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是9.3分高分剧,2021年的《觉醒年代》似乎比9年前的《我们的法兰西岁月》更创新出圈受关注。但从女性视角看,《我们的法兰西岁月》的多样性似乎更胜一筹。
两部剧都讲述100年前的历史,《觉醒年代》故事背景从新文化运动到中国共产党建立时期,主角是陈独秀李大钊蔡元培等赫赫有名的人物。
《我们的法兰西岁月》讲述周恩来赵世炎邓小平等留学法国寻求救国出路的经历。
前者更波澜壮阔,采用更丰富创新的表现手法,吸引更多观众。
后者背景单一,集中表现热血青年故事,表现手法相对传统。
但有一样,《我们的法兰西岁月》比《觉醒年代》表现力更强,有更丰富的人物性格,那就是剧中的女性角色。
你更欣赏剧中的哪一个女性角色呢
1 《觉醒年代》女性多隐忍贤惠传统美德,少了点觉醒之光
看觉醒年代,很多时候被陈独秀李大钊等不断寻求救国真理,不惜牺牲自我的精神,深深折服。
剧中在表现知名文人学子革命者的时候,不乏有让人动容的女性形象。
比如陈独秀的妻子高君曼。
她隐忍。
印象最深的是陈独秀家受到冲击,被贴字条和受到辱骂。陈独秀从学校赶回家中,斥责那些小人。
只见高君曼一人,站在小院里默默切藕片。背影瘦弱孤独又倔强,隐隐有点发抖。
她理解陈独秀,自己做不到泼妇骂街,只能委屈地扛着隐忍。
她还贤惠。
剧中陈独秀动辄邀请同学同仁来家,于是不停忙碌饭菜,做包子都成了高君曼的主要任务。她还担忧着陈延年陈乔年,和同学们的安危。
高君曼有情有义有智慧。
有个细节,高君曼在弄堂口等着从日本回来的陈独秀,那份期待和紧张很真诚。
陈独秀从日本回上海又去北京,来回奔波,甚至还曾关入监狱。高君曼不离不弃守候着他,有情有义。
陈独秀倔强孤傲,常常不知不觉得罪人,出身女子师范学校的高君曼常常智慧化解这份尴尬,她成为陈独秀和家人朋友学生之间的粘合剂。
觉醒年代中还有一个更贤惠的角色,那就是李大钊的妻子赵纫兰。
和有文化的高君曼相比,赵纫兰也许不能在工作和人际交往上对李大钊有太多帮助。可她的贤内助角色一点不比高君曼差。
李大钊一心寻找救国真理,从日本求学到回到国内做老师,赵纫兰都默默支持。她年纪比李大钊大,像姐姐一样无私。
印象最深的是李大钊和赵纫兰在北大校园的一次对话,李大钊像是在交代临终遗言。赵纫兰默默承受,一心守候他的憨陀回家。一心为革命又仗义疏财的李大钊,全因有了赵纫兰才可以这样坦然为民为国。
觉醒年代中的女性角色还有豪气的易群先,痴情的白兰,无奈的柳眉泼辣的江东秀。
但其中最鲜明体现的还是高君曼赵纫兰身上的隐忍贤惠传统女性美德。
这样的女性形象有些单一,并且更多是从男性社会的视角去表现女性。
喜欢《觉醒年代》的观众,也会有人认为剧中女性角色有边缘化。
因为历史上的这些女性,绝对不知贤良淑德的美德。
高君曼,不仅仅是洗衣做饭的贤内助角色,她上得厅堂下得厨房,帮助出版新青年,营救陈独秀出狱,曾做平民女校教员。
历史上的江冬秀,虽是小脚女人,敢于维护自己的婚姻,还敢为其他女性上庭辩护。
历史上的葛健豪,不仅仅是蔡和森蔡畅的母亲,更是一个和儿女一起赴法留学,办平民女校,投身革命的女中豪杰。
这无疑是几乎被全网赞的《觉醒年代》高分剧的一个遗憾之处,既然是觉醒年代,应该不仅仅是男性觉醒,还有更多女性的觉醒。何况还是有史实根据的故事。
2 《我们的法兰西岁月》女性独立自我敢进退,形象更丰满
从女性的形象塑造,《我们的法兰西岁月》有更满的女性形象。
张若名,中国第一位法国女博士,女权运动先驱。
20世纪初,她曾参加巴黎和会签字请愿,加入觉悟社,书写女性解放的文章。
张若名和周恩来等人一起赴法留学,种种原因险些被驱逐出境。后不问政治专心攻读博士学位。
剧中,张若名对宗玉佩说的一番话,表达她从现代女性视角如何看待爱情。
“爱,对我来说,是种欣赏。如果想让这种欣赏长久下去,我们就必须不断提升自己,充实自己。慢慢的,你会发现,这种欣赏就成了我们自我成全的方式。它让我们理想越来越明晰,精神越来越充盈。这对我来说,已经足够。至于在不在一起,我不强求。”
一百年前张若名对爱的理解很像今天的我们,甚至比我们中的一些人更坚定爱不需要失去自我。
她最后也的确做了自我选择,没有为了爱放弃读书。
再看郑毓秀,社会活动家、革命家、女权运动倡导者。
她比张若名年纪更长,更早成长为革命者的女性。她曾加入同盟会,阻止陆正祥在巴黎和会签字,她还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女博士,女律师。
在《我们的法兰西岁月》剧中,郑毓秀是帮助周恩来赵世炎和邓希贤很多的师长和朋友。
张若名即将驱逐出境,是她鼎力相助保留在法国的学习机会。
邓希贤等人调查褚民谊在华法教育会的贪污事件,她出场说了公道话。
留法学生抗议中法密约,调查前来法国的特使,郑毓秀大智若愚透露消息。
凡此种种,都表现出郑毓秀的深明大义,不畏强权,智慧勇敢的女性形象。
波澜壮阔的历史剧中,这样的女性形象实在难得。
再看向警予,共产党早期领导人,革命家。和蔡和森是红色伴侣。
剧中的向警予性格温和大方,和比较激进的蔡和森形成很好的互补关系。
在法国,向警予和蔡和森共进退,一起追求救国真理,两人一同参与组织中国留法学生的救国行动。两人后来结为红色伴侣,被称为向蔡同盟。两人的婚姻成为志同道合,自由恋爱的模范。
剧中没有着力描绘两人的恋爱过程,但向蔡联盟本身就已经体现了,向警予在两人之间的关系上是平等的。历史上,向警予和蔡和森因为生活习惯分开了,但依然保持战友关系。向警予是一个坚定的革命家,比蔡和森更早牺牲。
从自我选择人生道路,懂爱的女博士张若名,到坚定维护中国人权益的社会活动家郑毓秀,再到无比坚定的女革命家向警予。
还有活泼热情的小罗,还有痴情单纯的宗玉佩,以及同样坚定的革命者蔡畅等
在《我们的法兰西岁月》中,女性角色丰富多样,有独立个性,坚定的信仰的女性,也有执着爱情的女性。这样的刻画也符合历史中,那个从风雨飘扬的旧中国走出去的先锋女性形象。
3 不同环境塑造不同时代女性
从环境看,在法国留学环境中,不仅讲述赵世炎周恩来蔡和森等人的热血救国经历,和他们一起的卓越女性也是适合更突出表现的。
女性在当时的留法环境中,也有一定的话语权。
《我们的法兰西岁月》中,从女性的着装就可以看出,洋派自信充满着对未来的期待。
宗玉佩买洋帽做礼物,郑毓秀一身职业正装,张若名落落大方的大家闺秀着装。
100年前去法国留学,有的是官费生,家庭条件优越,有的是勤工俭学生,家庭条件比较差。但都是来自国内思想开化的优等生。
他们接触更多来自世界的新事物新思想。自然也会在女性思维上受到更多影响。
更不要说,能够留洋本身已经是现代女性思想的一种行动体现。
从参加过同盟会的郑毓秀,到中国第一个留法女博士,再到立志革命的向警予等。哪一个都是充满现代思想的女性。
蔡和森的妈妈葛健豪,在《我们的法兰西岁月》剧中着墨不多,但她也是带着一双儿女赴法留学的杰出现代女性。
《觉醒年代》剧情发生在北洋军阀执政时期。
这部剧更多表现的冲突是,新思想与旧中国之间的冲突。
女性表现上比较保守和传统。在当时的时代,不乏热血女青年,就像剧中的易群先,白兰等人。
但是这些年轻的女学生,还没有正式登上历史舞台。
当时的历史长河中,像留法学生中那样开一时之先的女权主义者和女性革命家还不多见。
北洋军阀时期的中国,更多还是从传统封建家庭走出来,抵抗旧文化,接受新思想的过渡时期。新女性的蜕变需要一个过程。
来到今天今天这个时代,讨论100年前的时代女性。
可以赞叹那时的风气之先先锋女性,也可以了解传统女性的美德,只要能有自我选择。
也许就像张若名《我们的法兰西岁月》中说的话,女人这一生,无论是自我实现一生之本为目标,还是追求情爱为毕生事业,都没有错,只是选择不同罢了。
写在后面
马克思认为,没有妇女的酵素就不可能有伟大的社会变革,社会的进步可以用女性的社会地位来衡量。
女权意识的发展,事实上也反映着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
就好像历史上的三次女权主义浪潮发展到了社会权利的第三阶段。第一阶段,追求女性的政治权利。第二阶段追求女性的经济权利。第三阶段,追求女性的社会权利,注重个人权利多样性。
对女性来说,不是一定要非此即彼的选择,非要自我实现社会成就,或者就只能为爱情婚姻牺牲自我,最重要的是有更多自我选择的机会。
毛姆评价司汤达的红与黑,于连是一个让人恐惧又同情的角色,体现人性的复杂性。这种人性的复杂是真实有勃勃生机的。
对比《觉醒年代》《我们的法兰西岁月》,并不是非此即彼,是可以看到女性意识的变化和社会发展。从而让我们更理解当下的生活。
多变的人物,正体现更真实的生活。
今日话题:
你更喜欢《我们的法兰西岁月》《觉醒年代》的哪个女性角色呢?理由是?
@怡儿话书影,那人那城,故事游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