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小清河复航工程的配套项目,沿线港口群建设一直被社会所关切。3月9日,在山东省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上,山东海洋集团副总经理郭成俊介绍,“十四五”期间,将通过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建设以济南港为核心的小清河智慧港口群,打造“自动化码头”。小清河沿线港口群建设将完成一期规划投资,并确保与复航工程同步投入运营,其中涉及济南港主城港区、章丘港区等5个港口。
一期总投资38.66亿元,开发建设5个港口,分别是济南港主城港区、章丘港区,淄博港高青花沟作业区、桓台荆家作业区,滨州港博兴湖滨作业区,共建设生产性泊位32个,2022年底前建成投产。
山东海洋集团将通过搭建物流信息云平台,最终形成“港、航、闸、船、货” 内河运输五要素集成、一体化管控的高效经济物流体系。智慧绿色港口建设方面,将通过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建设以济南港为核心的小清河智慧港口群,集成5G、北斗、人工智能等技术,打造作业设备自动化、数据信息可视化、生产管理智能化的“自动化码头”。同步构建以电能、LNG等清洁能源为主的能源使用体系,以仓库为主的仓储运输作业体系,树立内河港航“散改集”封闭仓储运输样本,建设环境友好型港口。
整体物流解决方案方面,山东海洋集团与武汉理工大学深度合作,研发适应小清河航运的专用船型,兼顾载重量、运输成本、绿色环保等多方设计因素。船长88米,船宽15.8米,型深5.75米,设计吃水3.3米,设计航速10.0节,最大载重量3000吨,可载箱148TEU。采用LNG和锂电池双燃料主机的气电混合动力系统,可实现低噪音、零排放航行。依托上百艘规模的河海直达船队,开通“济南—龙口”流水式发船航线,可为企业实现便利化、定制化服务。
“港产城”联动发展方面,将充分发挥交通基础设施的带动作用,吸引对大宗原材料依赖性强的产业以及外向型企业进入港口辐射园区,汇聚物流、商流、信息流和资金流,形成集聚效应,提升参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广度和深度,最终形成以港口引产业、以产业聚集优化城市产业布局的新态势,实现港口、产业、城市高效协同发展。
“十四五”时期,省机场管理集团将加快建设一流的现代化山东半岛机场群。其中,“环鲁飞”全省畅达,济南、青岛、烟台等临空产业集聚形成规模。今年,省机场集团将加快民航基础设施建设,济南机场二期改扩建主体工程下半年开工建设,同时以此为依托,打造一体化、零换乘、无缝衔接的国际航空综合交通枢纽。
到“十四五”末,山东民航运输发展综合竞争力将大大增强。“环鲁飞”全省畅达,通用航空产业集聚区初步形成,济南、青岛、烟台等临空产业集聚形成规模。
运输规模迈上新台阶。到2025年,全省机场旅客吞吐量达到1.2亿人次,货邮吞吐量达到120万吨,航空服务全省覆盖,航线网络全球通达,民航运输发展水平走在全国前列。
机场体系呈现新格局。投资1000亿元以上,加快机场基础设施建设,全省民用运输机场达到12个,形成“三枢九支”的发展格局,民用机场在全省综合立体交通网中的功能地位显著提升。
服务品质迈上新水平。“四型机场”建设深入推进,全省机场总保障能力达到1.5亿人次,机场运行品质和服务品牌影响力不断提升,人民群众航空出行更加便捷、舒适、高效。
航空产业集聚新优势。“环鲁飞”全省畅达,通用航空产业集聚区初步形成,济南、青岛、烟台等临空产业集聚形成规模。
民航发展引领新开放。全省航线网络对打造山东对外开放新高地、加快新旧动能转换的支撑能力,对“一带一路”国家、欧美澳等战略市场的联通能力大幅提升,山东机场成为打造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战略节点。
2021年,省机场集团将加快民航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全省立体综合交通网布局。全年计划完成投资68亿元,济南机场二期改扩建主体工程下半年开工建设,加快烟台机场二期T2航站楼、济宁新机场、临沂机场航站楼改扩建工程进度,菏泽牡丹机场一季度正式通航。
加快航空枢纽规划建设,进一步提升综合交通枢纽引领功能。依托济南机场二期工程建设,加强与高铁、高速公路、地铁、城市快速路等多种交通方式联通,打造一体化、零换乘、无缝衔接的国际航空综合交通枢纽;统筹烟台、威海、临沂、菏泽机场等区域航空枢纽建设,推进各种运输方式联动融合发展。
加快航线网络优化布局,进一步推进客货主业快速恢复。统筹全省航空客货市场资源,加大客运市场和国际货运航线开发力度。2021年,集团旅客吞吐量力争达到3160万人次,达到2019年客运量90%以上水平,货邮吞吐量力争达到26万吨,同比增长10%以上。
加快拓展航空产业布局,进一步推进民航运输与产业融合发展。做大做优“环鲁飞”品牌,年内实现对集团各机场全覆盖。积极参与全省通用机场建设运营,推动创建国家通用航空产业综合示范区,拓展民航产业链深度和广度,推进航空运输与快递、现代物流、旅游、装备制造等产业融合发展。
来源:济南日报记者 范俐鑫
济南日报新媒体编辑:田文学
来源: 济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