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苏网讯(记者/李慧 摄影/蔡嘉欣) “思前想后柔肠百转,前世造定今世缘。”11月28晚,京剧《凤还巢》在南京·江南剧院喜庆开锣!这部梅派传统大戏的上演,让观众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充分感受了一把国粹魅力。
京剧《凤还巢》又名《阴阳树》、《丑配》,是齐如山根据清宫藏本《循环序》改编,并由梅兰芳先生于1929年在北京首演,是梅派代表作,其人物塑造体现了梅派端庄典雅的艺术风格。该戏情节巧妙,行当齐全,诙谐逗趣,是一出热闹的“栓角儿”戏。
【剧情简介】
《凤还巢》全剧的故事主线围绕着穆居易、程雪娥这一对才子佳人的姻缘徐徐展开。
明朝末年,侍郎程浦告老还乡。生有二女:夫人生女程雪雁,貌奇丑;次女程雪娥为侧室所生,美貌聪明,程浦爱如掌上明珠。程浦与皇族朱涣然游春,遇故友之子穆居易。程浦喜穆居易翩翩少年,欲与雪娥择婿,夫人却欲将雪雁许给穆居易。
程夫人为貌丑亲女雪雁定下夺夫大计:程浦寿辰,穆居易来拜,留宿书馆。入夜,夫人命己女冒雪娥名去书馆会穆居易。穆居易见其丑,误以为程浦骗婚,连夜逃去。
垂涎雪娥已久的皇族朱焕然,得知穆居易逃去,乘机冒穆名来程家迎娶。夫人信以为真,即以雪雁代嫁。洞房中,两人发现全是冒名顶替,虽后悔莫及,却有苦难言。
穆居易讨贼有功获元帅替其与雪娥完婚,洞房中,见雪娥貌美,大喜。雪娥却因穆居易拒婚,委屈非常,在穆居易一再谢罪之下,才转悲为喜,二人喜成佳偶,终谐伉俪。
值回票价!三位梅派青衣同台传承经典,
观众直呼“这场看得太过瘾!”
梅兰芳先生曾不止一次说过:“演戏除了演得像以外,还要演得美。”
在《凤还巢》中,程雪娥典雅俏丽、沁人心脾,用如诉如歌的表演尽显主人公睿智坚贞的性格;穆居易将受惊、失落、惊喜等多种情绪的转变巧妙呈现;洪功通过做媒与查证,在老成稳练中显现幽默潇洒;程雪雁以谐趣盎然的表演讨得彩头连连;朱焕然同显诙谐机趣;程浦厚重练达;程夫人偏颇存私;周监军则爽朗激越。
梅派唱腔醇厚流丽,感情丰富含蓄。尤其是女主程雪娥的几大段唱腔华丽别致、明快跌宕、是梅派唱腔中广为流传的著名唱段。本场演出由来自江苏省京剧院的三位梅派青衣李亦洁、朱青、董晶携手同台,共同演绎“程雪娥”一角,实为难得。
首先登场的是由朱青扮演的“程雪娥”,扮相端雅大方,艳光照人。在台上的一招一式张弛有度,极有章法;一双秋水,运用灵活,眉宇间尽显温柔个性。
△ 程雪娥—— 朱青(饰)
第二位董晶的“程雪娥”台风大气、沉稳,唱念字正腔圆,韵味浓。充分表达出人物深沉、细微的内在感情。
△ 程雪娥—— 董晶(饰)
最后一位登场的“程雪娥”便是国家一级演员—— 李亦洁。其扮相秀美靓丽,嗓音宽厚清丽,唱腔“梅韵”十足,充分体现了梅派艺术的隽永特色。三位梅派青衣演员逐一登场,现场观众直呼“看得太过瘾了!”
△ 程雪娥—— 李亦洁(饰)
李亦洁表示,程雪娥这个角色对未来夫君一见倾心,时而满面春风好似绽放的花朵,时而面带娇羞如醉了的海棠。随着剧情的推动与发展,少女从欲嫁意中人的喜悦和甜蜜;到好事生变、抱憾终身的失落和愁闷;最终误会化解、圆满婚配时的娇羞和珍惜......
要想把这个角色一系列心境的变化和性格都能生动表现出来,无论是回眸含情的眼神,还是轻盈柔美的身段都是对演员的极大考验。
皆大欢喜!看了这场戏,
什么忧愁烦闷全一扫而光
如果你有兴趣听一出京剧,却又担心听不懂台上“咿咿呀呀”拖着长腔唱半天,那不妨来试一试《凤还巢》吧。该剧情节上矛盾重重却不紧张、误会巧合构成幽默诙谐、平淡轻松不失谐趣,最重要的是它有一个皆大欢喜的结局!可以说,真正是一部才子佳人终成眷属的“轻喜剧”。
整出戏句句有包袱,处处是笑点。特别是程雪雁、朱千岁两个丑角,让该剧喜剧色彩十分浓郁。
大小姐程雪雁可以说是剧中最大的笑点,其每一句台词、每一个动作都让人忍俊不禁。程雪雁五大三粗、豪气干云,像一个大扑棱蛾子忽扇忽扇上场,仅是刚露面还未发一语,人们都憋不住笑从中来。
当朱千岁冒名穆居易满心欢喜地迎娶回以为是绝色佳人雪娥,却不料在“洞房花烛之夜”发现自己娶回的竟是雪娥的姐姐——奇丑无比的程雪雁时。两人洞房相见,分外“惊艳”。一个偷嫁,一个偷娶,真真的天生一对欢喜冤家呀。这一出“二丑争斗”就像传统相声剧一样,让观众捧腹开怀。
不忘初心!演员最终还是要回馈观众,
更希望能带起年轻一代
像很多对京剧这份事业有着深深认同的演员一样,李亦洁充分发挥了京剧行里“传帮带”的精神,总想着能多拉年轻演员一把。
就好比这场《凤还巢》演出,李亦洁表示,“程雪娥这个角色一般来说是一个人演全场,本次演出起初也是安排由我来主演。但这次的京昆艺术节作为江苏的一个大型活动,我们京剧人都感到非常开心和兴奋的。考虑到现在团里的年轻演员,虽然也有演出,但像这样的展露机会还是比较少。《凤还巢》毕竟是梅派的一个传统剧目,也需要传承,正好可以给几位唱梅派的年轻演员一个机会。所以,我就建议一个角色由三人来演,也是希望能让更多的观众来来看年轻演员的风采。”
舞台上虽然是一张张青春靓丽、神采飞扬的面孔,然而剧场内回响的,还是那一脉相传的悠扬唱腔。
也有很多人说她“该拿的奖都拿了,回家歇着拿工资多好,何必还要忙活这些”。但李亦洁从没有这么想,“演员不应该是冲着奖项而努力的。既然学了梅派,就要学梅先生不断进取的精神。”除了个人的艺术追求,另一方面,李亦洁也觉得,“江苏在你身上花了这么多钱培养你,不是让你拿了奖就回家休息的。你应该回报社会,排出更好的节目,反馈给大众,反馈给培养你的江苏。”
谁说年轻人不看戏?
“我手机里的戏迷群都是年轻人!”
传统艺术,如何吸引年轻人的目光?
问到这个问题时,化妆间里一位老演员说,“很多年轻人之所以和京剧离得远,是因为他们没有静下心来好好看过一部京剧。”
在后台,记者碰巧遇见了一位李亦洁老师的忠实戏迷。她年纪不大,看过的戏却不少。今年20岁的晓雪骄傲的说到,“我听戏已经有7、8年啦!”至于当初是如何入了京剧的“坑”,那还得从多年前李亦洁的一部《花蕊》说起。“起初我听戏,也和大多数人一样觉得京剧听起来太拖沓。但看了那部《花蕊》之后,我没想到原来并不是所有的戏都是一样的。后来,随着接触的戏剧越来越多,看的听的多了之后,就会渐渐发现,其实戏剧也可以是多姿多彩,轻松愉快的。”
临分别时,晓雪仿佛突然想到什么,特意告诉我,“真希望大家现在能改变对年轻人看戏的想法!谁说我们年轻一代就不看戏了呢?我手机里有好几个戏迷群,里面可都是和我一般大的朋友,甚至更小的都有呢~”
是啊,这个快节奏的时代,大步流星似已成为生活常态。可到了戏院,眼瞅着台上那梅角儿一出场,个个脚不离地轻轻揉动,兰花指缓缓悬腕而至,身段婀娜摇曳,笑不露齿莞尔迷人,言不高声落落大方。这样一个窈窕淑女如诗如画般映入眼帘,与戏曲绝缘的年轻观众还能不为之赞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