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湃,原名彭汉育,1896年出生于广东省海丰县的一户大地主家庭。
彭家有佃农一千多,每年仅佃租就能收入千余石,即使彭湃什么都不干,也能当个享受着优渥生活的富家少爷。
但是,从古至今,无论家国兴盛、还是山河破碎总有些人秉承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信念为国家和天下人鞠躬尽瘁,彭湃正是是其中一员。
少年时期,目睹了父亲压榨佃户、佃户被兄长催租,彭湃很是不满,他不明白为何农民终年辛劳却缺衣少食,而富人不用劳动却能丰衣足食。
青年时期,目睹了农民卖儿鬻女,哀鸿遍野,彭湃很是悲愤,立志要为解放农民而奋斗终身。
如何解放农民?彭湃认为只有国强才能民富。
如何令国家强盛?彭湃认为战争只会给农民带来更加深重的灾难,维新改革才是救国救民的良途。
明治维新令日本迅速崛起,击败沙俄更是让日本跻身列强,因此,当时包括彭湃在内的许多寄希望于通过维新改革来救国救民的有志青年都会选择前往日本留学。
1917年夏,彭湃启程奔赴日本寻求挽救民族危亡、救国救民的真理,到达东京后,他将自己的原名彭汉育改为大众熟知的彭湃,希望自己能够像“浩瀚的大海那样澎湃,去冲刷那旧社会的污泥浊水”。
带着对国家和人民深深的爱,彭湃刻苦学习,很快克服了语言障碍,于1918年初考入东京早稻田大学政治经济科,他希望通过这一学科总结清末“百日维新”的失败教训、吸取日本“明治维新”的成功经验,以便学成归国后能更好推行维新改革。
彭湃入学后不久,段祺瑞政府于1918年3月25日签字接受了丧权辱国的《中日共同防敌协定》。
彭湃获知此事后无比愤慨,平时不喜欢照相的他破天荒邀请留日同学黄霖生、陆精治一起合影一张,并在照片上题词写道:“民国七年中国军事亡国协定被迫签订之日,特摄此照片,以示国仇之不忘。”
1918年5月7日,适逢“五七国耻”(1915年5月7日日本政府向袁世凯政府发出了要求其接受“二十一条”的最后通牒,5月9日袁世凯政府接受了“二十一条”中的部分条款,所以“五七国耻”也称“五九国耻”)三周年之际,新仇旧恨一起,积攒在留日学生心中的耻辱和愤怒瞬间爆发,包括彭湃在内的留日学生举行大规模集会纪念国耻。
留日学生的正义之举引起了日本军国主义者的仇视,他们害怕针对中国的阴谋破产,便授意军警逮捕和侮辱参与集会的学生。
为了抗议暴行、捍卫尊严,包括彭湃在内的3000名留日学生罢学回国。
彭湃等留日学生的壮举赢得了中国广大人民的一致支持,但是奴颜屈膝的段祺瑞政府却唯恐得罪日本,不仅不支持他们,反而还威胁取消学籍强迫他们返回日本继续留学。
十年寒窗苦读方才换得一个赴日留学寻求救国救民真理的机会,一旦学籍被取消,势必前功尽弃,在日本军警的暴行面前都没有低头的彭湃等留日学生只得向段祺瑞政府低头,再度赴日求学。
再度赴日后,彭湃陷入了短暂的迷茫期,段祺瑞政府的所作所为使他对维新改革感到绝望,他不知道到底如何才能救国救民。
幸运的是,俄国“十月革命”的爆发和马列主义在日本的传播成为了彭湃的指路明灯。
1919年9月18日,彭湃参加了早稻田大学进步师生组织的专门研究社会主义学说的“建设者同盟”,该组织尤为注重结合理论和实践研究农民问题、农民运动。
此后,彭湃一边通过学习《共产党宣言》、《社会主义问题研究》等著作来丰富自己的理论知识,一边通过深入农村研究日本的农民运动来积累实践经验,为将来回国领导、开展海陆丰农民运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921年5月,彭湃回到祖国,随即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致力于通过开展农民运动来实现解放农民的理想。
彭湃此举令彭家炸开了锅,彭家是当地有名的大地主,财富和地位均建立在剥削、压迫农民的基础上,所以,彭湃的母亲骂他是“败家子”、彭湃的兄长甚至要杀了他才解气。
来自家庭的阻力并未改变彭湃“解放农民”的初心,他经常到田间地头与农民交谈,希望能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开展农民运动。
只是,态度诚恳想要与农民交谈的彭湃却总是遇到态度冷淡的农民。
通过分析和找人打听,彭湃找到了原因所在:身穿洋装、说话文雅使那些农民误将他当成前来催捐的官吏,因而与其说不了几句话就敬而远之。
于是,彭湃想出了新的办法,穿着朴实的衣服趁农民们休息的时候与其攀谈。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有十几个农民跟彭湃成了熟人,有数十个农民成为了他演讲的听众,可是没过多久,这些农民就开始有意避着他。
彭湃经过一番调查,方才得知是当地的一些豪绅地主害怕他所推动的农民运动会使农民反抗剥削、压迫,便故意制造并到处散播他是“精神病”的谣言,许多农民对谣言信以为真,果然开始远离他。
接连的打击并未令彭湃灰心,他积极的向农民请教方式方法,终于从几位年轻农民口中得到了农民不愿与其多交谈的真正原因:“农民不得空闲”、“先生(指彭湃)的话太深”、“没有熟悉的人带你去”。
此后,彭湃常与这几位年轻农民趁着农闲之时深入乡村宣传自己解放农民的主张。1922年7月29日,彭湃创办的全国第一个农会——赤山农会宣告成立。
尽管农会成立之初仅有6个人,但在彭湃看来这无疑是农民运动向成功迈出了一小步。
当时,许多进步人士十分不看好农民运动,他们认为文化水平有限、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无法成为革命的中坚力量,所以,彭湃迈出的一小步实际上却是全国农民运动向成功迈出的一大步。
彭湃的积极宣传使越来越多的农民意识到联合起来反抗剥削与压迫的必要性,两个多月后,赤山农会的会员增长到五十余人。
这让彭湃意识到长期遭受压迫和剥削的农民具有强烈的反抗意识,只要善加组织、引导,中国的农民运动势必蓬勃发展。
果不其然,1922年底,海丰县大多数农村都成立了农会,会员多达十万人。
1923年元旦,海丰县总农会成立,彭湃被选为会长。
农会的发展壮大引起了当地地主豪绅的恐慌,他们成立“粮业维持会”与农会对抗,并寻找各种借口刁难入会农民。
在彭湃的领导下,经过半年的努力,海丰县总农会在同地主豪绅的斗争中取得了胜利,农会在广东省遍地开花。
1923年7月,广东省农会成立,“粮业维持会”自行解散。
1924年,彭湃在广州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26年1月,彭湃撰写的《海丰农民运动》一经发表便引起了轰动,成为中国农民运动者的必读著作。
1927年4月,毛泽东撰写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出版书名为《湖南农民革命一》)出版发行,瞿秋白为该书所作的序言中彭湃跟毛泽东齐名、均被冠以“农民运动的王”称号。
彭湃能跟毛泽东齐名,充分证明了他对中国开展农民运动的杰出贡献。
1927年11月,彭湃领导海陆丰农民取得了第三次武装起义的胜利。
1927年11月21日,彭湃创建的中国第一个苏维埃政权——海陆丰苏维埃政权正式成立。
1929年8月24日,时任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农委书记兼江苏省军委书记的彭湃在时任中央军委秘书白鑫位于上海的家中主持召开江苏省军委会议时,突遭大批国民党特务包围,彭湃被捕入狱。
事件发生后,原本要参会却因临时有事幸运的躲过一劫的周恩来和负责特科的陈赓通过秘密渠道了解到,彭湃是被早已背叛革命的白鑫出卖的。
彭湃被捕后,遭到了国民党反动派惨无人道的严刑拷打,手足俱折、身无完肤,晕死多达九次,但他仍然坚贞不屈,无计可施的国民党反动派遂决定于8月28日将彭湃押往淞沪警备司令部杀害。
陈赓通过打入敌人内部的我党秘密特工杨登瀛获知这一消息后,立即报告给了周恩来,周恩来主持召开紧急会议,制定营救方案。
8月28日清晨,周恩来、陈赓率领20余名特科队员假扮成拍摄电影外景的队伍埋伏在咋送彭湃的必经之路枫林桥,但是由于擦洗涂抹在枪支上的黄油耽误了时间,导致营救行动功亏一篑。
1929年8月30日下午,彭湃于淞沪警备司令部内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
彭湃是跟毛泽东齐名的“农民运动的王”,在党内有着很高的威望和影响力,他的牺牲无疑是我党的重大损失。
彭湃就义后,周恩来悲愤万分,向特科下达了针对叛徒白鑫的“绝杀令”。
国民党反动派为从白鑫身上榨取更多的我党机密,在白鑫居住的公馆周围部署了大批军警、特务,使白鑫居住的公馆变成了特科锄奸队员的“虎穴”。
1929年11月11日深夜,陈赓率领特科锄奸队员深入“虎穴”,乘白鑫转移藏匿点之机一举击毙了叛徒白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