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商报讯(记者 陈婷婷 李秀梅)又到了2月14日情人节,花店里鲜花堆簇,红玫瑰扎成的花束,等待男孩子为他的女神挑选;超市里货架上的巧克力,也配上了精美包装,正在进行情人节促销……情人节已然演变成为一场消费的狂欢。以往,保险公司也会趁机造势,以守护爱情之名,推出相关的“爱情保障”产品。不过,曾经沧海难为水,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的情人节保险市场沉寂。
2月14日,北京商报记者浏览各保险公司的官方微信公众号发现,保险公司对于情人节十分“淡定”,绝大多数公司并没有在情人节到来之际推出情人节专属保险产品,只有部分公司借情人节之势推出粉丝回馈活动,活动链接中涉及产品推荐宣传的,所推荐的保险产品也以重疾险、意外险或年金险为主,与情人节、爱情并没有建立太多联系。
曾几何时,保险公司会在情人节之际推出“情人节概念保险”相关产品,以“爱的契约”“爱情保障”等名义,借助互联网渠道进行营销。如某头部财险公司曾推出以人身意外伤害保障为主体责任的恋爱保险,消费者投保后,不仅可以获得人身意外伤害保障,在一定时间内与指定恋人领取结婚证,还将获得1万朵玫瑰花的祝福。
甚至还有保险公司推出过以恋爱结婚为保障责任的保险产品。据了解,2016年某大型保险公司曾推出了一款“结婚险”产品,未婚情侣可投保,该产品的保险责任是,从投保日起3年以后到10年以内任意一天,投保人与指定心上人领取结婚证,可获得1.09万元的结婚礼金。此外,还可享受保额为1万元的人身意外险。
但今年的情人节保险市场却静悄悄。2月14日,北京商报记者在曾经销售该产品的平台去哪儿网搜索该产品,并没有搜索到该款产品。慧择保险网、i云保等保险销售平台,以“情人节” “爱情保险”等词汇进行检索,也没有检索到有关保险产品。
为了解今年保险公司有没有推出“情人节概念保险”产品,北京商报记者以客户身份向某中介公司保险经纪人进行咨询,该保险经纪人只给记者推荐了一款年金险产品,并解释称,近两年少有保险公司推出涉及“爱情保障”的产品,所有公司也不再关注这块业务了。
在情人节消费狂欢之际,保险市场集体“沉寂”,背后有哪些原因?首都经贸大学保险系副主任李文中分析指出,主要原因在于监管禁止保险公司开发销售此类产品。李文中表示,早些年原保监会就曾先后发布监管规定对保险公司的保险产品开发行为进行规范,禁止开发设计违反保险基本原理的保险产品。监管部门也先后点名批评了一些“奇葩”保险或者名称与内容不匹配的保险产品,并要求保险公司下架此类产品,一些保险公司推出的“恋爱保险”“爱情保险”就在此列。
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2017年1月,原保监会印发《财产保险公司保险产品开发指引》,对财产险公司产品开发进行了规范。要求财产险公司在开发保险产品应当坚持保险利益原则、损失补偿原则等,不得开发对保险标的不具有法律上承认合法利益、无实质内容意义、炒作概念的噱头性产品等8类产品。2017年7月,原保监会又印发《关于开展财产保险公司备案产品专项整治工作的通知》,将“产品开发是否存在创新不规范、炒作概念和制造噱头、设计偏离保险本源、保障功能弱化等问题”列为整治重点。
李文中表示,随着消费者保险消费观念越来越理性,对保险产品有更深的理解,这种靠炒作概念来忽悠消费者的产品越来越不受消费者喜欢,炒作这类概念效果越来越差,保险公司也就越来越没有这方面的意愿。其次,严监管的背景下保险公司炒作不当还要受到监管处罚,也让保险公司对炒作这类保险产品没有热情。
也有业内人士表示,此类保险大都将情人节、爱情作为“噱头”,相关产品也是偏重娱乐属性,并没有太多实质性保障,也没有真正能够起到保障利益的作用,且品牌营销因素大过保险产品实质,退出市场也在情理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