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邪魅狡诈的红,多疑的蓝,清风朗月般的白,逝水年华的绿。
四种不同颜色构成了《英雄》的底色,也代表了四种情绪的表达。《英雄》开启了中国的大片时代,恢弘的场面给人以极强的视觉震撼,丰富的精神内涵奠定了它武侠电影史上独特的地位。
《英雄》以战国时期,秦争霸六国为背景,以红、蓝、白、绿四段故事为线还原了完整的爱情、友情、家国情怀,悲壮感人。
《英雄》中的爱横情仇
《英雄》毫无疑问是华语影史最重要也最伟大的古装片之一。以浓墨重彩来叙事、抒情与外化人物情绪,极致得登峰造极;在天下大义面前,人的一己私欲总是微不足道的,他们都是英雄,他们也都是败家,他们能战胜的了自己,却也终究逃不开宿命。
拔剑相向的爱人
作为一部早些年的武侠片,它获得了第75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外语片提名,很少有武侠电影能与它比肩。剧中巨星云集,李连杰、梁朝伟、张曼玉、陈道明、章子怡、甄子丹等人同台飙戏,除了宏大的场面与视觉特效之外新历史主义的影子贯穿了整部电影,很值得我们去探究。
1、 《英雄》:过去与现在的对话,东西方文化的碰撞
对于《英雄》这部历史电影,为何成其为架空历史的鼻祖?
《英雄》将历史改写,并加以艺术化的修饰:秦始皇褪去了暴君的外衣,摇身一变成为了一个为了天下人而忍辱负重背负无辜骂名的千古一帝。
无名
《英雄》虽然是一部历史题材的武侠电影,但实际上张艺谋导演真正想要表达的是一种现代意识。《英雄》就是张艺谋导演的话语,一次过去与现在的对话。
张艺谋导演想就此片弘扬真正的中国,就像他在采访中所说的:"这部电影我觉得我是吸引外国人来看的。”
- ① 东西方文化的碰撞:《英雄》不再是迎合的“被看者”,粉碎西方人眼中的中国既有印象
对于西方人来说,东方的世界是古老且充满神秘色彩的,为了迎合西方观众的口味,早期的中国古装片都充满了诡异的色彩,比如:
- 《红高粱》中那红彤彤的高粱地,那种红色充满了妖冶的气息;
- 《大红灯笼高高挂》中的恐怖的大宅院,神秘的红灯笼,阴森的屋舍。
这些意象都将中国社会"神秘化、奇异化"。
《大红灯笼高高挂》阴森恐怖的大宅院
这几部影片在海外也有不错的反响,这种奇异符合西方观众对于中国的认知,这是张艺谋导演对于西方文化的一种妥协,一种迎合,将经过艺术化的中国呈现在了西方观众面前,这种刻画完全是照着西方观众印象来的。
但是真正的中国并不是这样的"妖冶",《英雄》就是一次中国力量的展示。伟大的君王,舍生取义的侠客,忠贞不渝的恋人,这些情感与角色充满了中国文化的特质。
威武的秦军
绝美的自然景观,精美绝伦的古代乐器,威武雄壮的常胜之师,威力巨大的弓弩箭阵。这一系列的中国是西方的观众之前没有看到过的,这是西方的观众不想看到的。这种强大与他们认知里那种落后,低智,奇异的古代中国不同。
在西方文化里,中国的崛起是一个不想被承认的事实。中国的影响力在逐渐的提升,西方社会对于中国的忌讳极深,这种强大的中国现象对于西方文化来说难以被接受。
旌旗飘荡
《英雄》里的中国不符合西方的主流文化,它不再以一种迎合的身份出现,不再是"被看者"的身份,它变成了一种展示。这是一种无形之中的东西方文化的碰撞,这就是张艺谋导演想给西方观众看到的东西,一个强大的,自然的中国。
- ② 过去与现在的对话:过去是秦朝,现在是世界舞台
在张艺谋导演塑造的秦王现象中,秦王是一个忍辱负重,在天下的不解当中勤政为民的伟大君王,他是一个被天下人误解的人。就连想要刺杀他的人都认为他是一个无可替代的人,他是天下统一,安定百姓的不二人选。
秦始皇悟剑
这种架空对于历史来说,是史无前例的,尺度之大令人咋舌。但是将其放到现在的全球环境下来看,这不就是对于霸权主义的嘲讽吗?
披着伪善的外衣,行侵略的行当,将侵略变成了一种正义的行为,"拯救"万民与水火。
《英雄》中对于秦王高尚形象的塑造,就是现今社会奉行霸权主义者的投影。自己将自己的形象提高,以和平与自由的捍卫者自居,干涉他国事物,这是对于霸权主义者的暗讽。
2、新历史主义理论分析中国电影当中的"颠覆"与"抑制"。"颠覆"是指对于传统统治意识社会形态的一种颠覆。"抑制"就是指对这种颠覆力量进行抑制。
张艺谋,一个喜欢制造神话的人。《英雄》作为一匹黑马狂斩了上亿美元的票房神话,它奇特的叙事结构、唯美的画面、令人咀嚼的故事内涵诠释出了一种不同于传统的新历史观。这既激活了它的艺术生命,也招致了人们的诟病。
《英雄》中人物情绪的调动极为频繁
影片运用的叙事策略和贯穿的创作理念中对其暗含的新历史主义究竟是什么?他为什么要传达出这种历史观?接下来就新历史主义这一理论对于中国古装电影的影响作一番剖析。
- ① 历史:一种主体构造物
《英雄》自上映以来,一些人对于它的诟病就从未停止过,被诟病的因素大多数是它对于历史的全新的诠释与书写。人们经常认为历史就是之前发生的事实,其实这种观点是错误的,而张艺谋导演注重历史的主体性。
历史的主体性:主体既受历史的制约而又处于历史长河之中,又超越于历史之外,所以能对历史做出深切反思,并对历史文化话语进行全新的创造。
主体,尤其是历史阐释的主体对历史不是无穷地趋近进行客观的事实认同,而是消解这种客观性神话而建立历史的主体性。历史就是历史学家的主观构造物,这无疑是其主体性的鲜明体现。
《荆轲刺秦》剧照 陈凯歌导演作品
就是这种差异造成了一些人对于《英雄》的批判,《英雄》是由荆轲刺秦王的故事改编的。历史中的荆轲刺杀失败是因为技不如人而惨遭秦王杀害,而电影中的无名与残剑等人刺杀失败是因为自己主动放弃。这是第一处改动。
第二处是对于秦王形象的塑造上与《史记》中有很大的出入,历史上的秦王是一个残酷的暴君,滥用民力修建长城,修建陵墓,对待异己毫不手软,他一统天下更多的是为了完成自己的政治野心。而在《英雄》中的秦王是一个一心为了天下苍生而奋斗的帝王,他有一种拯救天下的情怀,但是一直不被人所理解。
《英雄》中的"蓝"
这样的改写,使得很多人难以接受,但这也是新历史主义当中的"颠覆"与"抑制"。"颠覆"是指对于传统统治意识社会形态的一种颠覆。"抑制"就是指对这种颠覆力量进行抑制。
导演将这种恶的形象加以善的表达,是一种"颠覆",一种历史的新颖性,不失为一种大胆的尝试,而观众的诟病是对于"颠覆"的"抑制"。
- ② 化"大历史"为"小历史"的叙事策略
化大为小,这是张艺谋导演的对于历史的一种创造性的改编。
大历史更多的代表一种主流的历史观念;小历史是一些野史或者奇闻异事。这种"化大为小"的叙事策略给整部作品留下了很大的创作空间,使创作者与观众可以脱离历史文本长期的叙写当中。
《英雄》剧照
这种脱离打破了文学话语与历史话语的界限,给电影打开了一扇新的窗户。将历史与文学相结合,文学给了历史新的生命,历史给了文学新得再生产的动力。
通过电影的方式表达出来时给人一种观感上的美感,如诗如画的画面,典雅优美的古典音乐以及飘逸灵活的武打动作都给人极佳的观看体验。
3、新历史主义下的中国电影实例分析:文学功能和意识形态
- ① 《满城尽带黄金甲》与《雷雨》的异曲同工之妙:大历史小写化
在《英雄》之后,张艺谋导演的《满城尽带黄金甲》正是"大历史小写化文本群"的一个例子:
影片讲述了王领兵造反夺得王位,而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他赶走了自己的发妻,迎娶了梁国的公主,而在现任王后失去了作用后,王又逼着王后吃毒药,王后为了不再过这种日子,让自己的儿子元杰发动兵变,但是最后兵变失败的故事。
《满城尽带黄金甲》中的宏大场面
而这个故事和曹禺《雷雨》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虽然《满城尽带黄金甲》将故事设置在五代十国的王室这样一个大的历史背景之中,但讲述的就是和《雷雨》一样一个小家中的故事,国和家是有共通之处的。它将一个大的争夺王位、巩固地位历史故事缩影成一个专制大家庭中反抗、斗争的故事,是大历史小写化。
《雷雨》剧照
如果以文学功能和意识形态为切入点,我们还可以看出《满城尽带黄金甲》中的"颠覆"和"抑制"的存在:
- "颠覆"是王后对每日被迫喝毒药的反抗,是元杰为了解除母亲的痛苦发动兵变,向王发起的挑战;
- "抑制"是王早知元杰的谋划,是对兵变无情的镇压,是冲洗兵变后血流成河的广场,再铺上满满的金色菊花,"颠覆"和"抑制"是可以同时存在的。
王在不危及他统治秩序的基础之上,明知元杰将发动兵变,但并不阻止,他适当的刺激对现存统治秩序的颠覆,可以使王后等人不满的情绪能够得到宣泄,这样才能实现对真正有破坏力的颠覆更为安全的抑制的目的。
- ②《夜宴》与《哈姆雷特》的复仇文本书写
除了张艺谋,冯小刚的电影《夜宴》同样是新历史主义下的产物。《夜宴》这一部影视作品讲述了五代十国时期厉帝篡位,将皇后占为己有,为求自保的皇后卑躬屈膝于厉帝之下。
《夜宴》剧照
先帝的儿子,太子无鸾是一个没有什么野心的"艺术家",为了报仇,太子不得不放弃自己的生活走上了复仇之路。然而,由于自身性格的原因和种种羁绊,太子的复仇之路并不顺利。与此同时,太子的"未婚妻"青女、青女的哥哥殷隼等人物的纠葛,也让整个故事情节起伏。
在厉帝开设的夜宴上,众人各怀心事,危机暗涌。最终,青女误饮毒酒身亡,厉帝饮下毒酒身亡,太子无鸾中毒身亡,殷隼刺杀皇后失败被杀,变为女皇的皇后最后也被不知何人射出的暗箭刺死。
《夜宴》剧照
用新历史主义视角分析整部影片,它在"颠覆"和"抑制"方面有所体现:
厉帝即位后,偶然听到了皇后劝太子复仇的话,可是他并未上前阻止,这是"颠覆";幽州节度使裴洪在厉帝面前称皇后为皇太后,暗示厉帝篡位,被厉帝杖毙,这是"抑制"。在这部影片中,"颠覆"和"抑制"并存,二者都是为统治者统治服务的,一切都在厉帝掌控下发生。
这部影片属于"大历史小写化"的例子:影片根据《哈姆雷特》改编,前半段着力描写"厉帝篡位,太子复仇",后半段进入高潮,也就是"夜宴"上发生的种种。影片根据《哈姆雷特》中所描述的"王子复仇"的文本书写,将情节加以主观化描述,将人物加以分散,进而构成了《夜宴》这部影片。
4、 结语:
作为本文的主角,用:"秦地飞雪,夜挂如月。一曲长天,霜冷残剑。干戈无名,狐悲秦王"。这24个字来总结《英雄》在这部电影再好不过了。《英雄》是中国电影史上的第一部大片,它开启了中国的大片时代,其内涵及其丰富,独新历史主义的运用就可见一斑。
《英雄》中的白
除了《夜宴》、《满城尽带黄金甲》以外。《罗曼蒂克消亡史》、《影》、《妖猫传》等影片也可窥新历史主义的一角。新历史主义已经深深的影响到了中国电影,其独特的叙述策略与诠释历史的方式都值得我们去深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