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家庭教育的另一场极化爆发了。与之前的《小别离》 《小欢喜》一脉相吻合,这次是以小升初为主题的《小舍得》。
辅导班,学区房,奥数竞赛……由于精准地戳中了当下教育领域的痛点、槽点,《小舍得》从开播起便不断打破收视率,热度更是一路飙升,甚至形成现象级热议。很多观众不禁感慨:“挺真实的。”“这说的就是我。”“跟我们家一模一样!”
为了进机构高端班不惜到处托关系,无所不用其极;原本佛系的家长终究未能淡定下去开始转为鸡血系,重金买学区房甚至计划假离婚;孩子被逼得开始抑郁,甚至考试时压力过大出现幻觉……剧情不断升级,观众们也越看越扎心,甚至有网友认为该剧在贩卖焦虑要求禁播。
与其说《小舍得》在贩卖焦虑,不如说是在提醒人们反思焦虑。
教育问题,可能是中国家庭遇到最多的问题。教育焦虑甚至已经从家庭拓展到社会范围。今年两会期间,如何给孩子减负等教育问题就引起代表委员们的高度关注,教育部门对教育培训机构的整治活动也在持续进行。值得一提的是,目前我国教育立法正在全力提速。今年1月,家庭教育法草案首次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审议。
我们究竟需要什么样的教育?
家长该如何塑造正确的教育理念?
如何才能克服教育焦虑?
什么才是好的教育?
一系列的“舍”与“得”拷问着这一届家长。
为什么父母拼命“鸡娃”?
《小舍得》中的田雨岚被称为“鸡娃狂魔”,她每天都很焦虑。儿子子悠从幼儿园开始学英语、一年级就开始学奥数。从小就名列前茅,一路成为学霸。五年级的子悠马上面临小升初,为了让子悠考进当地的初中名校,田雨岚报了满满当当的辅导班,参加各种竞赛。甚至为了多加一门奥数课,把孩子最喜欢的每周一次的足球课也取消了。
让人印象深刻的是,在田雨岚的家中有一个架子,上面摆满了子悠的各种奖状。而她把架子最中间的c位留了出来,等着子悠用最具含金量的奥数奖杯填满。在田雨岚看来,只有儿子的好成绩才是最好的“战袍”!
而在现实中,细心观察,这样的父母并非个例。伴随剧中很多“名场面”刷屏,很多人发现,一边讨厌着剧中“鸡娃狂魔”田雨岚,一边发现自己在实际中活成了田雨岚。
2018年发布的《中国家长教育焦虑指数调查报告》显示,68%的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感到“比较焦虑”“非常焦虑”,仅有6%为不焦虑,而家长最焦虑的年龄段集中在幼儿和小学阶段。
分析为何目前家庭教育会出现过度焦虑等不正常现象,中国教育学会学术委员会委员兼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赵刚指出,原因即在于以趋利为特征的市场经济猛烈地冲击着每一个家庭,长期贫困的家庭无力抵御利益的诱惑,在不少情况下是以家庭道德缺失为代价去获取利益的满足,家庭教育的道德行为严重失范。同时,父母教育子女的“精品意识”也越来越强烈。生存竞争日趋残酷,生活水平的差异越来越大,就业压力在不断增加,人们对落入低收入人群的恐惧和走入高收入阶层的欲望都异常强烈,这一切都在不知不觉中转化或正在转化成父母对子女的忧虑和期望。
都是教育内卷惹的祸?
或许很多人都觉得《小舍得》里的情节过于夸张,一个小升初而已,至于吗?而剧中,田雨岚对小升初的研究结论,也真的是非常真实了。
实际上,早在2018年8月,国务院就印发《关于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发展的意见》,提出“坚决禁止应试、超标、超前培训及与招生入学挂钩的行为”。今年3月31日,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吕玉刚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科类竞赛项目已全面取消,现有的五项奥赛只面向高中阶段的学生,不面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任何竞赛项目包括获奖成绩,均不得作为中小学招生入学依据。同日,教育部考试中心发布公告称,不再承办剑桥通用英语五级考试(MSE)。
但这些,依旧没法阻挡父母疯狂鸡娃的脚步。面对升学的压力,很少有父母能淡定。尤其是在北上广深一线城市,孩子教育是一个家庭特别看重的事情。而网络上有这样一组数据:有一半孩子上不了高中;有大约一半的高中生上不了大学;在一些城市,想上双一流大学,得是高三人群中的前2%。当意识到自己的孩子可能连高中都上不了的时候,很多家长明知鸡娃是坑,也只能义无反顾地跳了下去。
《小舍得》中的另一个妈妈南俪,曾经的快乐教育的拥护者,认为孩子要全面发展。对待孩子,她也总是一副温柔模样,从来不会拿孩子撒气,很多网友感慨“这就是好妈妈的模范啊”。然而,随着剧情逐渐推进,在小升初的压力之下,南俪这个佛系家长很快地黑化为了铁杆鸡娃派。
明明知道疯狂鸡娃不对,却依然义无反顾。如此疯狂的背后,罪魁祸首就是教育内卷。
所谓内卷,是指付出了更大的代价,却没有得到更多的东西。由此也引发了目前教育领域的“剧场效应”:剧场里,大家原本都坐着看演出,突然前排有人站起来了,于是大家就不得不也站起来。从一起坐着变成了一起站着。虽然还是同样的电影,但是却付出了更多的代价,换来更差的体验。
显而易见的是,在这场浩浩荡荡的教育内卷当中,没有赢家。面对各种月考、期中考、期末考,没有几个家长能真的淡定到孩子考多少分都无所谓,于是,最后每天晚上都要上演辅导功课的鸡飞狗跳的一幕。
教育领域“军备竞赛”升级现象怎么破?
正因为许多家长没有意识到自己缺乏教育素质,存在教育认知误区,直接导致在家庭教育中自己用尽了全力却没有好结果。在剧中,当子悠开始反抗,开始抵制课外班,进而被“大神”老师勒令退课的时候,田雨岚终于也崩溃了。
更让人揪心的是,家长自身的焦虑感不断加重,继而这种压力又反向施加于孩子,给孩子带来伤害。在剧中,每当被加码的课程压到喘不过气来,子悠就不停地抠手指,就算抠出血了也浑然不知。因为他从小就一直就被灌输着“妈妈都是为了你好”这句话,而在很多家庭中,孩子都是伴随这句话长大成人。
父母究竟是爱孩子还是爱成绩好的孩子?“我觉得,我妈妈爱的不是我,而是考满分的我。”剧中子悠在家长会上的一段独白,让无数人潸然泪下。
谈及目前家庭教育出现“跑偏”甚至“跑错”跑道的原因,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少年儿童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孙宏艳指出,主要就源于教育认知误区,所用方法欠科学,盲目相信那些所谓“正确”的教育方式。“鸡娃狂魔”一族存在的背后,反映出的其实是一种“唯成绩论”的思想观念,这一观念不仅限制了父母,也同时影响着孩子。在家长眼里,只有孩子的成绩好,才真正有安全感,才会满足“饥饿感”。
“现在的教育压力非常考验家长的教育智慧和耐力,在激烈竞争的环境下要保持定力,就需要对教育有清醒的认识才能。换言之,家长要了解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什么,怎样才算尽到了家长的教育责任。”孙宏艳指出,教育不是单纯用来考试、升学、找工作的工具,教育的真正价值是让孩子懂得生活的智慧,成为一个身心健康、快乐幸福的人。好的教育能拓宽孩子生命的深度与广度,让每个孩子都成为更好的自己,找到适合自己的路。适合的才是最好的。要做到这一点,需要家长不断去学习,家长的资格就是通过学习获得的,不是生了孩子就能成为合格的家长。
孙宏艳认为,打破教育内卷,要从多角度入手,在社会中形成合力。
首先,从国家层面上,可以通过出台一些政策来改善当前的教育机制。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建立健全教育评价制度和机制,在社会观念层面拓宽成功的定义与道路,纠正唯分数、唯升学的育人导向,构建多元化的人才评价机制。
其次,从学校层面讲,要紧跟国家出台的各项政策,做好落实的具体规划。学校是各种教育政策实践与实施的第一线,应把握这种优势找准内卷的原因和根源,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中找到教育创新之路。
最后,从家长层面讲,家长既是内卷的参与者,也是受害者。要意识到教育的本质和规律,摒弃“唯分数论”等不合理的观念,建立科学的育儿观,重视孩子的人格健康、心理健康以及获得感、幸福感。同时要有终身学习的能力,在学习中提升能力,更好地陪伴孩子成长。
什么才是好的教育?
田雨岚也好,南俪也好,无疑她们都是深深地爱着自己的孩子的。然而,并不是所有以爱为出发点的教育就都是好的教育。
一方面心疼孩子,一方面又不敢掉以轻心;一方面知道拔苗助长,只追求暂时的眼前成绩不应该,一方面又被升学裹挟停不下来只能继续拼命鸡娃。越来越多的父母在教育子女的这条路上反复纠结,相当拧巴。
什么样的教育才是好的教育?父母究竟该如何去爱孩子?教育孩子的标准是什么呢?
“好的教育,就是让孩子成为最好的自己,而不是都必须成为钱学森、杨振宁。一个好的工匠、好的油漆工、车工,那也是最好的自己。”教育部高级访问学者、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王大龙认为,目前家庭教育存在的根本问题就在于对孩子优秀与否的评判标准过于单一,只注重成绩,目的就是为了考重点大学,这就从根本上抹杀了孩子各自不同的心理特征和各自不同的大脑。“家庭教育要注重发展孩子的个性特征,父母应当知道自己的孩子将来会是个什么样的人,给予孩子最恰当的教育,使之成为最好的自己。”王大龙说。
王大龙分析指出,目前很多家长都被裹挟,尤其是被一些培训机构制造焦虑的战略成功俘获,情不自禁地跟别人家的孩子比,被牵着鼻子走向错误的方向,对考试也形成了误区和扭曲认识。造成这种现状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家庭教育在因材施教方面还准备不足。“很多父母没能真正了解自己孩子的唯一性与独特性,做不到因材施教,因脑施教。而单一的衡量标准则会抹杀孩子充分发挥自己特有智能模式的潜能。”
美国多元智能理论之父霍华德·加德纳(Howard Gardner)的研究结果表明,每个孩子都是不一样的,孩子个体智能的发展方向和程度受环境和教育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与制约。他进一步提出,大脑有八种智能,分别是言语-语言智能,音乐-节奏智能,逻辑-数理智能,视觉-空间智能,身体-动觉智能,自知-自省智能,交往-交流智能,自然观察智能。八种智能中的一种为主,与其他七种不同的智能组合共同形成这个孩子的独特智能,构成了每一个独一无二的孩子,每一个孩子的智能都各具特点。
“所以,请记住,你的孩子是独一无二的,不要以单一的智能标准来衡量他的表现,即使那个标准是社会上主流的衡量标准。按照孩子大脑的结构特点来让每个孩子成为最好的自己,这才是好的教育。”王大龙强调指出,家庭教育在孩子的成长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与孩子的良好的亲子关系,持之以恒地陪伴孩子,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道德、学习习惯,营造良好的家庭学习氛围都将大大助力孩子的健康成长。
来源:法治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