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炮手》讲述了一个土匪狙击手在革命队伍里成长并杀敌立功的传奇故事,可观性强,泪点不断,精彩纷呈,但剧情设计杂乱无章,人物的日常细节描绘太过絮烦,而且,全剧逻辑性差,整体把控力欠佳,核心内容不足,全靠抖零碎来凑:让人物吃喝拉撒闲扯皮挤眉弄眼耍活宝——体现在情节发展上,一蒙一蒙的,状若抽风,难怪豆瓣只给了6.8分。
综合而言,此剧最大的问题是:别看老四团和郭闻志团都在,但感觉就是贼九一个人在战斗,其他不过敲边鼓而已。
尽管如此,《二炮手》却绝非鸡肋,精彩不断,糟点亦多。但我不忍弃剧,事实上,我一直被吸引着,急着看完,急着知道结局如何——这就是此剧成功之处了——犹如做人,别管此人有多少毛病,本性好,能力强,即使当不了官也混个好人缘。
先说说优点:
1、这是个精彩的狙击手对决戏——属于土匪版的“顺溜”。狙击手的戏火了十几年了,但仍然热度不减。最早的经典应该是前苏联的二战经典《兵临城下》。当然,那个特定的斯大林格勒废墟上的对决环境也使此剧笼罩在极大的悲情中,这种特定背景导致的高度真实感是无法超越的。
于是,后来的狙击对决就总会包装在某个系列故事里,比如《我的兄弟是顺溜》、《剑蝶》(谍战)……其实《雪豹》也有这个味道(特种作战)。这都属于不错的剧了,其他杂七杂八的跟风剧多了,不提。
这个狙击对决戏份内核到什么程度呢?只要试着把贼九的几次“神奇”摘离,此剧就立刻断了脊梁骨……
题材把握住了,可以看了。
2、演员表演几乎没有盲点。无论主角配角还是客串,都基本过关,掉链子的还真找不出几个来,这个不简单。要知道,此剧人物算是多的,尤其和其他此类剧不同的是,导演特别着意表现每个有名字人物的内心世界,通过生活中的各类细节描写刻画其性格,毫不吝啬地派镜头给台词,连偶尔冒出来的农民甲都有特写有台词……当然,这是柄双刃剑,败笔也在其中。
如此多的人物纷至沓来,各自的性格都表达的比较到位,人物血肉丰满,个性十足,这是此剧泪点多的基础之一。
特别精彩的提几个:
我觉得李四最讨人喜欢,张三像个脏猴子,演得不错,但恶心人。郭闻志演得精彩,相比之下,于副官就较为生硬刻板。几个鬼子主角都好极了,尤其是青田两兄弟,很出彩。阎团长、焦部长、齐大白话和赵老蔫演出了“这一个”,小黄就要差点事了。
张国强塑造的吴司令较为滑稽,反不如《顺溜》里的那个司令得体。
马大嘴堪称剧中除主角外最大的亮点——我以为这是此剧的一大创新:塑造了又一个另类英雄。另一个要数李大棒子,她和李四的父女戏令人喷饭,复又叫绝,小品味十足,却又能紧贴生活真实可信:看似又打又骂,实则父女情深,挺感人,不俗套。
3、精彩不断,泪点多多。
看此剧,没少流泪,非常感人,这方面齐大白活和赵老蔫贡献得最多,战友情,英雄泪,必须的。
4、大量采用黑白镜头,以展现人物的回忆和想象,这是一种对比手法,很蒙太奇,有些魔幻效果,应该是借鉴前苏一些经典影片的处理方式,比如《这里黎明静悄悄》……这种手法对比鲜明,更显悲情,如泣如诉,揭示人物内心世界,还能深化主题——那一刻,曾经的场景再度展现,倒下的人健步走来……有些惊悚,复又惊喜,很快,一种崇高的情绪在胸中激荡开来。
来看看糟点:
其一、剧情不紧凑,拖沓繁琐。关键是一旦快进删减,又发现此剧除了贼九执行几次任务显示了几次神奇之外,真就没啥东西了,唉,这个问题不小。
究其原因,可能是对贼九赖以成长的军队集体环境的塑造存在问题:一旦任务完成,然后就是单个人物——顶多是几个人物的小品表演:几乎全是细碎的生活琐屑,全是个人表情动作偷奸耍怪闹脾气之类,细节上反复纠缠,恋栈不去,不断的人物特写,慢镜头,犹如模特作秀,没完没了的摆拍,挤眉弄眼的插科打诨……剧情自然抻长了,所有的一切都慢下来……
其二、故事情节不断重复。
比如每次贼九执行任务前一定毛病百出,一定要连长指导员团长部长李四齐上阵折腾不休——关禁闭至少三次,两次要枪毙……然后任务来了,一定是只能贼九才胜任,只派他去就OK了——后来三次增加了李四做副手。任务一完成一定开始又耍猴……
负伤抢救情节好几处,争抢贼九的剧情也不少:开始齐连长和赵连长争了至少六集,然后阎团长也来争——当警卫员,之后赵司令也来凑热闹——也要当警卫员,最后凭空插了一出:吴司令也来了,不仅要贼九,还额外增了和李四的疑似感情戏,引发贼九一阵猴闹——这剧情水准,是不是《乡村爱情》的桥段?今天刘能明天赵四后天谢老怪——一个事反复演绎,有意思吗?
比如小黄几次因为鸡蛋的事训斥贼九,几次因为嫉妒搞怪使坏——太细碎了,无聊了。
光是贼九纠缠寡妇的戏就占了三分之一篇幅——13集开始,贼九今天爬墙头明天去挑水,然后又是挨批评又是出任务,然后回来接着追寡妇,然后接着爬墙头劈柈子接着挨批关禁闭——有两次是枪毙。21集时获特批了,行了吧?没有,24集时光是找杨巧就找了半集。
真是内容太稀拉了,对比一下《顺溜》和《剑蝶》就懂了。
其三、情节设计有的合理有的牵强——显然,此剧有临阵磨枪现造现卖之嫌,尤其是剧情过半后,贼九的任务出现得过于牵强,而且每次都要强调非他不可,于是全团人干瞅着一人上窜下跳……挺滑稽的。
导演对演员的个人秀这么自信吗?除了贼九的小品表演外,齐连长赵连长都是小品主角——从开始的李大棒子、马大嘴小黄到后来的杨巧儿、张黄氏,再到后来的小红、长泽……导演抓住哪一个人物都舍不得放过,一定要死劲抠戏,榨干才算完。
具体从狙击手敌我双方的塑造来看,也有些脱离实际胡乱乱造之嫌。
比如此剧里的日本军人是否过于高大全了呢?如果说抛开敌我立场,看此剧里最完美的人物,那显然……个人毛病最少,优点最多。青田茗有理想信念,忠诚、不怕死,文明、有修养,是标准的职业军人,就是不够老练,情绪化,耐心不足——青田毅就完美了,还有大局意识,还有儒雅态度,迷人风度……缺点呢?我找不到。
这样描写就是尊重历史吗?未必。
相反,此剧里的八路军脏乱差的程度媲美小股游击队,合适吗?符合事实吗?恐怕也未必。似乎不从郭闻志那里搞点弹药就没法打仗了,我军这么没出息吗?不尽然吧。
其四、部分疑似神剧。
贼九如此神奇,是不是戏说呢?25集里他为赵晨报仇,一人射死了64名鬼子——如此神勇,派他一人搞定兆阳守军应该不难吧?那四团调去别的战场即可啊,有啥用呢?
但从贼九的神奇而言,类似神剧:取赵辰小黄头颅形似魔术,救李四堪称斯坦森机械师手法,和李四装日本人药杀秦司令——这还是贼九吗?出戏了,跳剧了。青田一伙盼着追着佩服着贼九达30集,最后终于捕获他应该如何对待?怎么可能让他跑掉,除了神助。
贼九一人逆天,部队群体无大用,这种衬托手法属于臆想。
我觉得这是剧创们走向了另一个极端,未必合适。
几个细节说一说:
服装:
此剧无论什么季节,焦部长都扣着棉帽子,齐连长的更夸张,倒是赵辰,却蒙了一条河北老汉的毛巾……34集焦部长和李四从郭闻志处谈判返回,竟然还打起了雨伞——带着棉帽子呢!
生意无所不在:
八路军和国军谈,国军和鬼子谈,最后八路军通过国军和鬼子谈——问题来了:鬼子缺煤,会和八路军做生意吗?不信。瞎掰——后来不知如何我军竟然出尔反尔,不给煤了,这算是改弦易张吗?显然无法自圆其说,有点乱套。
主角人设成了保护动物。
贼九俨然成了四团最特殊的战士,最有特权的战士,最敢以下犯上的战士,可笑的是,全团上下全都众星捧月一样呵护着,娇惯着——正常吗?可能吗?我们是革命队伍,四团不是山寨。这个短板绝非关贼九几次禁闭就可以搪塞住的。
贼九见赵司令,一副混不吝的样子,赵司令竟然说:这小子真有意思,然后竟然要他做警卫员——想给自己添堵吗?后来贼九见吴司令更是张狂,公然以下犯上,恶语相向威胁使坏——吴司令竟然大叫:我喜欢!这么贱的司令吗?搞笑的是,他来的最大使命就是要贼九。
奇葩吧?一个人的江湖,一个人的战斗,此剧能折腾36集,实属不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