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5年版《大刀记》
长篇小说《大刀记》1975年出版,2005年再版。再版恢复了最早的原稿内容,情节稍有差异,语言上更显原始态,但小说的总体框架没有变化,人物关系没有更改。
2005版《大刀记》
个人觉得,如果了解小说的真实面貌,还是读1975年版比较好,作者当时定稿时,对原稿进行了修改、完善,语句上更显得丰润,修饰也达到了作者写作生涯中的至极水准,毕竟修改稿要比原初稿在艺术性上要来得更完善一点。
《大刀记》三卷本与另一部三卷本长篇小说《冀鲁春秋》都是以抗战时期冀鲁地区的抗战史为背景,在中国文学史上,能有两部三卷本长篇小说关注一个地区的同一件战事,可以说是非常罕见的,如果夸大其词地说“绝无仅有”,相信也不会受到有识之士的反驳。
当然,可以举出晋冀察地区抗战小说的多姿多彩来说明地域性小说的密集性繁荣,如《小兵张嘎》、《平原烈火》、《敌后武工队》等都聚焦了一个特定区域的抗战历史,但是,在文学的体量维度(三卷本)上,冀鲁地区的抗战史的文学描述,却有着它的首屈一指的地位。
《冀鲁春秋》写于文革前,文革期间就已经在中国青年出版社处于待审状态,这个小说如果出现在文革前,那么,可以称作是中国战争文学史上首部立体式表现战事状况的一部小说,但小说出版于文革后,已经过了文学饥荒的年代,因此,这部小说尽管有着它的创新式的宏观场景描摹,但并没有引起应有的反响与轰动。
然而,《冀鲁春秋》的文学价值与历史意义,在今天看来,依然不可小觑,值得引起我们的重视。
而《大刀记》可以说与《冀鲁春秋》有着地理意义上的重合性,更有着时间的承接性,《冀鲁春秋》反映的是八路军进入冀鲁地区的历史时段,而《大刀记》则是瞄准八路军南进之后,派出工作队在这一地区开展游击战争的历史真实。
从这个意义上讲,《大刀记》更接近于《敌后武工队》这类游击队题材小说,但小说并没有达到对当时历史状况的真实再现,而是按照框框条条敷衍了故事,勾勒了人物,通读整个小说,恰恰缺少的就是对当时真实情境的还原与再现。
辽宁版连环画
有网友对《大刀记》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我原话转录如下:
——《大刀记》根本不配叫“小说”。无论从文学角度还是思想角度、认识角度上看,都实在是马尾儿拴豆腐——没法提了。当初作者写这部“小说”时,我正在离宁津不远的庆云县;后来上影来德州拍同名的电影时,我又刚巧正调到了德州市。本来,应该为老乡感到高兴,但我实在无法认同这三大册“伪小说”的价值。二O一二年前后为了研究冀鲁边史,在搜集、采访史料时,我又耐着性子重新读了一遍大刀记,希望能发掘出一星半点有价值的史料或视角,结果大失所望。再后来,听宁津的朋友讲,《大刀记》拍成电视剧了,我赶紧抱着电脑趴在床上看了几天,边看边……嘿嘿,不说了!再说下去,还不知道会说出啥难听的话来呢!——
每一个通读《大刀记》的读者,都会涌上这种失望。不管什么时代的小说,撇开应景的语词,它都应该有着内质上的对现实的独到的折射与呈现,对人心的精准的发掘与揭示,但是这一切作为文学的最基本的要素,恰恰在《大刀记》里很难见到。
这不能不让人感到奇怪。究竟在哪一个环节上出了错?
山东版连环画
《大刀记》虽然有洋洋洒洒三大卷,近百万字,但是,内容上却很单调。
我们并不是有意挑剔一部特殊年代出版的长篇小说,而是我们同样不希望去“棒杀”一部当我们认真对待它时,而它却不能给我们以教益与收益的小说。
那么《大刀记》究竟写了什么?
笔者整理了一篇《大刀记》的故事梗概,我们可以通过这大略的梗概,看清小说的脉络与细部是如何的。
《大刀记》故事梗概
开篇:
1、 元宵节。龙潭街。梁宝成指挥闹社火,与老搭档常明义相约,联手参加活动。
当地财主贾永贵绰号白眼狼,他的二儿子贾立义,绰号狼羔子,欺负常明义的儿子常秋生,梁宝成的儿子梁永生出手相助,制服了贾立义。
社火队伍行至贾家大院,贾家的老大前几天被人害死了,设灵在家,梁宝成被地主贾永贵叫了进去。(这与《红旗谱》中的护钟矛盾相似,都是民众代表,维护传统文化,而地主从中破坏,形成尖锐矛盾,构成小说冲突。)
2、 梁宝成到了贾家,入了灵堂,贾家老大的姨太太冯太太,诬他行奸,后家里谋士马铁德假意调解,说贾家老大是常明义所杀,让梁宝成提刀杀了常明义,就免掉去告发他。(此情节模仿《水浒传》中的林冲白虎堂受陷害俗套,但通过这种美人计的手段,逼迫梁宝成去陷害好友,未免经不住推敲。)
3、 贾永贵之所以陷害梁宝成与常明义,是看中了梁家的宅基、常家的地,意图通过一桃杀二士之计,除掉两个人。梁宝成知道贾永贵的杀机,告诉常明义带着儿子,赶快外逃。
梁永生自己也带着一家,逃到坊子镇,亲戚不肯帮忙,一个叫高荣芳的穷人把堂弟的空房,给了梁居住。不久他打听到常明义被贾永贵害死,儿子不知所踪,梁气愤不平,到县衙告状,被县官判为诬告,重刑后,扔在了坟场,他不屈地爬了出来。小说借此回顾他梁家本是杭州人,因为财主告他同名,被赶出来到了山东,在运河边上安了家。
4、 梁之子永生和母亲盼父归,等来父亲,奄奄一息,倒地而亡,永生生出复仇之心,踏上逃亡之路。
5、贾家的狗腿子追来,母亲跳河,永生逃脱流浪。一年之后,他来到了云城,遇到一老奶奶收养了他,老奶奶饿死,种地瓜的雒姓夫妻收留了他。
5、 雒姓夫妻以种西瓜为业,被雒家庄的财主疤瘌四强行收香钱,雒大爷被活活气死。
6、 雒大娘只好带着永生乞讨,来到了柴胡店镇,在这里,遇到一个人贩子,假意提供食物,待上套后,索要饭钱,逼永生抵债。永生只得被人贩子带着,与另一个被拐的女孩翠花关在一座庙内,翠花协助永生逃出。
7、 永生逃至宁安寨,又遇到雒大娘,才知道她已经改嫁给了铁匠门大叔,收养了永生。门大叔以前练过武功,手里有一把曾经杀过洋人的刀,讲刀的来历,传授永生武艺。
8、 永生长大,接过铁匠的摊儿,参加黄家镇的庙会,当地一个绅士彭某强抢民女,永生出手,才发现被抢的女孩是翠花,他救下翠花。
9、 那彭某暴亡,且无儿女,故无人追究永生的出手相救之举。永生四处游走,以打铁为活,一日来到于庄,来到教书先生房兆祥门前,房佩服他的勇敢,收之学习文化。后白眼狼闻永生学习文化,怕他文武兼备,便以结连歹徒之名,把房老师抓了去,永生见老师受冤屈,跑到白眼狼家去,放火报复。
10、 永生报仇之后,回家途中遇雨,躲入庙中,再遇翠花,原来人贩子卖之当童养媳,后逃出,找到母亲,躲入庙中,现母亲病危,弥留之际,把翠花托付给永生。
11、 永生和翠花结婚,与雒大娘、门大爷四人住在一起,艰难度日。
12、 灾年到来,逃难人蜂拥而至。一个叫秦海城的汉子带着两个小孩,还抱着一婴儿,想把小孩留下,才知并非他的孩子,而是他在路上从一个妇女手里接过来的,那妇女称孩子的父亲是常秋生,方知是老友的孙子,便把孩子留了下来,取名叫志勇。
13、 运河溃堤发水,门大叔与雒大娘不知去向。白眼狼派船来,永生杀了上面的狗腿子,让尤大哥带人乘船上岸,又有招童工的船来,梁永生留下了收养的志勇,而让二儿子志强上了船。尤大哥偷偷回来,说白眼狼发现永生杀人,欲来抓他,永生带一家闯关东。
14、 梁永生一家路过青柳镇,翠花说表哥在这儿,上门去找当了旅馆老板的表哥余山怀,表哥为人势利,托词不见。
15、 一个李姓老汉收留了他们,永生生病,无钱医治,翠花只好卖了三子,李老汉闻,又把孩子找了回来。一家人前往关东找秦海城。
第一卷
第1章、二十多年后,秦海城带着女儿玉兰从关外回来,前往宁安寨,寻找梁永生。遇到小锁柱,是儿童团成员。魏大叔向秦介绍了永生的情况,说永生回来的时候,贾永贵的大儿子贾立会,在天津开洋行,和日本人勾搭上。贾永贵抓了锁柱,因为锁柱为父报仇,放火。二楞通报消息,永生于是去救出锁柱,自己逃了出去,后来闻长征胜利,准备去延安,路遇方延彬率领的八路军东进队伍,投身到队伍中去,受八路军队伍委派,开辟龙潭街——宁安寨根据地。这里是河东、河西两个地区的军民联系的必由之路。后来永生接受指令,参加主力部队南下,临走前,让秦海城父女到城里潜伏,担当第二联络点的职责。
第2章、抗战第五年,1942年,加入主力部队一年后,梁永生从部队回来,回到家乡,重新组织游击战争。路上,一个店里的店员孟广芹认出了梁永生,听闻志勇带队的大刀队,遇到了一点困难,指导员徐志武牺牲。梁永生来到秦海城所在的龙潭街上,打听动向,知日本人实施“囚笼战术”,到处设立据点。闻柴胡店据点里的伪军小队长阙八贵,欲娶玉兰当姨太太。但玉兰已经躲到了永生家,暂时没有危险。
秦海城带永生去找大刀队,路上遇到水泊洼据点的巡逻队,因听说坊子村没有据点,梁永生便前往该村,见到了高大婶。高大婶是当年收留永生的高荣芳妻子,其丈夫为掩护游击队牺牲。儿子高树青担任了大刀队的分队长,来至其家,才知高树青已经牺牲,停棺在家,儿子高小勇11岁。锁柱也藏在他家中,见到永生,介绍永生走后,敌人围剿大刀队,分队长杨长岭掩护两个小队,自己牺牲,只有余山怀被捕,后来释放,怀疑有人出卖大刀队的行踪。而志勇与赵生水带队的两个小队分散突围,志勇一队顺利脱身,而生水一队又被围,指导员徐志武、高树青相继牺牲。这时,伪军来搜查,永生与锁柱躲入墙中暗道,敌人走后,锁柱跟随梁永生去找大刀队余部。
第3章、雒家庄上的民兵队长杨大虎听闻永生回来,在村口巧遇永生,说起大刀队的情况,他也不知道近况,提到原队员沈万泉在日本据点当了厨子。
永生一行路过财主疤瘌四的哥哥刘其海家门口,谈及刘与日本兵有勾结。来到一处庙里,见白眼狼部下、驻在柴胡店据点上的伪军阙八贵正在庙里,准备抓捕游击队。
梁永生离开庙,忽闻关庄那儿传来枪声,原来是他的儿子志勇与阙八贵的伪军交火,永生出手,救助志勇,打走了伪军,与志勇见面,传达了县委的指示,准备建立临河区 。
第4章、梁永生召集支委开会,共四人,分别是:梁永生、志勇、锁柱、沈万泉,沈提及余山怀当了汉奸。这时,伪军追来,小队掩护,继续开会。志勇去找秦海城,才知玉兰从永生家回来后,被阙八贵抢走,回来告诉梁。梁正要拿汉奸开刀,目标有疤瘌四等人,正好借此机会除奸,就选择了阙八贵开刀。
第5章、梁永生带队进入柴胡店据点,救出了玉兰,打死了阙八贵。专门从水泊洼据点来这里参加喜宴的白眼狼的二儿子狼羔子贾立义为了掩饰自己的无能,打死了其余的现场伪军,只留下一个田宝宝。后到日酋石黑处,谎报战果,推卸责任,说是疤瘌四管辖不力,放任游击队所致。石黑将狼羔子贾立义所在的水泊洼和疤瘌四刘其朝柴胡店相互调防。
第二卷
第6章、春天到,方延彬来到,让大家分散行动,又闻疤瘌四通过沈万泉来信,意思是留后路,与大刀队暗中合作。梁永生到房智明老师处,就是前面描写过的房兆祥的儿子,动员他瓦解伪军。
第7章、梁永生动员老师房智明到敌据点外面喊话,闻疤瘌四等伪军在茶馆吃饭,前去教训了伪军,责令他们不得与八路军为敌,并审问了疤瘌四,查明提供情报的是村里的刘其海。当晚到城下喊话,伪军从侧边骚扰,被民兵打回。又让锁柱去抓疤瘌四的哥哥刘其海,刘拒捕被击毙。不久,上级来指令,让大刀队迎接敌再次来这里的扫荡。
第8章、日军开始了大围剿,大刀队与敌人兜圈子,拖垮敌人。梁永生到县里开会,梁志勇带领大刀队,潜入到宁安寨,被日本人的暗哨发现,告知了石黑,派兵包围了村子。大刀队分散突围,志勇负伤,被二楞救在家中,锁柱带队伏击日军。日军顾头不顾尾,只好回防。
第9章、梁志勇在二楞家养伤,向大娘介绍自己的弟弟志强在天津当工人,志刚到了主力部队。大娘希望志勇与玉兰能成亲。志勇听说生水在河西黄家镇活动,让二楞去找。二楞来到黄家镇,白眼狼陪姨太太到此逛庙会,欲抢他的手镯,二楞不肯,抽身而走,巧遇卖针人,原来是生水,通知生水去见梁志勇。梁志勇等到父亲开会回来,总结突围经验,商议对策,生水也来见梁永生,重建大刀队。
第10章、日军来清乡,梁永生带领大刀队设伏,但日军扫荡队伍来到时,却决定撤退,鬼子果然包围了埋伏点,后进驻村里。梁永生当机立断,下令进攻村里的鬼子,造成鬼子和伪军对打,然后成功撤出,接到方延彬政委的函件,通知他们去集中打日军。
第11章、部队分散行动,一日运铜铁到军工厂,路遇伪军,梁永生吸引敌人,进入所在的村子,让妻子去告知大家不准来救他(这个情节不值得推敲,自己在村里被围,让妻子外出传信,怎么送达消息?)。他躲入魏大叔家,被日军抓去,逼问谁是八路。梁永生自陈是八路,众人也纷纷承认,被关入牢中。石黑提审梁永生,梁永生怒斥敌人,而队友们挖墙越狱,逃了出来,敌追来,梁永生引走敌人,进了宁安寨,再次被包围。
第12章、梁永生抓到一个伪军,仍是村民之子田宝宝,劝说他抗日。日军抓了永生妻,梁永生趁敌人纵火时,突围出去,甩了日军。后又回到村里,与大刀队相遇,知妻子被八路军救下,又接新任务,伏击日军增援部队,成功地抓获了日兵。(小说的主要情节,就是被围与突围,这里的梁永生村中被围的情节,有原型故事,折射出当时敌后抗战的严峻形势,就是抗日队伍随时陷入敌人的包围圈里,反映了日军的“囚笼战术”给冀鲁边区带来的后延影响。《大刀记》写到这种残酷的斗争史时,过分乐观,回避了真实历史中的严酷性的描写,这与当时的小说创作年代有关。但小说中的一些细节,完全带有舞台化特点,不是真实地来源于现实中的真实情节,这也是小说写到激烈交锋的战争细节时,难以带给人一种信息量感觉的原因。)
第三卷
第13章、梁永生种地,敌人的特务队打听消息,梁永生活捉汉奸张温。
第14章、民兵队长黄二楞从上级处领回破路计划。大刀队埋伏在路上,见伪军来到,为避免硬碰,暂时撤出,二楞想要伪军的枪支,重新回来,打死伪军,夺了一枝枪,决定去参加八路军,而把民兵队伍交给了锁柱。
第15章、上级指示要拔据点,经过讨论,定下汉奸乔光祖所在的黄家镇据点。因为此人前一阵邀志勇去谈判,其实是鸿门宴,是想绑架梁永生的,但梁永生未去,而未动手。
第16章、梁永生率队拔了黄家镇的据点,活抓乔光祖。
第17章、接下来,梁永生拟拔水泊洼的据点,驻扎在这里的头目疤瘌四与大刀队接洽,通过假进攻的办法,吸引日军来增援,从而路上设伏,消灭敌人。果然,大刀队包围了据点之后,石黑派出贾立义带队的伪军来援,到城下,疤瘌四却犹豫不决,究竟站在大刀队一边,还是日军一边,后不得不命令开枪阻击伪军。大刀队城外围敌,消灭了援军,而疤瘌四死于乱枪中,援军狼羔子贾立义逃走。(四个汉奸小队长,阙八贵被处决,乔光祖被逮住,疤瘌死死于乱枪,唯剩下一个狼羔子贾立义)
第18章、石黑枪毙了逃跑的狼羔子贾立义。大刀队下一个目标是柴胡店,恰巧有两伪军投诚,说日军要从南门突围,于是,大刀队守南门,分三道防线,放突围之敌越过前两道,第三道打了回去。二次突围,如法炮制,活捉伪军白眼狼,困住了日军。
第19章、石黑在城里要求谈判,援军果然出动,永生挖坑道,炸开缺口,消灭日军,黄二楞牺牲。
第20章、八年抗战胜利,大刀队南下继续战斗,志勇受伤留下,梁永生接令去延安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