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段历史,被我们遗忘。
2011年中国大陆大型制作《中国远征军》,再现了一段沉重的历史。中国军人为捍卫南疆国土抛头颅洒热血的壮烈史诗,慷慨赴国难,热血谱壮歌。
在祖国的滇缅边陲,远山含黛,松柏苍翠,腾冲粉墙黑瓦,汹涌澎湃的澜沧江,斑驳累累的功果桥,几乎寻不到遗迹的滇缅公路,却是当年中日双方抢时机,拼兵力,誓死都要抢占的重要战争交通要道。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日军攻占我国,1938年1月,战争由东南沿海平原向西南高山地带延伸,国民政府开始修筑险峻的滇缅公路。
1941年珍珠港事件后,中、美、英结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同盟国。为了加强中国的抗战,美国积极地促进国共合作。1941年《共同防御滇缅路协定》签订,中国远征军挥戈入缅,进抵云南中缅边境。
一场大战引爆,日军的残暴,三国联盟中,美国的狡诈善变,英国的治军无方,勾心斗角,尔虞我诈,杀机四伏的滇缅战场,一寸山河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兵。山河悲壮,铁血悲歌。
既赴战场,生死何妨?英雄莫问出处,功成何惧白骨。
中国远征将士抱着必死的决心,慷慨赴难,直捣黄龙,“不破楼兰终不还”。
1. 英雄将领“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中国远征军》全景式展现了滇缅战场的残酷厮杀,场面浩大,气势开阔,战场的千军万马,既有英雄的慷慨赴义,也有小人物在大战争环境下炼就的忠肝义胆,该剧以“全景缩写—近景放大”的写法,从远到近,从面到点的切换,描写从戴安澜、韩绍功等将领出生入死,舍生取义的英雄气概,也从小人物在战争洗礼中的成长,从懦弱到英勇,从自私到伟大的转变,铸就了铁血的军魂,壮烈的悲歌。
战争中,伟大人物的榜样,战争烤炙下的人性,正义感召下,铁血召唤,催生了无名的英雄,弱小的心灵也成长为坚强勇敢的大树。
中国远征军十万大军,该剧中撷取出身不同、个性不同、追求不同的人物,集中展示了国民党军队下层军官和士兵的缩影,复原了那些尸骨无存的无名老兵的精神风貌。
1942年同古保卫战,一代名将戴安澜率领200师全体官兵坚守阵地,勇猛还击。孤军作战,后援困难,但师长戴安澜决心誓死抵御到底。这位儒雅英俊的将领,他的领导魅力带动了无数人愿意跟他慷慨赴死。
他在致夫人王荷馨的信中写道:“余此次奉命固守同古,因上面大计未定,后方联络过远,敌人行动又快,现孤军奋斗,决心全部牺牲,以报国家养育。为国战死,事极光荣。”他带头立下遗嘱:只要还有一兵一卒,亦需坚守到底。如本师长战死,以副师长代之,副师长战死以参谋长代之。参谋长战死,以某某团长代之。
全师各级指挥官纷纷效仿,誓与同古共存亡。在敌人猛烈进攻下,伤亡惨重,掩体被毁。戴安澜指挥将士利用残垣断壁、炸弹坑继续抵抗。他还采取百米决斗术,等攻击的敌人到达50米处时,才从战壕里一跃而出,或用手榴弹集中投掷,或用刺刀进行肉搏。
同古保卫战历时12天,200师以高昂的斗志与敌鏖战,以牺牲800人的代价,打退了日军20多次冲锋,歼灭敌军4000多人,俘敌400多人,狠狠重创敌人,打出我国国威。
戴安澜是二战中第一位获得美国勋章的中国军人。
剧中主人公韩绍功,多次打败过日本最强悍的王牌部队。第一次与日军18师团相遇作战,韩绍功率机枪连坚守阵地,面对敌军几十倍兵力和炮火,他英勇无惧,与日军展开殊死搏斗。
韩绍功率领全连剩余官兵与日军展开了最惨烈的肉搏战,追击敌军时,他腿部负伤,血流如注,他叫一位排长解开绑带,绑住自己伤口,然后挺身站起来大呼:“湖南骡子决不投降!弟兄们,杀呀!”随着他的喊声,全连官兵奋力拼杀,再一次打败敌人。
日军占领上海后,日师团司令默默地站在中国战士们誓死保卫过的阵地上,双手合十,为战死者祈祷,并下令立石碑一块,上书:“遇华军最激烈的抵抗于此 ”。他的威名令人闻风丧胆,每次交战都打败118师。
剧中用美女罗星对英雄的爱慕,从侧面展示了英雄的伟岸和高尚形象。罗星是战争中令人眼前一亮的美女,她深受韩绍功的吸引,被他深深打动。为韩绍功写了多封情书。后来情书还被韩的属下战士们珍藏,传诵,美女对英雄的爱慕催生了美好的人性情怀,韩绍功忙于军务,一心杀敌,心无旁骛。而战士们读着美女的情书,却更加深了对英雄的爱戴,强烈了报国的热忱。
2. “将军百战死,壮士无人归”小人物在战争洗礼中脱胎换骨
大秦、李克己、姚二林、木匠……他们以饱满生动的不同形象吸引观众的视线,副连长秦大岭一口东北腔,他善良诙谐,却又几分粗鲁仗义,忠心耿耿追随团长韩绍功,南征北战,生死与共,喜欢搞乐子,却又有着担当的基层军官;营长李克己是历史上的真实人物,常挂嘴边的口头禅是陕西土话“怂样子”,于邦战役中,他所在的营被日军包围,背靠一棵大榕树坚守34天,终于等来援军,里应外合消灭了敌人(史料实际比剧情更吸引,据说坚守战中一群猴子声东击西,无意帮了部队的忙,李营长还给猴子们奖励罐头,为残酷的战争增添了幽默的一笔。后人将榕树所在地称为“李家寨”);憨厚胆小善良的农家娃姚二林,想当逃兵差点被枪毙,后来他改名姚四木再回战场,经历了战火的洗礼,愈战愈勇,终于成长为一位真正的战士,后来他英勇献身,却再也无法实现开药铺和娶媳妇的愿望。
绰号“木匠”的阻击手李木生,是大秦嘴里的“老兵油子”,牺牲时,鲜血染透了他怀里揣着的一块的花布,那是他留给媳妇的……
这些鲜活的生命,他们熟悉的音容笑貌宛正,却都一一离去了。留下他们的忠魂,热血映红了国旗,铸就了山河如铁。
真的勇士,在战斗中强大,战胜自我,直面惨淡的人生,正视淋漓的鲜血,为国捐躯无所惧。
3.战争最大的痛,莫过于以无辜的死,撕开战争可怕的面纱
英雄宁愿热血洒战场,不愿客死他乡。整部远征军战争史中最悲情惨烈的部分,莫过于兵败野人山。
第一次远征失败后,第五军军长杜聿明率部从胡康河谷撤退回国,野人山,就是令人丧胆的死亡之乡。3万多远征军将士不得不踏上归途,走进这片吃人的森林。但是这些青春鲜活的生命,终走不出这片魔鬼之地。
战争最大的痛,莫过于枉死。多少生命埋葬在那片神秘的原始森林中,成为孤魂。本剧用很大的篇幅,展现这场惊心动魄的人间悲剧,那种的惨烈,是深入骨髓的毛骨悚然。
胡康河谷,位于缅北,山高林密,雨季泛滥,人迹罕至,缅语称为“魔鬼居住的地方”。剧中以点及面,以女战士杨文的视觉展开,她带领四名女卫生员,落伍了,她们试图追赶大部队,开展了一段生死历程。
镜头缓慢推进,她们渐渐深入野人山腹地。漫山荒野,处处是死亡和绝望,万千将士的累累白骨堆砌,路向前方延伸,没有尽头,树下一排排摆放整齐的枪支,又说明多少战士倒下,尸骸成山。
饥饿、暴雨、蚂蟥、疟疾、伤病,让无数战士生命被吞噬。传芝迷路葬身丛林,身染黑热病的天心,为了不拖累战友,跳崖自杀。重伤的廖班长开枪自尽,活泼开朗的李兰瘴气中毒,死前她竭力想抓住杨文的手,却终于无力地松开了。
吃人的森林,却依然有着蓬勃的生机。清晨,太阳透过茂密的丛林缝隙射进来,似乎看到了生和希望。但是镜头下,四名可爱的女兵如朝露般的身影,却在光影下消逝,她们再也不能回来。
这些可爱的女兵,她们与无数年轻人一样,有着单纯美好的梦想:“如有来世,我愿化作一滴雨,只看这世界一眼,因为短暂,更想留恋。”人走了,那颗鲜活的心,却依然跳动着希望和活力。
电视剧从人性心灵的角度,以人的视觉,为这曲山河变色、草木同悲增添了悲凄的色彩,她们曾经的温柔,生命的温度,仿佛依然在眼前。这情景,更加催人泪下,让人痛彻心扉。
撤退野人山之前,一千多名重伤病员,他们已无力归故土。前路崎岖、后敌追杀,为了大部队的撤退,他们选择了集体自焚。军长杜聿明当时泪流满面,跪地磕头。——这是历史上真实的一幕,也是远征军最为凄凉悲壮的一笔。
在战争中,生命如蝼蚁。但是那曾经跳动的热度,那报国的热忱,永远铭刻在人们心中。
山河犹在,忠魂千古。
剧中有一幕,士兵们为牺牲的战友集体放灯的场景,一盏盏烛火摇曳的小星星灯,静静地浮在河上,漂向远方,告慰亡灵……
关于战争
这部剧以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太平洋战场上中、缅、印战区为背景,以韩家三代人的命运为主线,将国际战场、中国大后方、敌占区和国共两党的抗战壮举联为一体,再现了全民抗战,国共两党团结抵御外侮的壮丽图景。
中国远征军是中国与盟国直接进行军事合作的典范,也是甲午战争以来中国军队首次出国作战。1943年10月至1945年3月,中国驻印军和中国远征军在缅北、滇西反攻中,收复缅北大小城镇50余座,收复滇西失地8.3万平方公里,共歼灭日军4.9万余人。中国军队也付出了重大牺牲,伤亡官兵约6.7万人。
第一次入缅作战失利,远征军参谋团团长林蔚在所写的报告《缅甸作战经过及失败原因》中,痛陈了英方对缅甸作战中给我军造成的不利影响。
林蔚指出,我远征军失利有三大主因,分别是:主力的第5军和第6军入缅动作过慢,以致错失战机;英方毫无全局谋划,无作战方案,而又要求我军逐次用兵,不能集中力量;英方对我军的胡乱指挥。报告中指出,这三大败因,都跟英国人脱不开关系。
三国联盟,各为利益,国军只能用生命为英军的狡猾无能和美军的贪婪买单。
当时驻缅甸英军和印军无法阻止日本前进的步伐,要求中国出兵,但是中国军队进入之后屡屡遭到英军和印军的陷害。部队的三分之二死于疾病,最高长官杜长官都差点死于疟疾。英军是国际公认的逃跑军队,战斗力很差。他们贪生怕死,将领无能,临场撤退,严重拖了战争的后腿。
在艰难的情况下,中国军队英勇的将领带领战士们杀出一条血路,缔造了战争奇迹,取得了同古保卫战、斯瓦阻击战、仁安羌解围战、东枝收复战、反攻缅北等巨大胜利,谱写了一场保卫中国的战争壮歌。
中国远征军用热血和生命书写了抗日战争史上极为悲壮的一笔。
有人说:抗日不是某个国家领导人个人的抗日,远征军也不是杜聿明、孙立人、戴安澜自己的远征,那数十万微不足道的抗战个体的记忆,不会也不该永远那么微不足道。
远征军滇缅抗战的那段历史、那片战场、那支军队,连同所承载的惨烈、悲壮、荣耀,一并被尘封六十余载,成为沧桑岁月里的一块无字碑。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投降。“在我们辽阔、顽强、离乱凋零的国土上突现出空前的欢腾。整个中华民族浴火重生的狂喜,终于战胜强敌的欢乐,和告慰忠灵的哀荣。那一刻,无论在重庆还是延安,所有军人的眼中都啜着同样的泪水,誓言流血不流泪的汉子们相拥着喜极而泣。所有军人前额上都缀着同样的帽徽,那颗青天映衬下棱角分明的白色太阳,是中国军人的标志与胜利者的光荣。”
孙立人将军不无动情地说:“胜利来之不易!在你从梦中醒来,总会感觉到‘伟大’二字!”
无论是昔日白骨埋荒冢的10万忠魂,还是而今已风烛残年的零落老兵,都应该得到我们最深的缅怀、尊重与致敬!
“我生国死,国生我死。”中国军魂,浇铸山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