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学全
汪学文
汪淑珍
汪淑珍
汪淑珍
汪学文
近日,在中央电视台为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而播放的大型纪录片《英雄儿女》中,我91岁的长兄、抗美援朝老战士汪学文面对镜头说了几句志愿军战士在坑道里坚持战斗的切身感受,话虽不多,作为与他年龄相差21岁的老弟弟,我却深知这几句简单的话语背后,饱含着多少艰苦卓绝,出生入死。其中,大哥和大姐汪淑珍之间发生的那些与电影《英雄儿女》中相似的情节,更是令人拍案、动容。
1946年,身为贫苦的农村满族青年,大哥大姐(还有一位堂姐)分别以18岁、15岁的年龄,在河北遵化马兰峪三村老家一起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大哥汪学文所在的部队在冀东辗转作战一年多以后,被编入“四野”,赴东北参加了著名的“辽沈战役”,胜利后,又作为东北野战军入关先头部队的一员,同兄弟部队共同攻克天津,从东南方向包围了当时的北平。几乎与此同时,大姐汪淑珍所在的部队,在新保安镇全歼了国民党的王牌军35军,配合兄弟部队解放了张家口,切断了平绥路,从西北方向打消了傅作义西窜的幻想。
谁能想到,参军后天各一方,杳无音信的兄妹,此时,一个在东南,一个在西北,竟然共同参加了毛主席亲自指挥的“平津战役”。后来,两支部队又都集中在北京郊区,接受和改编傅作义和平起义部队,也许,他们兄妹真的近在咫尺,甚至擦肩而过,只是使命在身,戎马倥偬,无缘相见。
此后一年多,大哥所在的部队一路南下,过黄河,过长江,继而在湘西、湘南剿匪,红旗直指广东、海南。身为战士、文化教员、排长、代理连长、团部作战参谋,大哥在枪林弹雨中冲锋陷阵,先后负伤四次。此间,大姐所在的部队则千里行军,成为消灭“西北王”马家军的参战部队之一。作为战地宣传员,大姐同样历尽艰辛,表现勇敢,屡受部队表彰。1949年10月,他们一个在青山绿水的江南,一个在风沙弥漫的荒漠,共同迎接了新中国的诞生。
1950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大哥大姐不约而同地加入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行列,雄赳赳、气昂昂地跨过了鸭绿江。大哥当时为136师司令部作战参谋,在执行守卫西海岸、调查敌方实施细菌战情况、挺近“三八线”、三打“马沓里”等战斗任务中,他钻坑道,闯雷区,冒着敌机空袭带车飞驰,被敌人的多杆炮追着打......多次遇险,九死一生。
兄妹两人此时已离家四、五年,音信皆无,生死未卜,家人对此忧虑重重,而他们之间也互不知情。直到1953年秋天,朝鲜停战两个多月后,大哥突然接到一封从开城邮来的发信人为“竹青”的信件,阅后才知道是自己多年失去联系的妹妹寄来的,“竹青”则是她参军后使用的化名。更令大哥惊喜的是,他们两人所在的部队都归中国人民志愿军19兵团指挥,是并肩作战的友邻部队,当时都驻防“三八线”附近,相距只有几十公里。
一个秋高气爽的日子,经领导批准,大哥搭乘志愿军购物卡车,向开城疾驰而去。当一身戎装、英姿飒爽的大姐出现在大哥面前时,大哥都不敢相认了。异国他乡,兄妹重逢,千言万语说不尽,听说妹妹获得的军功章就有一小布包、听说停战间隙,妹妹和几名征尘未洗的志愿军女兵被隔着铁丝网的美国记者追着拍照,她们几个挺胸抬头,步履整齐,精神抖擞,向对方投去了鄙视的目光,大哥不由得为这些中国的巾帼勇士们挑起了大拇哥。特别是当他们相互了解到,兄妹一样,在战火硝烟中经受了考验,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一名志愿军干部时,双方激动的泪水不由得夺眶而出。
何止他们,何止当时,相隔70年后的今天,我这个他们赴朝时才刚刚出生的小弟弟,每当谈起、想起这些情景,也止不住泪眼朦胧,心潮激荡,有时则把电影《英雄儿女》中王成、王芳兄妹在朝鲜战场上重逢的镜头和大哥大姐的亲身经历叠合在一起,分不清哪是戏剧,哪是现实。
胜利归国后,大哥被授予少校军衔,当时27岁。长期以来,无论是参加大连海岛国防施工建设,调到黑龙江省北安公安部队守卫边疆,还是转业地方,在地市饮食、煤建、医药等行业负责人的岗位上,他不怕困难,勇于担当,正派朴实,廉洁勤奋,始终保持了一个革命军人的优良作风。
大哥离休前任张家口市蔬菜水产公司党委书记,离休后20多年来,已是耄耋之年的大哥,斗志不减,笔耕不辍,在原部队老领导、老战友和乡亲、家人的支持下,先是不辞辛劳,先后走遍长城内外、大江南北几十处城乡,到当年自己所在部队曾经战斗、活动的地方调查采访,实地拍照,最终编撰出版了已被整编、取消番号的原部队的发展史。接着,他又把自己戎马半生的经历、特别是历次战斗的过程,例如十几次遇险负伤的情景尽可能细致地写成回忆录,自费辑印成册,以供人阅读,启示教育后人。
大姐则被国家保送到天津音乐学院学习,毕业后留校任教,最后在天津历史博物馆岗位上离休,今年已是88岁高龄。说来也巧,她精心教育培养的小儿子“中央戏剧学院”毕业后,当了影视演员,从业不久就在电影《大决战·辽沈战役》中饰演解放军大胡子连长,在影片进入尾声,出现战斗结束、解放军押解俘虏的情景时,痛斥了不甘失败,蠢蠢欲动的国民党军官战俘。随后多年,他在《奠基者》《松花江上》《盘龙卧虎高山顶》《重案六组》《炊事班的故事》《历史的天空》《白云飘飘的年代》等影视作品中,作为主要角色之一,把不同时代中华优秀青年儿女为了和平、为了祖国,勇敢地与邪恶进行斗争的众多影视形象演绎得有声有色,为自己的母亲、大舅当年的英勇行为、壮美历程做出了完美的注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