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刊载于《老农民日记》63期,转载请联系,并注明“来自老农民日记,微信号laonongminriji”。
||黑金标记
方励的奇怪一跪,正如他经常奇怪的上镜露脸和经常奇怪的电影行为,我真的很奇怪。我不知道这是艺术电影乞讨现状的行为艺术,还是包藏商业的道德绑架,抑或二者兼而有之的网红式炒作?但他确实向我们跪荐了一部难得的好电影!这得感谢他一跪。
少不更事的我,在大三曾发表过一篇影评:《来自<老井>的两点思考》,大意是:为什么一定要讴赞愚公移山式挖井,没水就搬家啊?为什么电影和文学都一窝蜂地癖好展现中国的贫穷和落后?我把报纸稿样剪好了,寄给了西安电影制片厂的大导演吴天明。现在回想起来除了勇气可嘉,其它皆一无是处。没想到的是吴天明导演亲笔给我回信了!很认真的书写,很认真的署名。他不仅没措辞严厉地批评我,反而耐心地教诲我农村电影的现状,并建议我去看看胡炳榴导演的《乡音》、《乡情》。我是红着脸看完的,心跳不止。他对正处于人生叛逆、猎奇、虚妄阶段的一个普通青年学生,进行了一次及时的疏导和校正,我终生感激!所以我在《百鸟朝凤》的唢呐声中,尽力克制着泪如雨下,却无法克制自己必须在凌晨的风中写一篇迟到的影评。不是寄托哀思,而是向天堂的大师致敬!
天明大师一直秉承着他《人生》、《老井》式的情怀加细腻、平实加稳重的文人电影的导演风格,充满张力的细节刻画和神来之笔的语言点睛,在《百鸟朝凤》里再一次得到完美而深刻的体现,且不说陶泽如、李岷城们精益求精、难以挑剔的表演,连那只叫妞妞的小狗,还有那只钻进衣服的小花猪,都令人惊叹的成为了“表演艺术家”。这是我们在冯小刚们贺岁片(《1942》除外)、郭敬明们“小清新”里永远看不到的艺术天赋和做人的严谨,难怪天明大师十年不屑于拍电影,因为他永远不会游戏,更不会调戏人生和人们!
《百鸟朝凤》根本不是在讲故事讲画面,它是一个伟大的艺术灵魂在自言自语,是一个行将步入天堂的肉身最后 一次总结式的精神洗礼,和天籁深处的凤凰涅槃!
因为一滴眼泪的收徒、内敛独到的训徒、亦师亦父的爱徒,活脱脱就是中国第四代导演教父吴天明力挺和提携“第五代导演”的心路历程的昭示和回忆。满满正能量的暗喻,不知将会撞击多少人的心扉和灵魂。当年“第五代导演”之一田壮壮的《盗马贼》曾痛苦豪言:这是给下一个世纪的观众看的。这一次命运多舛的《百鸟朝凤》也曾听到吴天明导演的一声怒吼:老子是留给未来观众看的。多么幸运,我看了这部电影,于是,我的生命被大师厚重的延长和充实。
“少盯着票子,多盯着唢呐”那句朴素的台词,是焦三爷对徒儿的提醒,更是吴天明对浮躁世界的一声断喝,也许很多陷入金钱游戏的人都会情不自禁地自问:我的灵魂是否已经出窍?
尽管我觉得唢呐游家班和洋乐队那场戏略显刻意和生硬,有点浅表地展示着中西文化的冲突和时代变迁的碰撞,但电影所纠结的改变和坚守,在焦三爷喷出鲜血的独奏中,令人深深地感悟、震撼和升华了。
大师并没有,也可能是无法,给出现实和未来、庸俗和艺术的标准答案,他炉火纯青地用郑局长带来的“非遗”希望和唢呐艺匠街头卖艺两个场景。把他的困惑和哲思,永远地留给了我们!大师把电影《老井》的结尾梦想(最后还是没有挖成井),终于在他人生和艺术的最后一次绝唱中,再现为一代宗师的睿智、冷静和期望,让人们在唏嘘慨叹的不完美里寻找走向完美的路径。
《百鸟朝凤》,就是天赐吴天明大师为自己写的一首挽歌,正如“贵妃醉酒”式的焦三爷醉吹那场戏结束时的醉语:唢呐不是吹给别人听的,是吹给自己听的!也只有他配得上那一句“百鸟朝凤,敬送亡灵”!我不禁深深地期盼着:曾在“人生”同路的作家路遥,会与大师在天堂,再次相遇。
吴导演,百鸟在,我们不哭,轻轻问一句:凤,您已飞到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