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青银高速公路子洲服务区向北远眺,子洲县马岔镇中心小学那耀眼的黄色外墙作为主色调的教学楼,格外醒目。夕阳下,这所面向大理河畔的乡村小学渐渐安静了下来,一群群孩子被家长陆续接走了。可餐厅却依旧亮着灯,原来是蔡永恒老师为留校的孩子集中在餐厅辅导作业。
身患残疾拄拐上课
24年坚守讲台点亮希望
现年44岁的蔡永恒,从事教育工作长达24年。两岁时得了小儿麻痹症,右腿残疾,12岁才能勉强行走,但不幸的命运并没有击垮他,家里经济紧张无奈退学后,他毅然投身到教育事业。在这20多年里,蔡永恒拄着拐杖,在乡村教师的舞台上,书写着属于他的精彩人生。
3月7日,蔡永恒告诉华商报记者,多年来他辗转于各所小学,哪里有公办教师不愿去的地方,哪里条件最艰苦,哪里有学龄儿童,就会留下他教学的足迹。
“我是2017年调至马岔镇中心的,除了负责本职工作外,最重要的就是照顾学校留守儿童的生活学习等各种琐事。”蔡永恒说。
在这所学校里,蔡永恒不仅是孩子们的老师,更是他们的“父母”,早上6点半起床就招呼孩子们洗漱,还亲自给他们盛饭、洗衣服,晚上还要辅导作业。孩子们的头发长了,又脏又乱,既不卫生也不美观,他就网购了理发工具,自学理发技术给孩子们理头发。学生感叹道:“有这样的‘爸爸’,我们就不会寂寞了,学校就是家啊!”
牺牲陪伴家人时间
做起孩子们的“代理爸爸”
“因为越来越多年轻人外出务工,我们学校现在有三分之一的学生是‘留守儿童’,父母平时都不在身边,孩子交由家里的老人照顾,有许多就选择了住校。逢年过节也有孩子是在学校里度过的。”马岔镇中心小学校长蔡旺德说。
针对留守儿童,学校一部分老师会利用课后、周末时间无偿为学生补习功课、批改作业。同时解决孩子们课后无人照看、孤单等问题,为留守儿童建起了一个“家”。陪伴他们的是一群有爱的老师,蔡永恒就是其中的一位。
“节假日时,蔡老师会将寄宿学生带回自己家中照顾。他把学生当做自己的孩子,老师没有任何额外待遇,都是牺牲掉陪伴家人的时间去呵护学生。”蔡校长说。
“我留意到,这些孩子普遍缺爱,与人交往表现冷漠,同时又因为祖辈宠爱,比较任性,家里没人督促功课,作业拖拉。”蔡永恒说,为了改变这些学生,我给予他们更多的爱和关心。为了孩子们能有一个更加稳定、和谐的学习环境,一到周末,他就留在学校做起了这些孩子的“代理爸爸”。
发现学生张宇豪不善言辞, 蔡永恒主动和他谈心,帮其树立起对生活的信心,经过数次的心灵沟通后,张宇豪变了,能和同学一起聊天开玩笑了。其实对留守儿童心理的辅导,比学习上的辅导更为重要,要诚恳的对待学生,与他们进行心灵的沟通,让老师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倾听他们的心声,了解到他们真正需要什么,这才最为重要。
用爱养育、用心教育
学校就是孩子们最温暖的家
“尽管我的腿脚不便很辛苦,但对于学生来说,可能会改变他们以后的路,受益一辈子。”蔡永恒说,虽然不是所有的付出都有回报,但是他一直相信,即使现在这些学生在各方面不如人意,但是他对学生的关爱,学生一定是能感受到的,他希望孩子们走上社会之后,能够想到曾经有那么一个真心待他们的老师,能够勤勤恳恳做事,踏踏实实做人。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哪怕有的花朵没有那么艳丽、耀眼,但她依旧渴望绽放最绚丽的自己,就像那些留守儿童。所以,老师的帮助有助于他们拥有更多的自信,辛苦也值得。”蔡永恒说。
教育就是服务,在这所学校记者看到一群付出真情、默默付出的人民教师。“学生既然踏入学校的大门,学校和老师就得对他们负责。这里就是孩子们的家,在这里他们不缺爱,能阳光健康的成长,我们是有爱心的团队,也会用爱养育、用心教育我们的孩子。”蔡校长告诉记者。
(LK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