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2019年5月,历经 6年加固装修的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以下简称军博)二楼轻武器展厅部分开放。其中军用刀剑展览陈列位于二楼环廊南侧。笔者于5月18日世界博物馆日前往参观,遂成此文。
军博对军刀的认识为:“军刀作为一种手持冷兵器,是军人用的各类刀的统称。长度宽度和形状不等,单面或双面刃,刀柄常配有护手。步枪的出现使其失去原来的军用价值,现在多以配饰的形式出现。”而装修加固前的军博刀剑展陈,往往被国内外刀剑收藏界视为诟病,原因不外有二:保养不力和标牌错误较多。造成这两项原因一是因为征集上来的刀剑本身就却乏保养,征集后也没人整理。二是当时信息闭塞,人才匮乏,刀剑展览疏于管理。新加固装修开放后的第二个问题得到了比较好的解决。标牌的错误明显减少了。多数刀剑出鞘陈列,比较方便参观。
本文则主要介绍军博所展示在抗战时期我军缴获的大量日本刀剑。军博的日军军刀按外装型号排列,虽然从专业的角度看仍然存在些小问题,但不能不承认军博刀剑展陈建设已经逐渐走上正轨。军博展陈缴获日本刀分为军刀和武士刀两类:军刀:按使用级别分为军官刀和士官刀。日本军官使用的军刀又分旧军刀和新军刀。旧军刀是指明治—大正期间仿制西洋刀剑外装的(明治)八年、十九年式军官(日文汉字写作士官)刀,分指挥刀和实战刀两种。指挥刀比较细弱,刀条宽2厘米左右,长度不等,笔者个人认为军刀长度是和使用者身高有关。机制指挥刀没有经过折叠锻打及淬火,使用西洋钢条一体锻造,有的刀刃上以电镀假刃纹作为装饰。旧军刀佩带明治四十五年式刀绪。刀绪分略绪和正绪。正绪是黄色金属丝编织用于礼仪,略绪是黑色棉线编织战场使用。旧军刀以刀绪形制和刀柄背金花饰区分尉、佐(校)将等军阶。下为非实战指挥用尉官刀。
旧军刀实战刀条部分使用较为宽厚的机制刀条,开单槽(日文汉字为棒樋)减重。也有使用日本古刀期的刀条或明治、大正期间新制手工刀条。相对新军刀而言,明治-大正的旧军刀更注重礼仪性。下为实战骑兵用佐官刀。
新军刀则是昭和时期的仿日本传统刀装的陆军的九四式、九八式和三式及海军的太刀型刀装等。新军刀的官阶主要以刀绪区分。这点军博集中展示并标注明了,较比过去而言相当有进步了。
下为新军刀九四式带佐官绪。
新军刀的外形来源于日本镰仓时代(1185—1333年)的兵库锁太刀,是日本军人恢复古代武士面貌的精神象征。
军官刀是军官私人根据规范购买而非配发,所以新旧两种军刀一直混用至1945年日军投降。历史照片中也常能看到佩带不同制式军刀的日军军官出现在同一场景。
应该注意到的是,除了机制刀外的旧军刀和新军刀,都是指的是按规范制作的军刀外装,而手工刀条是可以自由选配的。日本刀,刀是刀,装是装,这完全是两个概念。很多人误认为官阶越高刀越好,其实将官刀装中可能会装廉价机制条,尉官刀装中装也许会有较好的武士刀,这样的情况也是很多见的。另外,部分军友简单的认为,日军刀装里配装的是家传在铭古条就是好刀的观点,其实是错误的。因为家传古刀在日本武士家族中并不罕见,而年代久远、历经多次磨砺的日本刀性能会衰减。除早期的个别靖国刀,作为消耗品的军刀通常不会选用太好的刀条。就算在日本狂热的“军刀报国”的口号鼓舞下,军方发现征集到的名刀也会不轻易作为军刀使用,而是多半会退回原主。新军刀也是分指挥刀和实战刀。存世的新军刀指挥刀也是细弱的机制条但数量比较少,军博没有收藏展示,从略。本文主要谈新军刀的实战刀:首先谈九四式新军刀,这是日本1934年2月15日通过鉴定定型的军刀外装规范。1934年是日本所谓皇纪2594年。
九四式外装明显特点是有两个佩环。其中后面的第二佩环做成可摘脱型。
在日军穿着礼服时,使用双佩环;在骑兵乘马训练和穿常服时只用第一佩环。1934年到1937年间,带一个佩环的九四式军刀远远看上去,和1938年以后的九八式军刀是没什么区别。下图为1937年穿常服的日军少尉佩带单佩环的九四式新军刀合影。
历史上从没出现过挂三个佩环制式的日军刀,军博加固前后,都有一把三佩环的新军刀展示,这个应该是老佩或者是哪位刀主人DIY的吧。
九四式和九八区别主要在细节。日式新军刀装的主要亮点在镡(日文汉字写作锷),也就是护手。九四式全部使用透镡,在收藏界一般认为用料扎实的大厚透镡是早期的作品。
最早期的94军刀的鞘口(日文称作口金)樱花花叶和中晚期的花叶方向是相反的,刀首(日文称为兜金)和猿手孔采用是分离式状态,这些在军博展陈的军刀中没有体现,这也是正常的,因为最早期九四式存世数量很有限。在1938年(日本皇纪2598年)日军大礼服废止后,九四式军刀彻底去掉第二佩环。演变成我们比较熟悉的九八式军刀。
自1937年抗战全面爆发起,新军刀的需求量大增,日本陆军刀的外装的用材和刃体的质量也每况愈下。如果仔细观察,这些渐变的过程在军博收藏的日本刀上都可以看到。军博轻武器展厅陈列展示九四式、九八式军刀共计34把。其中有军属(文职)军刀1把。
下为带军属刀镡98式军刀
单翼飞轮标华北交通株式会社刀两把(这个以前被军博误认为是空军刀的错误已经更改)不过军官刀挂士官皮绪,如是原配可能是准尉军官佩带。
军博藏九四、九八式刀鞘材质分铁、铝、木质包鱼皮涂大漆、木质包马皮略装等几种,鞘漆颜色有带青茶褐色、茶褐色、朱色等几种。铁鞘按喷涂工艺分有光泽漆和半光泽漆两种。部分正装刀鞘外包马皮防护。铝鞘鞘漆脱落较为严重。
军博展陈三式军刀两把。三式是日军旧日本陆军于昭和十八年(1943年),根据战场上九八式军刀的使用反馈,同时也为了节约成本、简化了九八式上的精美刀饰部件,以更注重实战的一贯卷的卷柄及简约外形正式地登上历史舞台。军博收藏为标准型三式铁鞘黑涂漆。下为军博三式军刀展品,相对九四、九八式而言三式军刀装已经非常简陋了。
军博展陈1937年定型太刀型海军军刀5把,均为黑研出鲛皮卷木鞘,不锈钢刀身。太刀型海军军刀外装分一等装和二等装两种。战争期间的日本陆海军分属不同体系,相对陆军刀而言,战争前后期的太刀型海军刀的变化不大。下为军博太刀型海军刀展示,其中20号刀后缠柄卷、刀首为陆军刀刀首应该是后佩,这个现象在军博加固前的展览就有。
海军刀绪和陆军的不同,不论级别只有一种形制。值得注意的是军博太刀型海军刀编号为19号刀误挂陆军尉官刀绪。这个在历史上是不可能出现的,应该后期收藏中搭配失误。下图为误挂陆军尉官刀绪的太刀型海军刀。
军官刀外还有士官刀(日文汉字写作下士官)最主要供骑兵、 曹长(上士)、军曹(中士)、伍长(下士)使用是配发的机制刀。刀刃采用陆军刀剑钢,油淬。虽然没有烧刃,但坚固耐用。军博展示收藏(明治)三二式3把三二式军刀定型于明治三十二年8月23日。有两个型号:长身型为甲是骑兵专用刀,一直使用到1945年日本投降。短身型是乙,供辎重兵、步兵和宪兵使用。
军博的另一把三二式错误的标注为“中国造马刀”,并胡乱佩了一把俄国刀鞘。(可能是征集来的缴获后改装品。原主人也不知道具体出处)
细节
而这个鞘的主人仍然按加固前的老名字命名为战刀,孤零零的挂在西洋刀剑栏中
这个也难怪,这刀基本未见文字资料。之所以我认为是俄国刀是因为我在实物收藏中见过这样的刀上有俄文字母,在中国东北偶尔会见到这样的军刀。这种刀也并非罕见,老电影《战火中青春》男主人公就佩带这样一把刀。
九五式陆军士官军刀(8把)1935年三二乙被九五(日本皇纪2595年)式军刀替代。九五式陆军士官刀中有稀少最初期型铜柄(鞘后佩)1把,据说铜柄九五只生产了6000把原配的铜柄九五刀,鞘尾没有蹄铁石突。
军博展陈的鞘后配铜柄九五刀
最初期型铜柄和初、中期铝柄、末和最末期木柄的九五式不同,铜柄九五式只有一个猿手穿钉固定刀身,而没有目钉孔。
军博展陈的其他九五式士官刀:初期型铜镡铝柄4把;中期型铁镡铝柄3把。
除制式军刀外军博展陈武士刀6把。其中太刀1把,刀装为丝卷太刀,为日本古代骑兵武将刀装。
打刀5把。按日本打刀的携带方式即摆放方式来看打刀的摆放应该是刀刃朝上的
下图被日本刀剑界誉为“新刀位列上作”的元禄时期(1688-1704年)西海道筑前名刀工信国吉次之子吉包的作品,铭文为“筑前住源信国吉包”,制作年代当为1688-1716年间。
所以,军博的这些打刀都摆反了,不过部分打刀的木鞘被装上挂环覆上马皮革,被当做异种军刀使用,这种装具在日本刀装中叫半太刀装。严格的说九八式军刀也是半太刀装的变形。
除日本军刀外军博的其他刀剑标牌大多语焉不详,如英国的1897式步兵剑,也只能标出英国造指挥刀。
但其实这也挺难为他们的,英国的1895和1897步兵军官刀的辨识区别就就是护手镂空的形状。不知道不瞎写也挺好。军博也就能写出国别写不出型号,这个也不能勉为其难,因为西洋刀剑在中国懂得人更少了。
编后语:六一快到了,本文最大的希望,是诸位冷兵器爱好者届时或未来能带着自己的孩子去参观一下,然后通过本文,大家能在孩子目前显示一下如数家珍、知识渊博的身影,也为冷兵器研究所培养下一代读者……
本文系冷兵器研究所原创稿件。主编原廓、作者冷艳锯,任何媒体或者公众号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