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想不到全国哪个图书馆在春节期间连续四天举办如此具有独创性的历史文化专题盛宴。
前来大理州图书馆(上图)聆听讲座的有来自北京、昆明和本土的大学教授,在读博士、硕士,有学术研究机构的负责人、文化旅游工作者,历史文化爱好者 ,
(左起白族歌手施建菊、段全信、苍洱白音会会长赵忠)
有演唱马帮调的多民族民间艺人
宾川县平川镇民间歌手沈茂正(男)、尚明丽(女)演唱《小赶马》《彝族山歌》
还有本地普普通通的市民群众,不仅有老婆婆,
还有一位自始至终与会的小学生。
都是因了马帮文化魅力的吸引。2月16日,讲座进入第三天,线上线下有“大理读吧”抖音全程直播。
初三第一天,教授讲马帮山歌,宾川、大理民间艺人的现场演唱,让浓浓的年味溢出无限的乡愁;
第二天 ,讲大理马帮连接南亚、东南亚,把大理马帮与周边国家的交流梳理一清;第三天的主题是:茶马古道从下关到上关。
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年过七旬的大理大学民族文化研究所研究员张锡禄教授研究马帮文化五十多年,讲座以来他每天换一身新衣裳 ,今天是白底蓝花的白族褂子
他激情飞扬,妙语连珠,为线上线下与会者解读大理茶马古道龙尾关到龙首关段之民俗风情轶事,
再现了茶马古道枢纽站曾经的辉煌。
张锡禄教授祖上是大理喜洲茶商之一,他本人是土生土长的老下关 ,他讲龙尾古城就像领着客人串自己家门一样稔熟:龙尾关城楼遗址;
龙尾关民众赖以生存的大井、二井 ;
当年下关四方街的各大商帮、堆店、客栈、药铺;周边大大小小的名小吃和餐馆,特别提到父亲最想吃的苏家那一碗粉蒸肉 ,新近开成清真名馆的沙家大院。他说,我们今天看到的龙尾街是迄今云南保存最好的古城。张教授的话在龙尾关绕了半个多小时才把听众引向荷花村……
他历数茶马古道从下关到上关的各个节点:龙尾关—荷花村—蛇骨塔—磨涧—太和城遗址—南诏德化碑—南诏官家寺庙遗址—凤阳邑、瑞鹤药业、苍麓书院(含苍绿苑)、瑞丰园—观音塘—王希季故居上末村—圣麓公园、元阳书院—南五里桥(美食街)—弘圣寺、1253年元世祖平云南碑、羊苴咩城南城墙、三月街—东岳宫(花子会)—崇圣寺、绿桃村(大理国段氏母亲)—头铺—湾桥(周保中故居)—喜洲、庆洞村绕三灵—周城(扎染)—蝴蝶泉(爱情神话)—上关花、龙首关。
上关与下关之间,一天的古道路程蕴含了4000年的历史线索,他设计了沿途36个景点要一个月的游览时间。他风趣地说,“茶马古道的故事,我可以讲一千零一夜。”
他说,马帮行程:大理古城到下关半天,往西走歇平坡,往北走歇周城,往东歇凤仪。每天行程不超30里。
下关至上关走一天。清末以前住龙尾关,清末以后住西大街。马帮在西洱河畔,围成一圈,马在外围,马鞍在中间,人睡马鞍下这就是当年马帮夜宿的格局。
今天坐在张锡禄教授一侧的是龙尾古城保护协会会长罗纲先生(下图左)
协会是由一批热爱龙尾古城的离退休人们组建,通过多年来的走访和调查,整理和编辑出版了《大理龙尾关历史文化诗碑》《大理龙尾关历史文化小院》等历史资料与专著。罗纲
如数家珍般介绍了古道龙尾关的历史故事:820米街道(黑龙桥到大石头),元末到清末出了16位进士,民国至今出了六位将军,其中近年有两位。由豆糠(寿康)坡周边16条巷道的文化传承。大德堂、松鹤堂等中药世家如今两个名医世家的院落仍保留着,已被挂牌保护。关邑、关外,四方街,大商帮交汇。西藏马帮成为南下的最终住地,下关贸易交汇点。从腾越走,必经下关。他说:“当年的寿康坡是茶马古道必经之路,是下关到大理的主要通道,有很多大小马店。这里也曾是最大的茶叶、烟草、皮草、布匹等农副产品交流中心。晚上灯火通明,是一片热闹的商贸街区。如今的寿康楼曾经是玉洱烟丝社的所在地,1985年更名为下关雪茄厂,十多年后成为了现在的大理卷烟厂,大理有名的洱海牌香烟就出自这里。”
紧靠张教授身边的是张的中学同学石鸿彪(下图左)
与罗纲的插话补充,活脱脱勾画出龙尾关一幅完整的“清明上河图”景象。
大理大学文学院原院长那茂菊教授
现场朗诵了她在下关茶厂成立70周年之际为下关茶厂茶博物馆写作的《下关沱茶赋》,获得满堂掌声。
大理中和历史文化研究所特约研究员胡云龙(下图)
回顾去年11月14日大理州杨国宗州长亲自致电张教授并于次日带领18个文旅部门领导亲临大理中和历史文化研究所问计“如何充分利用大理历史文化资源发展环滇西旅游圈”的故事。介绍了2017年来自内蒙、青海的蒙古族学者前来苍山中和峰麓古道旁的“元世祖平云南碑”敬献哈达的故事。提出藏族马帮何以每年在三月街糜集、却步于苍山之麓而没有向西往南的问题。指出重视、开发保护龙尾关古街发展环滇西旅游圈的重要意义。
大理大学东喜玛拉雅研究所的6位师生抱着浓厚的兴趣前来聆听学习。
83岁的段珠亮(下图右)老艺人是下关大关邑清平村人,已经连续三天带着他心爱的白族三弦早早守候在州图书馆的“大理读吧”,在互动交流结束之际给大家即兴演唱了一段反映茶马古道文化讲座的白族调……
这场由大理州图书馆主办、又凡师太(下图左)主持的“大理读吧”第58期分享会,
开启了在昔日千年茶马古道交汇点上进行学术研讨交流的新里程,为全面落实大理环滇西旅游圈作了有益的探索。
链接:
《沱之源赋》
苍洱毓秀,彩云之南。和风习习,溪水潺潺。边陲重镇,雄踞茶马古道之枢纽;南诏故都,跨越康藏高原之险关。地灵人杰,荟萃于滇。茶醇香溢,尽得天然。茶成砣,开紧茶纪元;沱有源,冠普茗新篇。盖吸纳天地自然之灵气,涵蕴千年文明之精华。
下关沱茶,云南大叶种佳茗也。出自云遮雾绕,翠泉绿岭之茶乡。逾百余年积淀,历七十载传承。技艺精湛、配选有方,茶中珍品、经久弥香。前辈呕心,历尽沧桑;后人立志,谱写华章。三番问鼎于国际食节,五洲名扬;几度捧杯于京都殿堂,四海荣光。边茶进藏,增强民族团结;沱茶渡洋,连通海外商行。管理达标,铸就国家二级企业;技术领先,跻身国家茶研中心。营销成网,质量诚信双赢市场。喜列“非遗”名录,认证“原产”史纲。茶界追溯沱之源,标立洱苍;茶人再拓茶之道,志当共襄。
前路漫漫兮,煌煌峻绩。
上下求索兮,日新基业。
大理学院 那茂菊撰
2011年10月29日
注:为下关茶厂70周年厂庆而作
2021年2月18日胡云龙于洱海之滨苍露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