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队”这个军队编制,是特殊历史时期的组织产物,在历史上,我军曾多次实行纵队序列制,并引领全军参与作战,不过,因为军队人数的多寡,在一些时期,纵队的编制常常不尽一致。
红军时期,我军纵队通常直辖数个支队或数个大队,因为这一时期人数较少,所以纵队经常是作为团级单位或营级单位来使用,而所谓的纵队长,也就相当于团长或营长。
抗日战争胜利后,我军发展到了130万人,为了适应国内的形势,从1946年开始,我八路军和新四军又相继被混编为27个野战纵队。在这一阶段,我军的野战纵队直辖师、旅或团,所以这27个野战纵队长,也就相当于我军的军长。
八路军是我华北抗战的主力,在抗日战争时期,我八路军除了最初改编的三个主力师外,也另外扩编了七个纵队,那么,这七个纵队的司令员和政委都有谁呢?他们后来在建国后都被授予了什么军衔?
一、成立最早的纵队:八路军第三纵队,司令员授上将
说到八路军最早成立的纵队,可能许多人会想到八路军第一纵队,这一是因为一纵在七大纵队序列中名次靠前,二则是因为一纵实力强、名气大。其实,八路军第一纵队虽然名次靠前,但它却非我八路军最早成立的纵队,八路军最早成立的纵队是第3纵队。
八路军第三纵队是由坚持在冀中地区的抗日武装成立的。1937年12月,为了创建冀中抗日根据地,中央军委调孟庆山到达河北,并奉命领导和组建河北游击军。
孟庆山初到冀中时,河北地区的抗战形势一片大好,当时,吕正操正率领河北人民自卫军反击日寇,孟庆山遂主动与吕正操联系并相识。1938年,这两支部队进行合编,八路军第3纵队遂应运而生。
第三纵队是河北我抗日武装的主力,该部组建之初,就奔赴前线抗日战场作战。1943年2月,第三纵队发展到了12个主力团和11个地区队6万余人,同年9月,吕正操调离冀中,该部随之取消。
吕正操作为八路军第三纵队的创始人,他见证了八路军的发展和壮大,新中国成立后,吕正操继续参与国家建设,1955年授衔时,他和其他54位开国将军共同被授予上将军衔。
二、规模最大的纵队:八路军山东纵队,总指挥是中将,政委任我国农机部副部长
八路军第三纵队成立之期,远在山东的我中共山东省委也拉起了一支队伍,这便是名震齐鲁的八路军山东纵队。
1937年,军阀韩复榘放弃山东,为了领导山东人民抗日,次年1月至3月,我山东省委和山东地下党先后在黑铁山、徂徕山等地组建多支抗日游击队。经达半年多的发展,到1938年底,这些游击队武装遂发展壮大,并最终组成为山东纵队。
山东纵队刚刚成立时,军事主要由张经武和黎玉负责,此期,山东纵队各支队分布于山东各县,规模较大,他们在我山东省委的领导下,不断开展广泛的游击战争,并沉重得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1942年,山东纵队机关与进入山东的八路军115师合署办公,山东纵队的番号随之取消。
张经武作为山东纵队的创始人,其对该部贡献巨大,在山东纵队发展的过程中,张经武经常积极奔走,并努力解决部队各种困难。其毕业于湖南省立第三师范,是原爱国将领樊钟秀的部下。
张经武于土地革命时期参加红军,并历任红军教导团团长、师长,红9军团14师师长、红5军团参谋长等职。其文武双全,不仅军事素质过硬,还有很高的政治领导才能,像红军长征、东征,以及创建陕甘宁边区等活动,他都参加过,是一位军政全优的干部。
抗日战争爆发后,张经武先是在八路军武汉办事处任高级参谋,后又被中央调任山东领导山东人民抗日。在山东任职的一年间,张与黎玉政委相互配合,他立足山东,不断伺机打击消耗日军,并为山东抗日根据地的扩大做出了卓越的贡献。1939年10月,张经武被调回延安到晋绥军区任职,在此后的岁月里,他在中央的领导下不断奋进,并为晋绥军区的建设建言献策。
新中国成立后,已经在诸多领域颇多建树的张经武先后被中央任用为军委办公厅主任、中共西藏工委书记和中央统战部副部长等职,1955年,遵照其的贡献,他被授予中将军衔。1971年10月,他在北京病逝,享年65岁。
与张经武搭档的政委黎玉是我党原山东省委书记,新中国成立后,他调任农机部任副部长,因为参与文职工作,所以他没有军衔。
三、实力最强的纵队:八路军第一纵队
八路军山东纵队成立后,持续在山东打击日寇。1939年,为了增强山东纵队的力量,中央调八路军115师师部和343旅一部进入山东,由此,第一纵队遂诞生了。
第一纵队虽说不是八路军七大纵队规模最大的军队,但它却是实力最强的纵队,因为它融合了八路军主力师和山东纵队的精干力量,所以该师在组建之初,就形成了巨大的凝聚力。
八路军第一纵队成立时,徐向前和朱瑞主要作为军事主官领导该部,后来,中央调徐向前到延安学习,朱瑞遂军事、政治一手抓。
徐向前是红四方面军的创始人,他在我军军事史上有很高的地位,1955年授衔时,他被授予元帅军衔。朱瑞是林彪元帅的爱将,我军著名的“炮兵专家”,1948年辽沈战役中,朱瑞将军不幸触雷牺牲,时年43岁。
四、太行山地区的抗日纵队:八路军第二纵队
抗日战争相持阶段,在太行山南麓,我军于1940年2月成立了八路军第二纵队,军事主官主要由左权和黄克诚大将担任。
八路军第二纵队的组建,主要是为了加强太行山南麓的武装建设,从而与华中地区的抗日武装取得联系。第二纵队成立后,左权司令员先后调杨得志、黄克诚进入冀鲁豫,组建冀鲁豫军区,接着,又以黄克诚率344旅主力南下河南,并创建豫皖苏边区。因第2纵队后与冀鲁豫军区合并,所以杨得志将军后来则长期担任2纵队司令员。
第2纵队的首任司令员左权是我军中的一员名将,他文武全才,富有韬略,1942年5月,其在掩护机关突围时不幸牺牲,年仅37岁。
第2纵队次任司令员杨得志在建国后荣授上将军衔,与他搭档的政委黄克诚是开国第三大将。
五、两个第四纵队
在八路军七大纵队中,第四纵队最为特殊,它曾两度组建,所属序列也各不相同。
第一个第四纵队成立于1938年5月,它是由邓华和宋时轮将军共同创建的。第四支队组建后,即开赴冀东雾灵山地区创建根据地,遵照中央指示,第四支队司令员由宋时轮担任,政委邓华。
宋时轮与邓华将军都是我军中的悍将,解放战争时期,宋时轮长期在粟裕大将麾下任职,邓华则是东野的名将,1955年授衔时,他们皆被授予上将军衔。
八路军第二个第四纵队成立于1940年7月,它是由八路军南下支队和新四军第6支队合编而成的,主要由彭雪枫将军领导。
八路军第四纵队即是新四军第4师的前身部队,该纵队组建后,长期坚持于豫皖苏边界。1941年2月,第四纵队改编为新四军第4师。
八路军第四纵队司令员彭雪枫将军是我军一位军政兼优的名将,1944年9月,他在战斗中英勇牺牲。
六、八路军第五纵队
1940年7月第四纵队组建后,原八路军第四纵队政委黄克诚率四纵一部转至皖苏北地区坚持战斗,同年8月,该部与皖苏北当地新四军合编为八路军第五纵队,第五纵队遂应运而生。
八路军第五纵队成立后,隶属于中原局领导,1941年2月,新四军重新整编,第五纵队遂改编为新四军第3师,师长和政委仍由黄克诚担任。
综上所述,八路军七大纵队,最早成立的是八路军第三纵队,实力最强的则为第一纵队。八路军各纵队司令员和政委,徐向前的军衔最高,是元帅,其次是黄克诚大将和杨得志上将等诸位悍将。另外,左权、彭雪枫、朱瑞三人在建国前英勇牺牲,他们功勋卓著,将永远受到人们怀念和谨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