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的名义》姊妹篇《突围》终于开播,珠玉在前,剧迷对《突围》充满期待,但电视剧开篇几集剪辑混乱、剧情温吞,让人多少有些意外。
剧情不是《人民的名义》的延续
《突围》仍然是发生在京州的故事,而剧情并不是《人民的名义》的延续。作为反映国企改革的反腐剧,由周梅森编剧,沈严、刘海波导演的《突围》讲述了国企京州中福在中福集团八十年庆之前八十天内发生的故事。
作家周梅森因创作电视剧《人民的名义》而被大众熟知。周梅森曾在煤炭行业的大型国企工作多年,对国企的职场风气深有感触。周梅森曾表示自己从国企走到文坛后,《突围》这部作品是他这辈子最想写的,也是藏在自己心中30多年的震撼,剧中齐本安、石红杏、林满江年轻时的原型也是周梅森熟悉的。但电视剧《突围》的开篇却没有爆款相,剧情在叙事上并不急于推进矛盾,笔墨集中在刻画齐本安这个主角人物,以及编织一个错综复杂的政、企、社会多层面的人物图谱,按部就班搭建戏剧关系,却没有抓人的戏剧冲突。当下的精品剧集,都是“生死7分钟,黄金前3集”的打法,开篇不能有效抓住观众,口碑热度就难以持续发酵。回顾《人民的名义》,开场就是讨论对丁义珍案展开抓捕的政法委会议,人物群像塑造突出,戏剧冲突十足,剧情悬念丛生。
相比之下,《突围》开篇给人留下印象的是,剧中大量台词对不上口型、剪辑混乱剧情衔接不上让人出戏。再加上大量人物密集登场,前两集光有字幕介绍的角色就有近20个,很多角色又没有剧情连贯性,成了流水账式的亮相。对于观众来说,这样的观看体验的确不太友好。
从前几集看,《突围》影像叙事空间有限,剧中的故事情节、人物关系,很多都是靠人物对话“说”出来的。比如在齐本安担任京州中福一把手后,石红杏的内心变化不是“演”出来的,而是直接通过旁白完成叙事,让人不知道是在看剧,还是在听小说。剧中相对枯燥的开会戏,也缺乏丰富的表现手段。此外,剧中人物状态不时出现跳跃,没有合理的生长过程。
人物多线索杂细品有伏笔
《突围》开篇的种种问题让人很难想象这部作品是出自曾执导《我的前半生》《流金岁月》等热门剧集、凭借《中国式关系》摘得白玉兰最佳导演奖的沈严导演之手。这背后恐怕既有主创功力的问题,也有一言难尽的地方。《突围》的创作过程可谓困难不断,一路从62集删到45集,还因演员问题AI换脸,作品修改超过1000次,两次重拍,完整度和流畅性都受到不小的影响。
但细品之下,《突围》也有独到的地方。和《人民的名义》主人公侯亮平相对扁平化的人物相比,《突围》主角齐本安在角色厚度上,呈现出一定的复杂性和立体性。齐本安多年以来在中福集团被委以文宣干部,在领导面前总是一副谦卑媚上的姿态,在他人眼中不过是性格软弱的“吹鼓手”“妻管严”。但谁也没想到,齐本安其实是个扮猪吃老虎的角色,空降到京州中福成为一把手后,人物初露锋芒判若两人,也陷入和师姐石红杏的唇枪舌剑和明争暗斗。在向林满江打小报告时,石红杏把齐本安喻为“掘墓人”,似乎预示了人物的命运走向。
随着剧情发展,京州中福的问题一一暴露。第八集中一场意外的爆炸,炸出了五亿资金的离奇失踪,之前有条不紊铺设的戏剧矛盾集中爆发,看似凌乱的几条剧情线开始交织,剧情提速好看起来。叙事焦点也将转向齐本安、石红杏、林满江这组全剧核心的人物关系。
《人民的名义》和《突围》都是男性群像戏,《人民的名义》深刻揭示了官场生态,剧中形形色色的“好官”“贪官”各有各的特点,是作品成功的关键。《突围》的人物创作依然到位,剧中角色众多,汇集的演员可谓群英荟萃,黄志忠、闫妮、耿乐等众多拥有良好口碑的主演奉上了精湛演技,塑造了具有代入感的角色,主角靳东的表现也在愈发成熟中渐有新意。剧中,只抓权不干活的懒政干部皮丹,长期泡病号的老油条陆建设,实干豪爽的“牛魔王”牛俊杰等国企干部,构成了生动的众生相,不少人物有让人意想不到的反转和多面性,无法用好坏进行简单的界定。当初《人民的名义》播出时,根据剧中情节猜测官场群像人物的黑白灰是剧迷追剧的一大乐事。《突围》从细处着笔,表达上同样相对隐晦,在一段段看似平淡无奇实则暗藏玄机的对话和表演中埋下了不少伏笔。
文/北京晚报记者 邱伟
编辑/崔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