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个月前和一位日本文学组的编辑朋友聊天,谈到了日本当今文坛的推理现状。都说日本的文化里有很丧的感觉,比起大调他们更喜欢小调的味道。
不难发现,现在的推理小说,已经把重心从推理转移到了社会和人性层面。那要提到社会和人性,我想到了前阵子看的《所罗门的伪证》。
这本书的口碑其实还可以,评论趋于两极化。
好看的一派觉得故事精彩,反映了社会上的诸多问题;觉得不好看的一派认为故事主线太长,行文啰嗦。
今天我想从别的角度来谈谈,期望看完后的你有不一样的收获。
0 一个关于审判的故事
塔罗牌里有一张牌,叫审判。
这张牌的背景是大天使加百列吹响通向天国的号角,海上漂浮的棺材纷纷打开,死尸们死而复生,为召唤而欢呼。
从正位的理解,最基础的含义就是死而复生,否极泰来。稍微延展一下,可以理解为事情的转变不一定是往不好的方向,可能出现了新的转机。
从逆位来看,这张牌具有一个抗拒转变,不愿意接受当下情况并且努力保持现状的含义。
说到底,没有人想看到事态有转变,没有人想要打破当下的僵局。
这是我看完全书,以及两部电影后最直观的感受。
1990年圣诞节的清晨,城东第三中学校园内的积雪下发现一具尸体,死者是该校二年级一班的学生柏木卓也。校方和警方很快认定这是一起自杀事件。没想到校方却收到一封举报信,举报人声称自己看到了柏木被同校的不良少年大出等人从教学楼顶推下去的情景。
校方虽然查出了写举报信的人就是曾经被大出等人欺负过的女生,但是为了避免事件发酵对学校的声誉造成影响,决定不将举报信的事公之于众。寄给柏木班主任的举报信被人偷走,并转送给媒体。媒体没有经过准确的调查就将整件事曝光,使得校内学生人心动荡。随后和举报信有关的女生遭遇车祸身亡,举报信中指控的凶手家也突然失火。
面对相继出现的牺牲者,一班班长藤野凉子认为这些事件都是由柏木之死引发的,学校、警方和媒体对于这件事的处理都是不可靠的,于是她站了出来,倡议班上的同学一起查明事情的真相。
城东三中的学生们利用暑假的时间组织了模拟法庭,分别担任检察官、辩护律师、法官和陪审员,最终经历了艰难的调查和激烈的辩论迎来了意想不到的真相……
所罗门的伪证,是指最有智慧的人说了谎,最有权力的人说了谎,在这个故事里,就是指学校、社会对少年们遮掩了真相,最应该追求正义的人说了谎。
所罗门王,智慧之王,西方世界妇孺皆知的司法正义守护神。
1 屠龙少年终将成为恶龙吗?
少年勇士执剑屠龙的故事一直被人津津乐道。
因为少年相比恶龙来说,势单力薄,这是以弱胜强。
再者,恶龙为祸人间,这是罪有应得,大快人心。
三来,人们总是乐意延续这个故事,看到曾经的少年变成后来的恶龙,唏嘘的同时又觉得这是一种不可改变的悲剧循环。
所以,当看到宫部美雪将这样一件案子最终的落脚点放在学生的头上时,我并不觉得意外,甚至觉得讽刺到了极点。【我后面会多次提到这个点的重要性。】
要知道一个作者的功力,不在纸上,而在纸外。不要看她写了什么,而是要看她没有写什么。
故事的结尾是恶龙一定要由少年来屠,但故事之外屠龙少年是否逃脱不了命运的诅咒会成为昔日的恶龙呢?
学校不作为,为了声誉和校内稳定而压着消息,甚至刻意隐瞒真实的情况;
警方草率结案,一来证据确实不够充分,二来确实也不愿意把事情闹大;
舆论场,新闻媒体吃着人血馒头,巴不得流量越多越好,真相是什么无关紧要。
每个人对于真相的定义都是不同的。
真相指什么?真相不是指所谓的柏木卓也是自杀还是他杀,大出是凶手or不是凶手。
什么是真相?能够支撑自己的立场与论点,那便是真相?
所以他们三方的重点都在自己的利益点上,柏木的死其实一点都不重要。
死的可以是A,可以是B。自然也无所谓是柏木卓也还是也卓木柏了。
真相是指每个人在整个事件里究竟做了什么,这一场审判不是对大出的审判,是对每个人的审判。指控不止针对大出,是每一个人发出的指控。宏之在指控卓也,树理在指控大出。“少年的死像一面镜子,映照出善与恶,虚伪与真实。”
真相不是一个结果,也不是一个起因,它是动态的。每一个人都参与进来了,不知不觉在扮演着某个角色。
我们在厌恶这种社会丑陋行为的时候,有没有想过,他们也曾做过藤野凉子。
无论是校长,还是警察又或者新闻媒体记者,他们都也热血过,都有过理想,都想过远方。他们也曾纯粹过,可爱过,执着过。
但是他们长大了。
是什么力量让他们从最开始的纯粹与善良,变成现在的冷血与麻木?
宫部美雪笔下的社会背景,真的会让人越来越好吗?
至少从书中来看,长大的他们,注定无法解决这个谜团。
而校园的法庭审判,反倒让真相水落石出。
所以故事的开篇,就注定,这个结局,必须由少年来完结。
很多读者在看到结尾时都不理解,一个这样的案件,却如此完结,无法接受这样的设定。或者说,有点不合逻辑,有点儿戏。
因为当面对不公,面对暴力,我们有时候真的无能为力。我们仅有的发声会被淹没,仅有的行动会被制止。即便是书中,宫部美雪也知道这一切不可能实现。
可宫部美雪可能就是想要这种效果。她不仅仅想用校园判案的反差来讽刺那些不作为的人,更重要的是,留给我们一个思考,一个悬念。
现在的屠龙少年,以后也会变成恶龙吗?
2 一切恶的来源与心中的“正义”
校园暴力是一个要热度有热度,但一直不被重视的问题。
因为这种问题可大可小,太多人觉得这是小孩子之间的问题。
所以宫部美雪也有意让这个问题回归到孩子身上。
我觉得校园暴力很重要的一个点在于,他们的根本原因都不在校园,更不在孩子身上。根本原因要随着事态的表象进行延展,延展得足够远,才能看得足够深。
校园暴力的起始点,在于每个孩子的成长环境,家庭环境,家庭背景。
这是我们所要探讨的。
所以,我自认为,书里还可以再深挖一下。就像我前面说的,真相是动态的,不是一个具体的时间点或者具体的一个事件,一个人。我们要对事件进行延展,向前,向后。
真正的恶意恐怕来自于社会自身。来自于每个家庭里我们没有意识到的问题。
可能我们把“成长”当成一种理所当然,所以忽视了在成长中需要被给予的关心与爱。
这种缺失会让人的内心将负面的东西,反噬到其他地方。
每一个不作为的父母,都是校园暴力的催生者。一切家庭的不稳定因素、对于孩子教育的影响与缺失都是悲剧事件的导火索。
当个人站在命运或者世界的面前时,不可抗拒的恶意会将个人的意志扭曲,令人表现出种种可怕又悲哀的举动。这种恶意并非空穴来风,而是事件的积累,迎来了爆发。将内心的扭曲倾泻到他人的身上。
宫部美雪深谙此道,在推理小说中并不刻意强调诡计和手法,而是通过推理来探讨事件背后的动机和人心的风格,往往更能引起读者的共鸣,同时也将推理小说提升到了更高的文学高度。
说到这里,让我想到P.D.詹姆斯的《无辜之血》,同属社会派推理小说。如果推理是武戏,她更多是以武戏写文戏,来彰显社会下恶的源头与恶的延伸。
《无辜之血》: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
不过相比《无辜之血》,宫部美雪在《所罗门的伪证》中所涉人物更多,社会关系更复杂,格局更加庞大。
在《所罗门的伪证》的创作中,她却打破了自己的极限,超越了自己以往的高度,也超越了目前日本推理文坛其他作家。因为她在无底绝望中加入的“希望”。
《所罗门的伪证》的主角是一群孩子,十四岁,并非完全排斥“恶”的年龄,但也绝不会轻易被“恶”感染与同化。
但这也是我认为最讽刺的一点。这种与现实脱节的内容,有那么一丝不真实感,却带有更加浓烈的讽刺。
对应我前文所述,不禁让人感慨,纯真无邪的他们是否在将来也会成为那恶龙,此时的恶龙是否也曾是屠龙少年。
《所罗门的伪证》与其说是教会我们善良,不如说是让我们不断审视内心对于“正义”的定义,发誓要打破向他们汹涌包围而来的黑暗。这些黑暗来自外界,也来自他们自己的心,可以说他们的每一个决定都像凝视着深渊一般没有安全感。
塔罗牌中除了前面说的审判,还有一张正义。
正义的牌面,大法官一手拿着宝剑象征权威,一手拿着天秤左右平衡。即便高高在上,依旧需要审视内心,面临选择。
你想要一个什么样的真相,取决于你内心的自我认知。
所以书中藤野凉子所代表的人,从未放弃,在漫长的跋涉后,以出乎意料的方式破解了“所罗门的伪证”
——无论世界抱有何种恶意,无论内心是否投入阴影,“希望”总会在绝望的尽头露出笑容。
3 三段视角,你看出了真实与梦境吗?
宫部美雪在接受采访时说到《所罗门的伪证》的创作契机:
“1990年,在一所神户的高中,曾经发生了一起学生死亡事件。有一个女生因为快要迟到了,想要跑步冲进校门,门口的老师却指挥关上了校门,正好把女生夹死了。后来在某所学校开展了校内模拟审判,讨论了如何看待这起事件。这件事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她在谈到自己所创作的故事时,直言不讳的说到了我前面所提的点——
“在真实的社会环境下,这种事情是不会起诉的。”
这个结果就是两个“不可能”的存在,一个是不可能有结果;一个是即便有结果,不可能是学生找到了真相。
所以,这种明明不可能却偏要可能的设定,这种用学生模拟法庭得到真相的设定,是宫部美雪最后的一点温柔。她实在不忍心看到一个没有结果的结果。
那个90年因为差点迟到被门夹死的女生没有人记得,宫部美雪即便像为她做些什么也无能为力。这种无助与无奈,她一定很难受吧。
所以她要有一个不一样的结局,但学校、警察、媒体不配拥有这场胜利。
书中多次说到学校的存在是一种“必要之恶”。
其实,在日本以及西方社会被称为“必要之恶”的不仅仅是学校,有时是连警察机构和一些政府部门也都包括在内的。
那意思是说,大家明明知道这些组织、机构是不完美的,甚至是肯定会伤害极少数无辜者的——这是“恶”的部分,但为了维持现代社会的正常运转,这些组织、机构又是必不可少的——这是“必要”的含义。
正因此,屠龙必须是学生们,是那些纯粹、追求真相的学生们。
宫部美雪将所有的希望寄托在一帮孩子身上,一切都是那么不完美,面对不公我们一点办法都没有,但好歹,有希望,因为,他们还在追求纯粹,他们还渴望知晓真相。
她用校园审判影射社会现状,用套娃式的创作来还原一个理想与真实的差距。
可能他们终将成为恶龙吧,但至少,少年的你,此刻,依旧是少年。
我们可以把这部小说这样来看分成三段视角。
第一视角是事件视角,当柏木卓也死后,事件便已结束。学校不了了之,警察草率结案,媒体虽然大肆宣传但不在乎真相,有流量即可。
第二视角是校园视角,校园暴力依旧存在,随着时间,每个人的记忆都在逐渐消失,似乎柏木的死从来没有发生过。
第三视角是梦境视角,从来没有什么匿名信,从来没有校园法庭,一切的推理与最后的水落石出无外乎是藤野凉子对于死者的怀念。
因为她渴望找到真相,但又无能为力。
这段的处理有点像电影《美少女特工队》里的三重视角手法,但是宫部美雪将三段杂糅在一起,你可以当做一个完整的故事,甚至不需要脱离原有视角。
《美少女特工队》:对儿童的虐待与性侵“童话”般的描写
如此三视角一分,整个故事便是另外一个版本了。
藤野凉子发现了同学的死,却无能为力,在幻象中为同学的死找到了救赎的路。
“妈妈,少年屠龙是为了救公主吗?”
“他救的是他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