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说:任仲伦 来源/采访对象供图
“1997年国内电影年产87部,1998年82部;1999年102部,那一年票房不到10个亿,全国银幕数量大约3000块。可以说,中国电影当时正处于历史上的最低谷。无论从产能、从质量,从观众人次,都完全无法与美国等世界电影强国相抗衡。但‘狼’还是来了。”中国电影家协会副主席、上海电影家协会主席任仲伦当时还没有正式接手上影集团,但对于中国电影在加入WTO前后,所面临的巨大压力和挑战,他记忆犹新,“‘狼来了’,我们是被动的。但‘与狼共舞’,我们就是主动的。当时中国电影的唯一选择就是,以开放倒逼改革,也以真正的改革来迎接真正的开放。”
压力很大,拥抱变化
“加入世贸组织,我们从每年进口10部影片提高到20部(分账),后来补充协议签订,就一直是34部。《珍珠港》《碟中谍》等等影片就这样进来了。刚开始,进口大片的票房几乎要占到全年票房的一半,也就是说我们几百部国产电影票房加起来,刚刚跟20部引进大片打个平手。”任仲伦说,压力很大,刺激也很大,“第一个刺激是对观众和市场,很多年不走进电影院的观众慢慢又养成了看电影的习惯,刺激了电影院的建设。”
今天全国有超过1.2万家电影院,约7.4万块银幕。“但当时,我们连一家合资的电影院都没有。”加入WTO,中国答应在三年内逐步放开允许外资建设、更新、拥有及经营电影院的所有权,允许外方拥有不超过49%的控股权。于是,在任仲伦走马上任上影集团总裁的第一年,2003年7月上影就宣布与美国八大电影公司之一的华纳合作,中国第一家合资电影院上海永华电影城在港汇广场开门迎客,“之后连续四年,都是全国单店票房最高的影院。”
《英雄》之后,大片崛起
那几年,市场回暖了,政策宽松了。我们打开大门,拥抱世界电影,民营资本也越来越多地参与到中国电影产业中来,逐渐成为制片的生力军、主力军。“我个人认为真正的转折点,是张艺谋导演的《英雄》。在此之前,我们还没有一部国产电影投资过亿,甚至我们全年国产片的投资,只相当于美国一部超级大片的投资额。”
2002年12月上映的《英雄》, 从前期的策划筹备、类型片明星制,到拍摄制作,最后宣传发行,呈现出的是完全符合商业规律的市场化电影运作范式。《英雄》上映2个月,国内票房就达到2.5亿元人民币,是2002年华语电影票房冠军,最终全球票房共计1.77亿美元(约合14亿元人民币),还提名了奥斯卡金像奖和美国电影金球奖最佳外语片。“从某种程度上说,《英雄》是中国电影产业化道路的一块里程碑,为后来中国的商业大片提供了可以复制的模式 。”任仲伦说,此后几年,在国产大片的带动下,中国电影产业欣欣向荣。
走向强国,任重道远
20年过去了,我们拥有了世界上最多的银幕数,也已经成为了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电影市场,国产大片也屡屡轻松迈过30亿、40亿、50亿票房门槛。5年来,《战狼2》《你好,李焕英》《哪吒之魔童降世》《流浪地球》等影片,以不同的题材、丰富的类型征服了市场,观众均超过1亿人次。正在热映中的《长津湖》更是以54.14亿元,成为了今年全球票房第一的影片。
目前中国影史票房排行前十的电影中仅有一部外国大片,但也就是这一部,叫任仲伦觉得,要从电影大国走向电影强国,我们“任重道远”。“《复仇者联盟4:终局之战》背后是迪士尼。这部电影的全球票房是27.98亿美元,2019年迪士尼一家公司那一年出品了7部电影,全球票房超过110亿美元,这还没有算上迪士尼在电影产业其它环节的丰厚利润。而中国电影经营规模名列前茅的电影企业,年营业收入常常为百亿元左右,净利润为10亿元左右。这无疑有着很大的差距,也给了我们很大的进步空间。”任仲伦说,我们需要创作一批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好电影,也要建设一批强大且具有竞争力的电影企业,“因为这是建设电影强国的中流砥柱。”
新民晚报首席记者 孙佳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