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日前发布一项调查,通过线下访问了1026名未成年人的家长,其中80.7%的家长呼吁严格把控未成年人动画片尺度。调查选取了21部有代表性的未成年人动画片,发现暴力犯罪元素较多。
在一些家长看来,幼儿尚没有辨别是非能力,容易受动画片负面因素的影响。也有人持反对意见:“这个世界本来就不是只有真善美,动画片呈现真实没有问题,关键是家长要加以引导。”
暴力元素藏在不经意间
“我家大女儿动不动就说要把妹妹打扁,踩成一个平面,后来我才知道她是看动画片学来的。”市民许女士有两个女儿,她发现孩子看的动画片里,有动画人物被踩成“纸片”后再恢复的情节,“儿童动画片卡通化甚至美化暴力情节,会让孩子缺少对暴力的认知。”
市民秦先生的儿子最近缠着他要买“宝剑”,后来他发现儿子跟同小区的孩子一起玩时经常拿玩具刀剑“对战”,甚至有孩子的玩具刀剑是金属制成的,“这些对战玩法,很多孩子就是从动画片里学来的,玩具刀剑也是片中道具。”
2013年4月7日,广东深圳的一个5岁女孩模仿某动画片中的场景,手里拿着雨伞从6楼跳下致身上多处骨折。近年来,孩子模仿动画片情节造成自身或他人伤害的新闻时有耳闻。有媒体报道,5岁孩子帅帅(化名)模仿动画片中“红太狼”,拿着玩具平底锅见人打人,见物砸物;一名4岁男孩学奥特曼从8楼家中试图“飞起来”,造成重伤。
关键是家长对孩子的引导
“这个调查本身带有一定偏见。”市民涂先生以调查中出现的《迪迦奥特曼》为例称,这是1996年推出的动画片,是80后、90后看的,现在的孩子看的已经不是这一部了。在涂先生看来,过去的儿童动画片如果以这样苛刻的眼光来看,更不适合儿童观看,“《黑猫警长》里有拟人化的螳螂吃丈夫情节,《葫芦兄弟》不仅有暴力还有酗酒,《哪吒闹海》有自杀情节。但不能否认这些动画片是经典的,不同年龄的观众看这些动画有不同收获。”
在一些市民和网友看来,关键的问题是家长对孩子的引导。“好多家长把动画片当保姆,给孩子看动画片自己就可以玩手机。”市民方女士说,孩子不是成长在真空环境里的,同样,动画片里也不可能全是纯粹的善,有真善美必然有对立的假恶丑。家长在孩子看动画片时应利用动画片,告诉孩子是非对错。
市民李先生的孩子非常喜欢奥特曼系列动画片,李先生每次都会陪孩子观看,并且看完后会跟孩子复盘剧情,告诉孩子奥特曼为何要打怪兽。“动画片引起了孩子对宇宙的兴趣。他问我奥特曼的故乡‘光之国’是不是真的存在,我跟他说很可能存在,但人类目前还没发现。他就说他想长大了去探索宇宙。”
动画片创作不能墨守陈规
“我现在最担心的问题,是孩子没有合适的动画片看。”市民常女士发现,一般视频网站推荐3至5岁孩子看的动画片,自己4岁的女儿不要看,反而对网站推荐的5至7岁的动画片更有兴趣,“现在的孩子成长环境很开放,动画片创作如果还墨守陈规,一味说教,恐怕孩子都不愿意看了。”
不过,观看“超龄”动画片又让一些家长有了新的忧虑。市民陆先生8岁的儿子已在看《斗罗大陆》这样的成年动画片了,对片中女性夸张的身材和暴露的穿着“十分好奇”,这让陆先生感到尴尬。
“国外很多动画片一开始就是为了推销玩具而诞生,比如《变形金刚》。”秦先生坦言,如今部分动画片也有“带货”功效,对动画片的道具应更注意,“很多孩子喜欢动画片里的刀、剑、枪一类的‘同款’,商家上新也很快,但有些玩具就是不适合孩子玩。”
在一些业内人士看来,为儿童制作的动画片,应进一步了解如今孩子的生活环境和生存状态,不能一帮大人关着门拍脑袋,也不能按照过去印象中的孩子来做动画,而是要从孩子身体适应的动画片时长、色彩、镜头变化的角度和有利于心灵健康的角度来推出儿童动画片,同时也应将家长辅导、拓展的空间纳入其中。
作者:简工博
来源: 解放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