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80年代闯天下拼得是个“勇”字,那么21世纪闯天下拼得就是个“智”字。
80年代,只要有勇气,自己先砸烂自己的铁饭碗,冲到沿海城市,凭借当时的讯息差,就能赚个钵满盆满。
而21世纪不同了,网络时代,一切都透明化了,任何倒手赚差价的方式,不是沦为遭人唾弃的奸商,就是小打小闹的微商。
不过却有种方式,让一切高价看起来合乎常理,并且让人们趋之若鹜。
这就是IP文化。若将IP文化概念具象化,影视剧作品不可不提。
西安作为十三朝古都,拥有者深厚的文化底蕴。作为唐、汉文化的发源地,本应该巧借文化东风,经济再上另一制高点,然而在此的建树却屈指可数,甚至多数都不温不火。
希望以下文章的归整分析,能为西安诸位有识之士提供分毫的思路。
《那年花开月正圆》
“带动单个景点发展”
17年孙俪娘娘拍摄的影视作品《那年花开月正圆》市场大火,观众们在为周莹与沈星移之间的爱情遗憾之际,顺道感受了一把关中文化。尤其是其中逛集市一幕,集中展示关中美食,类似《舌尖上的中国》的拍摄手法,让观众沉醉于剧情的同时,不由大呼:“看饿了!”
▲剧中逛美食街一幕
有这样完美且真实的影视体验,该归功于该剧导演——丁黑。作为陕西人的丁导演,一直钟情于拍摄陕西题材影视作品,《大秦帝国之纵横》、《关中枪声》皆出自其手,但这几部剧在关注度,以及后续经济影响上,远不及《那年花开月正圆》。
▲该剧导演丁黑(中)与主演合影
提及《那年花开月正圆》剧集的影响,不得不提到一处旅游景点——周莹故居。在剧集未播之前,该处景点关注度不高。在剧集播放之后,景区客源络绎不绝。
▲周莹故居——周家大院
媒体公开数据显示:影视剧播出后,“17年周家大院接待游客18万人次,与往年百余人的接待量相比增长135550%。”
▲该剧主创曾到访周莹故居
而周莹与吴聘的爱巢——吴家大院(周莹去世后,其养子将其捐献,成为安吴堡战时青年训练班,如今已成为红色旅游地和教育基地,现官方名称为:安吴青年训练班纪念馆。)在17年十一长假当天客流量达5万人次,在电视剧播出前,此处日客流量最高仅为500人左右。
有了影视剧的背书,相应的旅行社宣传也自然水到渠成。
▲安吴堡青训班旧址(吴家大院)游客络绎不绝
甚至景点周围的小摊贩都叫喊着“周莹最爱的甑糕”,以此来提升自己的销量,随处可见的影视剧照也成为景区一大特点。
▲景区随处可见的影视海报
比较遗憾的是:该剧的热度逐步下降,景点方面也未曾寻觅到新的营销突破口,整体市场反馈正在走下坡。
《白鹿原》
“叫好不叫座,民俗文化村打造效果不佳”
《白鹿原》本身作为茅盾文学奖获作品,在文学造诣上的成就有目共睹。然而,不得不承认的是:时间沉淀下来的作品是为珍宝,但未必与市场大众喜好相切合。
该剧云集:张嘉译、秦海璐、雷佳音、翟天临、李沁、邓伦等一众明星,但关注度却如昙花一现,未曾在市场引起较大的讨论度与关注度。
▲一众主创都有较高知名度
因而以该剧为文化卖点的“白鹿”系列(白鹿原影视城、白鹿原民俗文化村)同样出现了后续增长乏力的情况。
白鹿原影视城虽依然保持客流增长,但在市场关注度上已无最初势头,并且在景区建设上开始逐步脱离“白鹿文化概念”,尝试寻求新的景区展示内容,如:最新建设的欢乐剧场,以主打儿童话剧为核心。
▲白鹿原影视城
而白鹿原民俗文化村甚至已经出现落败的局面。据公开报道显示,17年白鹿原民俗文化村已经出现:“长达百米的小吃街上,两边商铺大门紧闭,一些废弃的商铺内遗留着招牌、废弃灶具、物料。”的经营状况。
▲白鹿原民俗文化村空铺状况比较严重
当然这一方面与“白鹿原”IP未有新的文化亮点有关,未能从文化层面为景区赢得新的关注,另一方面也与景区整体设置定位有关,虽名为“白鹿原”,但未与IP文化内核形成共鸣,同时又与回民街、袁家村、永兴坊等景区设置雷同有关。
整体而言,《白鹿原》虽出身名门,但在经济发展的带动效应上,似乎陷入了泥淖,迟迟未能突围成功。
《长安十二时辰》
“深耕西安文化,影响未来可期”
《长安十二时辰》近来大火,剧集虽然还未播放完毕,但却带动了一大批西安文化概念。兴庆宫、何家村、水盆羊肉、火晶柿子等名称概念,或多次在剧集中提及,或为网友热议。
▲长安十二时辰出现的火晶柿子
此番剧情与西安贴合度如此之高,需要归功于该剧陕西籍导演——曹盾。在剧情拍摄过程中,能够看出导演的用心良苦,无论是剧中人物着装,还是饮食细节展示,亦或长安区域结构都做到有史可考,有据可依。
▲该剧导演——曹盾
在人们为剧中人物担忧紧张的同时,也让人不由得想带着剧情,将“长安城”再走一遭。在兴庆宫驻足,心中回忆影视剧作中上元节的灯火盛世;在何家村博物馆走览,回想起葛老费劲手段想要获取此处珍宝的情节。
▲何家村遗宝
无需置疑的是,随着该剧的热播,势必会带动西安又一波旅游热潮,而我们翘首以盼的是:这股热潮能持续长久,甚至能够形成永久的文化效应。
综合以上IP项目运作情况,可以看出西安在IP项目运作上缺乏专业团队,在IP文化内核把控上容易“脱轨”;在资源整合方面容易“贫乏”;在文化背书层面容易“后劲不足”。西安迫切需要政府的政策助力、人才的汇集支持,由内到外,由思路到运作打破目前的运作僵局。
西安打造城市IP文化,拥有着天时地利的优势,在文化上坐拥十三朝历史文明,在方式上依仗西影人才技术(《霸王别姬》、《红高粱》、《大话西游》等剧皆出自西影厂)。
我们期盼中国能够建立“迪士尼级别”的文化现象,而西安或许能担此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