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就像点在我心中的伯公灯一样,永远都不会熄灭。只要朝着灯的方向走呢,就是越走越光明。——邹叔宝
电视剧《绝密使命》播出9集,渐入佳境,收视率节节攀升。
剧中的中央红色交通线如同蜘蛛网一样顽强,连接起共产党的生命线。一站又一站,悄无声息地传送着无数次的绝密使命。
“大事不虚、小事不拘”,是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公认的创作原则。即大的历史事件必须真实,小的细节可以艺术创作。
《绝密使命》深谙这一创作原则,整部剧宛如一部鲜活生动的“党史教科书”。
《绝密使命》中的主人公在历史上大都是可以找到人物原型的。譬如从邹叔宝和潘雨青身上,我们能清晰地找到伯公凹邹氏家族的英雄印记。
当时,身为中共大埔地下党负责人的邹作仁,说服家族成员,把自己位于伯公凹的家做成秘密交通站,发展亲属为交通员,形成了独特的家庭式交通站。
整个邹氏家族30多人全部参与了红色交通线的守卫工作,为此他们献出了13条年轻鲜活的生命。他们用鲜血和生命,铸就了一座丰碑。
周恩来的三块银元,邹家的传家宝
福建省永定城郊的伯公凹村,是红色交通线进入福建的第一站。
从1930年冬到红军长征前,周恩来、邓小平、董必武、聂荣臻、叶剑英、刘伯承、陈云等200多中共重要领导和一大批电讯技术人员,都是经过伯公凹安全进入中央苏区的。
1931年,由于顾顺章的叛变,上海的中共中央难以立足,周恩来作最主要的领导人之一,他的转移运送工作变得急迫且重要。
他从上海出发,一路扮成讲法语的牧师、哑巴等角色前往红色苏区瑞金。
一天,在交通员的护送下,周恩来手提草藤箱来到伯公凹,寄住在交通员邹端仁的家中。
由于长途跋涉,他的双脚被磨起了很多水泡,邹端仁的妻子赖三妹熬了客家的艾草水给他烫脚,并宰杀了家中唯一的母鸭热情待客。
第二天临走时,周恩来掏出三块银元对赖三妹说:人来人往接待那么多人,这三块银元给你们贴补家用……
事后,赖三妹才知道,这位神秘的旅客就是周恩来。从那以后,她就把这三块银元一直揣在身上,并将其作为他们家的传家宝。
四代相传。如今,这承载着红色情怀的三块银元,已被无偿捐赠给了闽西革命历史博物馆,成为了一段永恒的纪念。
一门七忠烈,血洒交通线
在《绝密使命》中,我们多次看到,在伯公凹村,有一座小小的伯公庙。庙里,点着一盏非常普通的油灯。
数百年来,这盏油灯灼灼地燃着,从未熄灭过。
每当被护送的红军干部感到身心疲惫,力不从心时,交通员都会指着远处的凹口鼓励他们:等到了伯公凹,看见那盏油灯,我们就到家啦。
伯公,在客家文化中是守护神的象征。伯公庙里的那盏灯,自然变成客家人心中的信仰。
这盏从没熄灭过的油灯,同样见证了邹氏家族那段不可磨灭的历史。
当年的伯公凹村只有不到30人,民风纯朴。
身为大埔地下党负责人的邹作仁,说服家族成员,将自己位于伯公凹的家当成秘密交通站,发展亲属做交通员,形成了家庭式交通站。
在邹作仁的动员下,邹端仁、邹春仁、邹佛仁、邹昌仁、邹启龙、邹振发等相继成了伯公凹交通站的地下交通员。
1933年,邹作仁护送军需时,在三河坝被捕,遭敌人秘密枪决。
1934年,邹端仁在从青溪回伯公凹的路上,被国民党民团长张赞庭带兵抓获。残暴的民团当着十里八村百姓的面,把他吊在树上拷打、审讯。无果后,将其枪决并用煤油烧尸。
邹春仁,在护送干部时被叛徒出卖。为引开敌人,他遭敌“围剿”而牺牲。死后,敌人把他的头颅拿到永定县城示众。
邹昌仁、邹佛仁因叛徒出卖,同时被捕。受尽折磨后,邹昌仁被挖心,邹佛仁被砍头。
邹振发,1931年4月担任护送队员时被敌人杀害。
邹启龙, 1949年参加解放永定县城的溪南战斗中牺牲。
一门七英烈,事迹感天地。
大山作证,历史终将铭记。
英雄的骸骨,筑起了一道道山梁。它们有了一个共同的名字——共和国脊梁。
《绝密使命》里,邹叔宝望着漆黑的夜色深情地说:每个客家人心中都有一盏永不熄灭的伯公灯!
伯公凹上的那盏油灯,是生命之灯,是信仰之灯。
因为有灯,就会看到希望。有路,就会走向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