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位年代、青春剧的《亲爱的麻洋街》因为谭松韵和一群实力派演员的加盟,确实有让人不得不追的N个理由。但撇开马晓晓、欧小剑、易东东和曾行间的多角恋爱,但从家庭伦理剧的角度来看,也让人后背发凉。
尤其是始终被以爱的名义“催眠”的马晓晓,不论是长女负责论还是姐姐照顾妹妹的灌输都让人难以接受,但又极为贴近现实。这样所谓的“爱”实在太可怕。
这回催眠马晓晓的主力依然是“恶妈妈”陈瑾。换句话说,陈瑾演这种强势妈妈已经不是第一次了。犹记得在《知否》中出演小公爷妈妈的她棒打鸳鸯,以爱的名义生生拆散了明兰和小公爷这对青梅竹马,亲手葬送了儿子一生的幸福。
在《亲爱的麻洋街》中,陈瑾出演的牛自莱依然是个说一不二的强势老妈。这份强势在婚姻存续之初就有了端倪,因为爱情,她把马爸爸绑在广州生活了二十多年,和兄弟分离,不能为老人尽孝始终是马英俊心中的隐痛,但在家里这份“隐痛”也很少被允许提及。即使马英俊想把这份期待寄托在女儿身上,也不被允许。
第一次因为去北京冲突是因为马晓晓想参加北大的提前批考试,马爸爸欣然同意,但牛自莱不依不饶地反对。理由是离家太远,作为老大无法照顾父母也无法给成绩不好的妹妹荫庇,如果单纯是因为怕离家太远失去女儿尚可理解,但在马晓晓据理力争后,牛自莱的说法开始偏向“洗脑风”。
她很根深蒂固地给女儿灌输了身为长女就要背负更多责任,如果不主动承担这份责任会有什么后果呢?那就是自私+不顾父母死活,因为父母供养了她这么多年,之所以马晓晓有这样的成绩都是因为父母的培养。顺理成章,如果你不遵从父母的意愿就是大逆不道。
为了控制女儿,牛自莱很早就做了安排,强行让女儿选了不喜欢的文科。理由当然也十分可笑,是因为她觉得女孩子还是安稳点好,不要太要强。
当然,洗脑的效果之所以能这么完备,还少不了马英俊的神助攻,这个在家里没什么发言权和地位的男人,做的最好的一件事就是“敲边鼓”。当改变不了媳妇的决定时,就转而对女儿们采取温柔攻势,以情动人,希望女儿体谅妈妈的不容易,“做父母的肯定都是为孩子考虑”,接受这种不合理的安排。
无法自主选择未来,就连放弃的权力也被剥夺,这就是成绩优异的马晓晓在家的真实处境。放弃北大保送资格她也被亲妈狠狠diss了一顿。好不容易凭借实力考到了文科全省前五的成绩,结果又因为想去北京上学而闹得鸡犬不宁。而当马爸爸意外患病住院,家里面临着金钱和照顾的双重压力时,懂事的马晓晓主动放弃去北京而选择留守广州时,依然没落好。
家里突遭横祸,为人母的牛自莱没有隐忍承担,反而将怒气发泄到女儿身上。进门的她就在吐槽马晓晓不该自私地选择去北京,留下这一地的烂摊子给她。从小女儿口中得知晓晓放弃北京,硬性子的她也没有半句服软,反而扔给闺女一句“既然不去北京是你自己的决定,就别多想了”。看到这,小编简直都要气炸了,这确定是亲妈么?担不起家庭的重任也就罢了,还没法在儿女面前处理好自己的情绪,真是分分钟想弃剧走人。
相比之下,陈瑾在《外滩钟声》中饰演的角色就更有担当且讨喜。杜父意外身亡,留下三个嗷嗷待哺的孩子,陈瑾饰演的杜母料理完丈夫的后事后,二话不说开始回到正常的工作生活中,以柔弱的肩膀挑起了家庭的重担。虽然没有半句抱怨,但这个角色的不易早已在日常点滴中立了起来,让人肃然起敬。
反观《亲爱的麻洋街》中,牛自莱作为母亲显然是不合格且僭越的。生而为母无法给儿女提供足够的荫庇就算了,还总是以爱之名绑架女儿的选择,甚至手长到将小女儿的未来都捆绑到马晓晓身上,这样的戏实在是太足,太让人生厌了。
当然,这部剧中被“催眠”的还不止马晓晓,易东东的主动承担和揽责也是这种思想延续的结果。身为长子的他在察觉到弟弟犯错后,以不想耽误弟弟的前程为由,主动到妈妈面前“背锅”,想自己揽下所有罪责,殊不知这样的大包大揽对弟弟的成长未必是好,反而可能铸成大错。
从家庭伦理剧的角度来看,《亲爱的麻洋街》还真是鲜活的反面教材,牛自莱习惯以爱为名的绑架,易家父母总是给儿女不切实际的期待,孙家又是一味的娇惯,而曾家又是没来由的护短和骄傲。这么看下来,如果为人父母能细品下《亲爱的麻洋街》并“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还真可能是孩子们的幸事了。文/红皇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