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表明一下个人立场,孙皓晖的《大秦帝国》及衍生作品。服化道尚可,论起史观,十分无耻。
《大秦赋》的失败,虽然使得中国的古装烂片又多了一部,可毕竟不会产生什么太大的负面影响,要是真拍成一部在技术上优秀的作品,却承载着偏激的思想,那损失可就真大了。
《大秦帝国之崛起》里有一段是这样的,白起和他赵国的老婆赵姬在谈论要不要屠杀在长平之战中俘虏的20万赵国降兵。
白起说,我秦国必须得统一天下,统一天下就得打仗,那现在你不杀这20万人,这20万人放回去了,我秦国锐士早晚也得把他们杀了,到时候杀他们还得搭上十几万秦国兵,那还不如现在就把他们给杀了呢。
赵姬却说不出什么道理来,只是在那哀求。
(当然了,并非是他说不出道理来,是那个编剧压根就不让他说出道理来,那毕竟在大秦帝国这种系列里,嘴都是长在秦国阵营、长在法家人身上的。其他阵营的嘴那都是摆设,要不怎么在原著里竟然会出现孟子被张仪臭骂一顿的情况呢。)
看到这一段我觉得非常震惊,并不是震惊于白起的“逻辑鬼才”,而是震惊于一个遭受过南京大屠杀的民族,其中竟然有一些人对屠杀的容忍度如此之高。以至于当电视剧里出现达到数十万人的屠杀情节时,竟然并没有谴责屠杀者的暴行,而是举起一块更高的旗帜来证明屠杀的合理性。
在这里我要强调:举起一块更高的旗帜来将一切暴行合理化,这就是《大秦帝国》及其衍生作品的思想无耻之处。
来看看唐朝的《吊古战场文》是怎么说的吧:
“苍苍蒸民,谁无父母?提携捧负,畏其不寿。谁无兄弟?如足如手。谁无夫妇?如宾如友。生也何恩,杀之何咎?其存其没,家莫闻知。人或有言,将信将疑。悁悁心目,寤寐见之。布奠倾觞,哭望天涯。天地为愁,草木凄悲。”
每一个人的死对于他和他的家庭来说,都是很大的灾难,而大规模的屠杀更是人类所不齿的暴行。这故事虽然是发生在古代,但是看的人是给现代看的,作为一个现代文艺的创作者,怎么能写出这种话来?
之所以写出这种话来,是因为《大秦帝国》及其延伸作品有一个特殊的逻辑链条。
大前提:统一六国可以解决一切问题。一切都会变好,变得比之前好得多。
然后根据这个前提,既然统一六国,可以解决一切问题。那么为了统一六国,就可以不择一切手段。
然后,既然不择一切手段是为了统一六国,那么就算做出再骇人听闻的事情,也不能算错,因为大目标是对的。
说到这,有许多人应该已经感觉出来了,这不是纳粹,也得是日本法西斯了。当初这些反人类的暴徒就是先提出一个大目标,只要完成这个大目标,什么都变好了。然后为完成这个大目标,可以不择一切手段,还认为自己做的是对的。
可这个逻辑链条,实际上非常靠不住。
首先,为了统一六国不择手段就没有错吗?
其次,为了统一六国就能不择手段吗?
最关键的,统一六国真的就能解决一切问题吗?
历史告诉了我们答案:一个靠残忍和暴力建立的王朝,即便是统一了六国,那也二世而亡了。只存留了区区十五年。
当然,我们因为离那段历史的遥远,在史料不足的情况之下,很难做出明确评判。但历史是为现在所“鉴”的,讲历史故事的方法也是包含了一些对于现代人的启示。
而这部作品所表达的集体主义和为了“大目标”不惜牺牲一切的思想观念,真的能对我国更加文明有促进作用吗?
秦人不暇自捧,而后人捧之;后人捧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最后引用一句话:“在黑暗的理性到来之前,用以丈量童年的是听觉,嗅觉以及视觉。”——约翰.贝哲曼
请不要在某些偏激的思想的影响下,连最基本的“不可杀人”的赤子之心都抛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