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位名师教一个,像今天的独生子似的,千顷地,一棵苗。”
马季就是那一棵苗,为什么这么说呢?
那一年,马季正式进入了中国广播说唱团,领导安排教他的老师分别是侯宝林、刘宝瑞、郭启儒、郭全宝等人,马季就这样开始成为相声事业里程碑式人物。
2006年12月20日,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马季因为突发心脏病抢救无效,最终在北京逝世,享年72岁。
众人皆知马季的丰功伟绩,无人知他背后的女人——于波,为他出过多少力,马季的离去把妻子推向了悲痛深渊。
马季和于波
而今马季已经去世15年,儿子马东也已经53岁了,事业有成,家庭美满。那于波的晚年生活怎样了呢?
01
1934年,马季出生于北京,他的原名叫做马树槐,因为家境贫寒,早早的他就外出打工赚钱补贴家用了。
在那段贫困的日子里,北京西单商场里的“启明茶社”的相声大会,就成了少年马季心中的的欢乐谷,让这个饱受艰辛生活之苦的打工人心里有一丝安慰。
也是在那时候他心中埋下对相声向往的种子。
17岁的时候,马季考进北京师海淀区新华书店做起了发行工作,在这里,他有更多时间去了解相声,他开始自编自演,那时候的他是一个业余相声演员,用自己听到的、看到的编了一个又一个段子。
1956年,马季在北京市工人业务曲艺观摩会上,表演了段子《搞对象》一战成名,轻轻松松就获得了一等奖。最重要的是,白凤鸣先生和侯宝林先生也观摩了这次演出。
侯宝林先生看过后一拍大腿说了一句:“我可找到自己的学生了!”要知道那时候侯宝林先生已经有了其他弟子了,他能收马季为徒可见对马季的喜爱。
有了师傅的指导,马季的专业水平有了质一般的飞跃。
到了十年特殊年代,马季继续在相声道路上不断地前进,不管经历过什么体验,都没能泯灭马季对相声的热爱。
一晃马季已经三十好几的年龄了,都说三十而立,他的婚姻大事连一撇也没有。不过很快,一名女子将出现在他的生命里。
于波,单看这个名字普普通通不会引起任何人的注意,但一旦和马季这个名字联系起来就会产生巨大的吸引力。
她是一个东北姑娘,生性开朗,业余爱好唱歌。当铁道兵文工团的焦团长听到她的歌声后被震惊了,当即就邀请她加入文工团。
但是于波的母亲不想让女儿离家太远,她担心女儿的婚事没人操心,可文工团的团长当时就给于波母亲打了包票:“于波找对象的事情,包在我身上!”
就这样,于波来到了铁道兵文工团,成为一名文艺兵。
1967年的夏天,焦团长找到于波,对她说:“小于,我知道你还没有朋友,我给你介绍一个!”
当他说出来马季的名字后,于波扑哧笑出了声音。
她心里犯嘀咕:“开什么玩笑?我十几岁就从广播中听过他说相声,为什么现在他还没有对象?他是不是五十多岁的老头呀?”
但碍于焦团长的面子,于波还是和马季见了面。
只是第一次见面,不出于波所料,她没有看上马季这个“糙汉子”。
02
两人第一次见面,于波看着眼前这个又黑又胖,个子也不高的男人,再加上她觉得说相声的人滑、爱耍嘴皮子,她对马季的印象不好,一度想站起来走。
马季看着眼前这个白白净净的姑娘,他很慌,他怕自己配不上于波,但好在他脑子灵活。
别人相亲都展示自己最完美的一面,可马季却对于波说了自己不好的那一面。于波果然被他吸引了,两人有了下一次的约会。
谁也不会想到,他们第一次约会的地方会是广播说唱团的粉楼,一进门,映入于波眼帘的就是马季的各种缺点,铺天盖地都是马季的“丑闻”。
当时的于波不过24岁,虽然涉世未深,但她是一个有自己主意、有心计的姑娘,马季的“丑闻”最多,她越是能从中看到马季的好。
那一瞬间,她觉得眼前这个男人笑眯眯的眼睛、浅浅的酒窝、不高不矮也不胖,一下子变得光彩照人。
就这样,几个月后,24岁的于波嫁给了33岁的马季。
后来马季提起自己追媳妇的经历时,用了一句“真名士自风流”,确实高明。
婚后第二年,他们就生下了儿子马东,但是因为时代原因,于波自己在哈尔滨老家生下了儿子,一家三口分居两地。
夫妻俩的婚姻也变得坚不可摧。
婚后不久马季就又被下放了,作为军人的于波经常被朋友劝导:“你要考虑自己的前途”。但不管多困难,于波都没有产生过放弃这段婚姻的念头。
凭着对马季的信任和理解,靠着对马季不悔的爱情执念,于波守着家,让丈夫没有后顾之忧。
后来,历史翻过了那一页,一家三口终于可以过上正常的团聚生活了。
马季靠着《宇宙牌香烟》、《五官争宠》、《送别》等等作品重回事业巅峰,火遍大街小巷,深受观众喜爱成为相声界的经典作品。于波也被调到了中国唱片社,担任起音乐编辑一职。
众人皆知马季是相声界里程碑般人物,却不知于波出众的才能。
不知道你是否记得《十五的月亮》这首歌,或许你可以说出这首歌是董文华演唱的,也可以说出是铁源做的词,但你一定不知道这首歌的出版编辑者是于波。
这首歌,从大江南北唱到黄河两岸,在那个年代,以《十五的月亮》命名的磁带发行超七十万张,受到听众者广大追捧,于波趁热打铁,又编辑了《望星空》,再一次风靡全国。
都说每一个成功男人的背后都有一个伟大的女人,于波痛并快乐着。但好景不长,马季从鬼门关闯了一趟。
03
1987年,马季沉迷于写段子,忙起来顾不上自己的身体,突然他就得了急性心肌梗死。儿子马东当时已经去了澳大利亚留学,就剩下夫妻两个相依为命。
当时的情况非常危险,若不是于波发现的早及时把马季送医,不然在那一年,马季就要与世长辞了。
在医院住了三个月,于波寸步不离,虽然最后出院了,但由于当时国内心脏手术不够成熟,而且马季还患有糖尿病,没办法根除心脏病。
医生告知于波一定要好生照顾马季,他的身体很差。
出院后,于波给马季制定了一系列的生活规则,按时按点坚持吃药;并且督促他戒烟、戒酒;不许他吃甜食等等......
因为马季有糖尿病,于波每天给他换着花样做饭,每顿饭督促他只能吃四两左右,并且只吃粗粮,饭后一定陪丈夫散步遛狗。
听着很简单,可这一坚持就是19年,夫妻俩就这样相互依靠。马季在家时,于波会嫌弃他太闹腾;马季不在家时,于波又觉得冷清。
马季创作的段子,于波总是第一个听众、第一个替他把关,于是晚年家里最常看见的场景是这样的:
夜里十二点半,夫妻俩已经睡了,可马季忽然坐起来说:“我忽然想到一个段子,你帮我听听行不行?”
于波装作没听到继续装睡,马季推一推老伴见她没反应也没关系,不管不顾就开始念,于波就不得不爬起来,一边听一边给他指点,马季就边改边念......
回忆起那段日子,于波说:“这都是常事”。
一句“常事”总结了这段琴瑟和鸣的婚姻,一个搞音乐,一个说相声;一个腼腆,一个外向,平淡而又伟大的最佳组合一过就是39年。
2006年,马季再次突发心梗晕倒在地,于波赶紧送丈夫到医院,只可惜这一次马季没能战胜病魔。
于波硬是向老天多给马季要了19年的生命。
当儿子马东赶到医院后,父亲已经离世了,于波告诉他:“你父亲走的很安详,没有病痛,也没能给我们留下话......”
那一年,于波63岁,晚年丧夫,她知道这一天迟早会来,但到了这天她还是难以接受,仿佛一夜之间,于波长了满头白发。
于波像是一只落单的孤雁,尽管儿子一再请她与自己同住,可于波依旧守着故居。
04
于波经常坐在家里翻看以前的影集,看着老伴演出的光碟,马东每次回家里都会看到母亲这副样子,他就会拉着母亲让她讲父亲的各种事情,于波讲着讲着就泪流满面:“你爸没走,他就在家里陪着我。”
看着母亲每日以泪洗面,时间一长对身心都不好,他就让妻子经常陪母亲说话。
马东的妻子叫彭小盛,是圈外人,生下儿子后他就做起了全职太太,在马家,彭小盛是最没有名气的那一个,一度有些不自信。
于波就跟她说:“家庭主妇也是非常难的职业,你为家庭的付出我们都看在眼里。”彭小盛非常感谢丈夫和婆婆的理解,她也用真心对待这一家人。
每个休息日,彭小盛就给婆婆在市场买了菜送去,和婆婆一起做饭,在马东忙于事业的时候,是她陪着婆婆走亲访友,逛街购物,照顾婆婆的身体,婆媳两个生活在同一屋檐下从未红过脸。
在儿子和儿媳的陪伴下,于波渐渐走出了丧夫的悲痛。
中间于波
随着年纪越来越大,于波越来越恋旧,她想念那些年一些战斗过的老战友、老朋友,世间的面,吃一顿少一顿;老朋友间,见一面少一面;马东就想着安排母亲和老同事的见面叙旧。
今年,马季已经已经去世15年了,于波也已经78岁了,身体硬朗,经常和儿子儿媳、孙子进行短期旅游,拍照留念,享受天伦之乐。
但是在于波的心里,马季始终没走,她相信他们会有重逢的那一天,她现在要做的就是照顾好自己享受当下,让远在天国的丈夫放心;儿子马东也很孝顺,撑起了她的晚年生活。
那时候的感情很纯粹,一生一世一双人,或许他们从未说过“我爱你”,字字不提爱,却句句充满爱意。
人生总要往前看,你不知道谁会陪伴你到最后,享受当下就是最美好的状态。
愿每位读者都能找到真心伴侣!
文|酒叔
参考资料:马季与爱人于波的爱情故事、马季与心脏病抗争19年等
图源网络,侵删
或许你还想看往期精彩:
洛桑的父母:儿子27岁酒驾去世,晚年为儿迁坟,现状幸福美满
身高1米2嫁给医生,坚持丁克为自己负责,朱洁的故事比你想的精彩
谢园至死无儿无女,去世一年多后,“小娇妻”邱悦后悔丁克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