》一文,文章中充斥中医药“不文明、不科学、不人道、危害生物多样性”的荒唐论调。张功耀在发表文章的同时发起取消中医中药的万人签名活动。这些言行在社会尤其是中医界引起了激烈争议。
由于张功耀也是湖南人,战火从湖南地界上烧起来,虽然这时程丑夫已退离院长岗位,但仍然挺身而出:“有人这样诋毁中医,那怎么行!”
“枪打出头鸟”,他身边的不少朋友担心他卷进舆论漩涡,劝他不要发声。但他坚定地说:“中医人不去,谁去?”
作为湖南中医界的代表,程丑夫率先公开反击张功耀。他撰写《剖析<告别中医中药>》长文公开发表,批驳张功耀。
文章一经发表,就引发网友的广泛传播。这篇文章言辞犀利、观点鲜明,及时有力地捍卫了中医药的尊严。大批中医界专家学者也纷纷声援。这场“取消中医药”的闹剧最终以“反中医”群体的道歉收尾。
而很少有人知道——文章发表的前夜,一向睡眠质量很好的程丑夫却失眠了。
他心里压了一块石头:“自己的这一枪能打响吗?”捱到天亮,看到网上的评论,在心里的石头落地后,他却默默地退到了战斗的后方。
对他“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的选择,熟悉他的人一点也不意外,因为他一贯的言行告诉大家,不管是什么职业、做到多高的成就,首先,他是一名共产党员,不应考虑个人的名利地位。
他的这一枪,不仅打响了保卫中医的战役,也在这位老人的心头留下了永远的回声:“庆幸我当年做了正确的事,别看我现在是个老头,如果有人再诋毁中医,我一样会站出来战斗。”(徐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