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陈九川遇到的问题以前的章节陆澄已经提到过了,陆澄问的“静时亦觉意思好”那一节。这段阳明的解答也没有什么难解之处,其中强调的不分内外也没有什么新意,之前有关段落都曾经涉及过这里谈论的内容,不再多言。
词语解释:
①陆子:即陆九渊,号象山。
译文:
陈九川又问:“陆九渊的学说怎么样?”
阳明先生说:“周濂溪、程明道之后,还数得着陆象山(的学说)。就是(他的学说)有些粗。”
陈九川说:“看他讨论学问,篇篇都说出了精髓,句句都鞭辟入里,却看不出讲得粗。”
阳明先生说:“对啊,他在心上用过功夫,和那些揣摩仿照、只在文义上求索的学者自然不同,但是细看他的学说还是有粗的地方。你用功久了,自然就看出来了。”
解读:
陈九川让阳明谈谈对陆九渊学说的观感,我们后人常常“陆王”并称,指的就是陆九渊和王阳明,他们二位是“陆王学派”的代表性人物。阳明对陆九渊的评价是很高的,但是指出了他的学说有点“粗”,但是又并没有就这个“粗”字做展开的详解。就引发了后人对这个“粗”字的无限遐思。
阳明这里又不点名地顺手敲打了一下那些“揣摹依仿、求之文义”的人,我们隐约看到远方的朱熹先生在不停地擦汗,算了!阳明先生又没有提名带姓,您也不用如此敏感了。阳明先生虽然没有就陆九渊的“粗”处做详细说明,但我们还是可以根据他的话意进行一番推理,因为他对陈九川说了“用功久,当见之”这句话。
可见,要理解陆九渊学说的“粗”,阳明认为要通过实际下功夫才能体验到,他并不满意于在口头文意上去解释通。既然说陆九渊的学说“粗”,那么和“粗”字相对的是“精”,而“精”字在《传习录》前文里,阳明常常“精一”并提,而“精一”的理念用之于实际的功夫,自然就是“知行合一”这一重要话头。陆九渊虽然在“心即理”这个观点上和阳明相同,但是在实际的践行功夫上,还没有明确“知”与“行”的合二为一。所以阳明说他的学说“粗”,而“知行合一”这四个字,看似简单,其实没有亲身的体验和实践,是无法把握个中况味的,故此阳明让陈九川通过实地做功夫来慢慢体验自己学说的“惟精惟一”之处,体验到了其中的“精一”,自然就懂了陆九渊学说的“粗”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