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甄嬛传》播出十周年,各位主创人员感慨颇多,用各自的方式纪念,真是回忆满满,欢乐多多。在老婆的“挟持”下,我也进行了二刷。不得不说《甄嬛传》是真的下饭,除了严谨合理又扣人心弦的剧情外,开着弹幕又是另外一种享受,本来稍显悲伤的电视剧,在广大网友的加工下也变得欢声笑语。
《甄嬛传》播出十年,热度不减当初首播之时,一直令人念念不忘,俨然成为大女主剧中之首。它能有这般成绩,自有其“过剧之处”。虽然那时候纯宫斗剧较少,有可能是先入为主的新鲜感,关注度自然高些,然而它能火了十年,我觉得最重要的还是整部剧的高质量,不仅是剧情的跌宕起伏经得起推敲,还有多远化的人物与选角的正确,服装造型以及配乐画面非常符合人们对历史的想象。
那么历史上的甄嬛跟电视剧中的一样吗,虽然细节值得推敲,但是大同小异。同样的是甄嬛从单纯的小姑娘变为“心狠手辣”的后宫冠军,中途发生了许多事,有无数个好人坏人丧命。不同的是历史上的甄嬛少了那么多手段与心机,靠的是坚韧与幸运,成为清朝后宫最幸福的女人,没有之一。
甄嬛,出身“满洲八大姓”之一的钮祜禄氏,其所在家族势力强大、名臣辈出。其曾祖父额亦都,乃系“后金开国五大臣”之一。到甄嬛父亲凌柱这一辈,仅为四品典仪,也就是监督典礼仪式、大臣礼节的侍卫官。
强大的家族背景,再加上父亲官职的特殊,让皇室还记得这位“开国功臣”后人,于是在甄嬛12岁那一年,被康熙指婚嫁给了当时26岁的雍亲王胤禛(后来的雍正皇帝),成为雍亲王府的“使女格格”,类似于“通房丫头”,不但要承担侍奉主上、递茶送水的婢女职责,还兼具随时侍寝的需求,其地位之低下,身份之卑微,可见一斑。
像她这样的女子在雍亲王府多如牛毛,每隔几年就要进来一拨, 她们虽然有自己的生活方式,也有自己的思维空间。在王府里她们像是叽叽喳喳的小鸟,飞上枝头歇一会儿,又飞到地上来踩一踩光影斑驳中纷纷落下的彩色花瓣。然而由于位卑职低,每天的洗衣,清扫地面,擦洗窗台,则是她们的必修课。
那时候的甄嬛勤勤恳恳,没什么念想,只是安分守己干好自己的手上的活计。日复一日的劳累辛苦,像活在某种已经僵硬了的仪式中。虽然略有姿色的她有时也会眨着水汪汪的大眼睛望着天空发呆,但是要想得到雍亲王的宠幸,那是难上加难,因为连接近他的机会都没有。
康熙四十九年,胤禛不幸染上时疾,也就是我们今天说的传染病。根据相关历史文献的记载,胤禛此次患病非常严重,一度性命攸关,甚至连康熙皇帝钦派的御医都给出了“病逝危急、束手无策”的无奈汇报。因为这种情况,谁都怕传染都不敢靠近。
或许那时候的甄嬛太过孤陋寡闻,对这种病所知不多,又或许真的发自内心的同情胤禛,另外作为“使女格格”也由不得她选择。于是她冒着被感染的风险,每天煎汤熬药,尽心服侍,端屎端尿地照顾着胤禛。没想到在她的照顾下,两个月后,雍亲王居然病愈了,正所谓患难见真情,胤禛对她又是感激又是爱怜。
事实证明,甄嬛的冒险还是值得的。胤禛痊愈以后,甄嬛很快有孕并在第二年生下了让其彻底改变命运的儿子——弘历(乾隆皇帝),那一年她19岁。
按照清朝传统和皇室惯例,后宫妃嫔乃至皇室女眷获得位分晋升的最佳途径,就是生育子嗣,尤其是生育男婴。但弘历的出生,并未为甄嬛带来位分的改变,甚至没为其带来额外的恩宠。她还是卑贱的“使女格格”,还是那个整天在王府里忙来忙去,累得死去活来,没有任何名份。
或许那时候的胤禛忙于 “九子夺嫡”已经无暇顾及自己的妻妾们,又或许是年羹尧的妹妹年氏入府为侧福晋,一下夺走了胤禛仅有的恩宠。毕竟甄嬛的地位决定了她没有话语权,她又能如何呢?
此时的甄嬛,我想心里大抵是有恨的,然而她并没有表现出任何的怨言,还是一如既往地忙碌着,一边艰辛地教育着弘历,一边吃斋念佛乐善好施,并且坚定的认为自己的善良能决定了儿子的命运。如她所愿,她的儿子特别的聪明,也确实以另外一种方式改变了她的命运。
康熙六十一年三月初四,胤禛邀请父亲康熙去圆明园赏花。康熙走入花丛后发现了一个小男孩正在那里“玩耍”——练剑、背书、写字、、、、、、这是康熙第一次见到12岁的弘历, “隆准身,发音铿洪,举步岳重,规度恢远”,这幅标准的帝王模样,让康熙 “见即惊爱”。弘历不仅聪明伶俐,读书颇多,而且过目不忘,让康熙非常惊喜,便决心将弘历留在身边。
在康熙人生的最后一年里,主动提出要见一见弘历的生母。《清实录·高宗实录》对此也有着明确记载:圣祖幸园中进膳。特命孝敬宪皇后率孝圣宪皇后,问安拜觐。天颜喜溢,连称有福之人。
康熙看到甄嬛的相貌之后,非常的高兴,只评价了四个字——“有福之人”。这也彻底改变了胤禛对甄嬛的恩宠态度。康熙在同年去世之后,雍正胤禛继任皇位,仅为“使女格格”的甄嬛直接被册封为“熹妃”,连升五级,这一年甄嬛30岁。
十八年的冷漠给了甄嬛无限的寒冷,因为康熙的一句话,她再次受宠、受封。说到底她跟自己的儿子都是胤禛夺嫡的棋子,在圆明园上演的好戏,然而此时的甄嬛已经不是那个出入雍王府的“使女格格”了,母贫子贵。
没有任何史料记载这一阶段她的心理活动,电视剧里面描述的可谓精彩纷呈。甄嬛不仅给雍正用鹿血、迷情香等刺激性的东西来掏空他的身体,还不停地对他进行言语的“激励”。
雍正本就性情急躁,又勤于政事,皇帝没做几年就大病不起。于是只好召集大臣,宣布了弘历的太子之位,并进其母熹妃钮祜禄氏为贵妃。
五年后,雍正突然暴毙,弘历继位。对于雍正的脾气,甄嬛在宫廷之中没有任何的发言权,常常是忍气吞声直到雍正的离世,其子成了大清国皇帝,她才等到了属于自己迟来的春天,也终于印证了康熙所说的“有福之人”,随着乾隆继承大统,甄嬛成了乾隆唯一需要倾全国之力奉养的崇庆皇太后。
乾隆登基的第九个月,书案旁接到一个奏折。该奏折是负责修建清西陵工程的恒亲王弘晊和内大臣户部尚书共同呈递,请示内容是:“在泰陵地宫内,是否为现在的皇太后钮祜禄氏预留出棺椁位置。” 他不好自作主张,向皇太后请示定夺。
甄嬛看到奏折后迅速下了一个耐人寻味的懿旨,大意是:“宗宪皇帝入藏后应力求安静,若将来再度开动地宫,心里不安。况有我朝昭西陵,孝东陵成宪可遵,泰陵地宫不必预留分位。”
虽然这个理由冠冕堂皇,却完全表明了她决不与雍正合葬的坚决立场。在当时,作为皇帝的后宫女人,百年后如能与皇帝合葬是一种巨大的荣耀,而甄嬛的的决定在某种意义上就是与雍正彻底的分道扬镳,恐怕这是她对雍正无言的抗议吧。
乾隆是出了名的大孝子,对于甄嬛言听计从,每隔两三日便会到寿康宫行问安礼,陪着母亲聊天解闷,而每次出巡期间,也常常会带着母亲同往。乾隆在位期间,曾经三次南巡、三次东巡、三次巡幸五台山、一次巡幸中原地区,甄嬛均陪同前往。就连平时拜谒东陵、木兰秋狝等活动,乾隆也都是奉母前往,时时不离左右。
不仅如此,每年一度的万寿节,乾隆必然会率王公大臣行礼庆贺,而为甄嬛举行的六十岁、七十岁、八十岁生日庆典,规格更是一次比一次隆重。尤其是在甄嬛的八十岁大寿上,年逾六十的乾隆帝为讨母亲开心,竟然还身穿彩衣翩翩起舞,承欢膝下,让甄嬛陶醉于人间的“福、禄、寿”中。
在甄嬛做太后的四十二年里,应该是清朝后宫最幸福的女人了,没有之一,直到86岁去世,如此康健,让她自己也大吃一惊。
她回想自己这似乎古怪又似乎命中注定的一生时,把享受了极致荣华富贵独一无二的长寿秘籍归功于过去在雍王府里吃苦头干粗活的经历。那时大福晋乌拉那拉氏和侧福晋年氏都是锦衣玉食,双手不沾阳春水,而她呢,不仅要挑担打水还要为病重的雍亲王端屎端尿。
那种累,那种苦,她抱怨过吗?
我想应该是有的,但时间长了也就不抱怨了。
况且,她唯一的儿子乾隆已经非常的优秀。
她只是做了她该做的事,完成了她该完成的职责。
现在,她荣华富贵享尽,儿孙济济,五世同堂,如坠梦中,已经是最好的证明了。
所有图片均来自于网络侵删。
关注我,了解更多名人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