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破天惊,悟空出世。师徒四人,西天取经。
脱去凡胎,渡入灵山。径回东土,五圣成真。
《西游记》中漫长的九九八十一难,师徒一行人历经坎坷从大唐走到灵山,最终取得真经,也完成了各自的蜕变,顺利皈依佛门。这一过程,用短短的32个字就全部概括了。
我们常常听到看到的,都是他们在取经途中所经历的事情,而《西游记》这一IP也因为其受众之多和广为流传,被不断地编纂翻拍,改成各种各样或是精彩或是翻车的故事。
这一部在22年前播出的《西游记后传》,却“遗世独立”地讲了他们取经成功之后发生的事情,颇有开创性。
不管是原著还是各类剧版的《西游记》中,如来佛祖出现的频率都不高,他和悟空之间的对手戏也不多。
但是在《西游记后传》这部剧里,如来的角色从开始贯穿了全剧,也很容易就看得出来,他对孙悟空是颇为喜爱的。
电视剧开篇的第一个小故事,便是“泾河龙王被冤杀”一案,这件事情的处理过程,也更加凸显出如来佛祖对于孙悟空的偏爱。
在颇有历史文化痕迹的长安城,大雁塔四周有郁郁葱葱的树木环绕,几位小僧人正在扫地。顷刻间风云变幻,塔顶出现了一道紫色霞光,雁塔周围下起了罕见的花瓣雨。
钟声响起,众人大呼,是唐玄奘法师取经回来了。
回到大唐后,因为许久不见,唐僧和皇上这两位结拜兄弟,在叙旧过程中各自倾诉了彼此的心事。
看见自己的御弟身边多了三位模样和性情古怪的徒弟,也听闻他们十分有本事。而近期又发生了一些怪事,唐太宗无法自己解决处理,于是对唐僧说,魏征梦斩泾河龙王的龙泉宝剑不知为何突然被一阵妖风卷走了。
由于担心这一古怪的事情会影响整个长安城的安宁,唐太宗对唐僧提出请求,想请悟空帮忙查这件事情。于是牵扯出了多年前的一桩冤案——泾河龙王被魏征斩杀,其实是冤死的。
在《西游记》原著里,泾河龙王的死并不冤,他是因为得知长安城有一位算卦极准的先生,生怕自己水族因此灭族,想和此人打赌,好砸了他“算卦”的招牌。却不料,自己为了赢触犯了天条,从而被斩杀。
但是《西游记后传》改了这一段,在这里,泾河龙王的确是被冤杀的。
龙泉宝剑被所谓的妖风卷走,这“妖风”其实就是小白龙。泾河龙王是小白龙的姑父,他的死和小白龙也有一些关系,事情源于一桩私人恩怨,泾河龙王为了保护小白龙,得罪了他人而被陷害,葬送了性命。
悟空得知此事,在他们师徒5个人在被给予封号后,当即在凌霄宝殿对着佛祖提出了这件事,并请求援助。
“既然如此,请佛祖代广力菩萨(小白龙封号)出头,面见玉帝陈明冤情,还世间一个公道。”
佛祖有些为难。虽然孙悟空大闹天宫时如来帮助过玉帝,看起来和天庭那边是两个井水不犯河水的道场,但实际上能看到,佛祖的本领明显高于玉帝,不过这件冤情处理的有损天庭颜面,尤其是玉帝。
身为佛祖,他不好去做这个出头的人揭开这桩丑事,否则只能让自己和天庭的关系变得尴尬。
而他的手下阿难迦叶两位觉察出了佛祖的为难和不情愿,代替佛祖表明了立场:“天界之事我佛界怎么管得了。”
作为伸张正义的使者,而今更是成为了斗战胜佛,孙悟空既然已经知道了存在冤情,他当然不能袖手旁观。更何况想要翻案的还是在取经一路上陪着他们走过来的小白龙。
新上任为“斗战胜佛”的孙悟空,怎么着也得践行了这“新官上任三把火”的宣言。
看到阿难迦叶这两位佛界的成员有如此的态度,孙悟空更是不满,他在佛祖面前坚定地表明了自己的决心。
“佛祖,佛界自古天公地道人尽人皆知,怎会想到堂堂天庭竟会有如此冤屈之事。我孙悟空作为佛门弟子,正该有匡扶正义之心,再一次恳请佛祖出面,分清忠奸,给广力菩萨洗雪沉冤。”
接着,悟空就下跪了。
这不但把佛界捧上了一个高度,也划清了佛界和天界的界限,说明两者之间没有什么密切的关联,天界发生的事情,佛界当然是不知情的。
在这种不知情的情况下,再去翻案,找到“梦战泾河龙王”这件事情的真相,自然也是不会影响佛祖的声誉。
不过悟空这一跪,倒是让佛祖为难了,他一时之间不知道说什么好。再加上小白龙和其余的师徒三人都一齐过来下跪求情,更是有点儿“赶鸭子上架了。”
即便如此,佛祖依然还没想好怎么处理,先说“此事需从长计议。”
按照孙悟空这个急性子,他怎么可能会从长计议,在和阿难迦叶争论的过程中,悟空气愤地说:
“路见不平拔刀相助,凡人尚且能够做到,难道我们这些佛圣菩萨,连凡人也不如吗?”
“如果所有的佛门终生都独享清静,独善其身,任由恶势横行,那会是什么结果?恐怕我们便不再是佛,而是助纣为虐的恶汉。”
原本听到这句话时,镜头转到如来佛祖那里,明显看得到,孙悟空这样对佛祖的弟子说话,从佛祖的表情上感觉他是不反对的。
但是接下来的一句话,却让佛祖有些动怒。
“如果佛门里站的都是你们这样的奸诈狡猾无能之辈,我自动退出佛门。”
我觉得佛祖在这里动怒的,并不是孙悟空没有把他当回事,就在凌霄宝殿上和自己的弟子争辩,而是佛祖听到这样的话,可能是担心好不容易把孙悟空这员大将从天庭那边夺过来,他要是再自己因为这样的事情就自动退出佛门,那才是佛门的一大损失。
于是,如来佛祖这才说,“本座对你厚爱有加,你不要太得意忘形。今天乃庆功之会,此时容当后议。”
这话是什么意思呢?
佛祖在这里已经坦白地在众佛面前承认了自己对孙悟空的厚爱,只是泾河龙王这件冤案与天庭有关,他虽然作为佛界的主事,但是却不好直接管。所以说先放一放,其实也是摆明了允许孙悟空去插手此事。
但孙悟空急了:“身为佛界领袖,遇事袖手旁观,岂不失职失德,难免世人耻笑,令众圣齿寒。”
此时的他的确是有点儿“不知好歹”了,竟然当着众多佛门子弟的面指责佛祖。可佛祖依然没有阻挡,倒是阿难迦叶两位护主心切,按捺不住内心的愤怒,导致他们和孙悟空动起了手来。
直到阿难迦叶两人被打倒在地,佛祖才怒喊着“住手。”
而在凌霄宝殿上收走孙悟空的金箍棒,也不过是因为泾河龙王的事情给孙悟空一个小小的教训,虽然当时这件事情佛祖说不许再提,可其实也是一种默许。
佛祖再怎么说也是佛界的主宰,在三界有一定的地位,这件事情要是传出去了,多少有损自己的威严,让他以后还怎么在这三界立足。
看似好像动怒一样想要把“以下犯上”的孙悟空就地正法,其实不过是替自己驳回面子罢了。
在场那么多人,他肯定知道有人会为孙悟空求情——所以,放过孙悟空,也就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了。
而佛祖那么了解孙悟空的性子,就算不允许孙悟空管泾河龙王的事情,他又怎么可能真的不管不顾,当然是会暗地里去查的。放过孙悟空,也是佛祖对他插手这件冤情的一种默许。
凌霄宝殿上的众人,也不过是一起陪着佛祖演一场戏罢了。
“我岂不知公理之重,然冤杀泾河龙王乃玉帝失职所为,叫我怎么好当面揭穿。天界与佛界一向友善和睦,我不能为此小事失彼大计。此事勿容再议。”
于是,悟空自己就跑去天庭了。他这个直性子当然不会拐弯抹角,直接就当着玉帝的面说了这件事,还因为玉帝说他一派胡言而和天庭的众将打了起来。
当孙悟空查明真相后又来到天庭,玉帝此时不但不承认,还想要再次和悟空进行一番争斗。正在打斗中,佛祖来了。
对玉帝来说,好像和五百多年前一样又看到了救星,但实际上,佛祖知道悟空会继续追查此事,他无可奈何只好放手让悟空去做,自己在这个时候出来当和事佬,不但不会得罪玉帝,还能留下一个善后的名声。
可是他也很纵容和护着孙悟空。
“悟空乃我弟子,我不能不来。”又喝令悟空不得在此胡闹。并解释说:“悟空搅闹天界有失大礼,可也是事出有因。”
这说明佛祖早就知道原因,也料到了悟空会这样做。
看到这里我反而觉得佛祖好像把孙悟空当做自己的孩子一样宠爱呵护着,自己可以凶,可以收回他的金箍棒,可以批评责骂他,但是不允许外人这样做。
在凌霄宝殿时,佛祖说自己不好插手,但这时候又在玉帝面前说,泾河龙王的外甥小白龙,还是佛界的八部天龙广力菩萨,这样一说,似乎和老衲与我佛门也有些干系。
看看,真是遇人说人话,遇鬼说鬼话。不过这样一来,佛祖也顺理成章地插手管了泾河龙王这件事,更是让悟空把证据成功地交到了玉帝手中,从而洗刷了泾河龙王的冤屈。
后来,还允许孙悟空一人可以不用参佛不朝见。
泾河龙王之死的事情,前前后后佛祖的态度都很暧昧,从最开始的“容后再说”,到“不许再提”,到后面并没有拦着悟空去做,直到他出现在凌霄宝殿上来善后,如果还不能看到他对悟空的袒护,那么最后所谓的和众佛商议对斗战胜佛的处置,才更是明目张胆的厚爱。
这偏爱里,有赏识,有敬佩,有尊重,可能多少也有一些“害怕”吧。
要我说,如来佛祖其实也很难掌控孙悟空,所以才在五百多年前孙悟空大闹天宫时,不得已只能将其压制在五指山下。
大概也是见识到了孙悟空这只猴子的本事,觉得自己在佛界无法与之抗衡,那既然没有本事当敌人,也打不过,降服不了,不如就把他“挖过来”。
这才让观音菩萨点化,派悟空去和唐僧取经。表面上看虽然好像是佛祖大人有大量放过孙悟空一码,但实际上,这样一做反而让孙悟空顺理成章地成为了佛界的一员大将,还在最后体现出了佛界的大度和不计前嫌。
不得不承认,孙悟空也的确是被天地灵气所宠爱,他更是凭借着自己的个人魅力和本事,一点一点地让众人信服和敬仰,当然也包括如来佛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