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经常在电视剧和电影中听到“好像要下雨,妈妈要嫁人了”的话。特别是有寡妇出嫁的时候。
天要下雨,这是自然规律,谁都无法阻拦;但是在古代以贞节牌坊为荣,寡妇改嫁的阻力其实蛮大的,那为什么这两句话会放在一起说呢?这要从一个古代故事说起。古时候有个寡妇,在死了丈夫后辛辛苦苦一把屎一把尿地把自己的书生儿子养大。这书生倒也争气,毕竟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倒没辜负其母的教养,竟然高中了状元,还被皇上招为了驸马,由此可见书生必是玉树临风,想来其母的容貌也不差。孤儿寡母相依为命这么多年,书生便向皇帝上书请求为其母树立贞节牌坊。
然而天下之事,多有变数。这位母亲多年辛劳终于等到儿子成才,便打算追求自己的幸福。这时状元荣归故里,见状大惊。古代的贞节牌坊是种荣耀(其实是早早地把女人的一生埋进坟墓),但是自己的母亲辛辛苦苦把自己拉扯大,其中心酸书生也是知道的。碍于已经向朝廷请赐,状元便对其母说,“洗一条裙子,晒上一天一夜后,如果裙子晒干了,母亲就答应不改嫁;如果裙子不干,天意如此,母亲便改嫁吧。”若按常理一天一夜足够把一条裙子晒干了,谁知当夜阴云密布,天下大雨,裙子被淋得湿漉漉的。自此便有了“天要下雨,娘要嫁人”的说法。
还有一种说法是,此“娘”非彼“娘”,是“姑娘”的意思。因为在古代,小女孩经常被称为娘子,古代女子没有地位,很多没有名字,家里为了叫起来方便,便以长幼之序称为三娘、五娘等,再冠以父姓,如公孙大娘、杜十娘、辛十四娘等等。母亲,在古代写成“孃”。新中国简化字将“孃”、“娘”两字,同音合并为“娘”。
无论是此娘还是彼娘,天要下雨是非人力所能阻挡的事情,是自然规律,而婚嫁之事更是要遵从当事人意愿的,不以他人的意志与想法为转移,是社会规律。这下你知道为什么“天要下雨、娘要嫁人”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