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岁的儿子在学校发生事故后,悲伤的青云在医院病床上躺了一个多月,但突然失去儿子的痛苦仍然刻骨铭心。她始终不明白阳光明亮的儿子小点(化名)是怎么突然跳下来死的。班主任没收了上课玩游戏的手机后,让家长知道向学校举报的压力。还有一个原因。
作为一个刚刚失去爱子的母亲,同时也是一名优秀人民教师的靳翠云一直想搞清楚,各地频发学生跳楼事件,是我们的教育出问题了吗!课堂玩手机被班主任没收,15岁高二男生宿舍楼坠亡
靳翠云是原阳县一所小学的在校老师,从教多年,教学骨干,班主任、年级组长等重任一肩挑。靳翠云与前夫育有一子一女,离婚后大女儿跟着靳翠云,已读大学,儿子跟着其前夫,在当地原阳一中刚读完高一,为了两个孩子的教育,两人均未再婚。在她儿子出事前的那几天里,她正在因为儿子的成绩下滑苦恼,还想着要找孩子的班主任或任课老师聊一聊,怎么帮助孩子度过这个难关。出事的前一天下午,她还参与了自己学校的一次大型网课,次日一早她正在学校写总结,过程中噩耗传来。
出事学生生前照片
7月22日上午9点多,靳翠云接到了女儿的电话说她弟弟出事了,“我女儿读大学了,在家过暑假。”靳翠云说,在赶往医院途中接到儿子班主任杨老师的电话,得知事态严重,精神几近崩溃,直接赶到原阳县人民医院,在太平间里见到了早已冰冷的儿子尸体,靳翠云无法接受这一现实,多次晕厥。之后靳翠云才知道,头天晚上十点左右,她的前夫曾接到儿子班主任的电话和微信消息,让其第二天去学校一趟,称小点在晚自习期间玩手机游戏要上报学校并被劝退。“当时他爸曾经提出跟孩子说话,老师拒绝了。”靳翠云说,出事当天上午八点多,杨老师又打电话给孩子爸爸先问到了没有,然后让赶快直接到原阳人民医院去。小点爸爸赶到医院,看到的却是已经死去了的孩子。9点钟小点爸爸打电话给女儿,哭着让给妈妈说小点没了,一直哭着重复,之后才是女儿哭着把噩耗告诉妈妈靳翠云。
好端端的孩子突然就没了,靳翠云及其家人悲痛之余开始追问事情的始末。在综合校方多人的描述后,事发前后的经过被大致还原。
据代班主任杨巧老师说,7月21日晚,原阳一中高二年级(2)班最后一节课是她的夜自习,晚9时50分左右,距放学还有10分钟,杨巧老师回办公室放置物品后回到教室看见班级很乱,遂对学生们进行批评教育维持纪律,其间发现小点低头玩手机随即没收。放学后小点追着杨巧老师认错并保证以后好好学习,请老师不要上报和告诉家长。杨老师一开始说“好的”,但随即表示一定要告诉家长并上报学校。当晚10点04分杨老师用微信电话打给小点爸爸。由于原阳一中规定玩手机被上报要劝退,小点一直请求老师,接近宿舍关门时间10点20分时,老师让小点回了寝室。在这个过程中,包括校方教导主任和杨老师在内的多位校方工作人员一再强调,当晚并未处理此事,杨老师也并未上报学校,也没有过分批评孩子。而家属自当地警方了解到的调查监控情况,小点是在当晚手机被收后哀求老师不要上报学校、告知家长、好好学习没有被老师采纳,回到宿舍后有同学问起,孩子说班主任准备上报学校劝退,就蒙头不说话了。第二天5点多学生都离开寝室后,小点没有带伞从所住宿舍五楼西楼梯走上六楼而坠楼身亡!6点44分学校一位保洁人员发现了孩子尸体,7点半送往原阳人民医院,8点15分打电话给家长,9点运送到医院地下停车场的太平间。
15岁男孩因何决绝轻生究竟为何,各方均难以接受
当小点坠楼后被人发现并送到医院时,实则早已失去了生命,这个15岁的男孩儿在走上绝路之前的确切心路历程就成了永远的谜。但从事前发生的事情过程来看,玩手机被班主任发现,手机被没收,再到可能被叫家长被上报学校劝退,他的内心应当是无比彷徨忐忑的,乃至是崩溃的。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个花季少年的精神崩溃,而义无反顾的选择轻生呢?是课堂上玩手机被没收,是忌惮随后的叫家长以及可能的被学校劝退?还是有其他不为人知的原因?又或是受挫抗压能力太弱?
在事发后,家属认为,15岁的青少年正处在叛逆期,脆弱而自尊,学校老师的一些粗暴的教育方法,会让一些孩子出现问题,却又无处排遣,乃至于产生轻生念头。而事发学校在校舍硬件方面的安全设施也并不到位,孩子能轻易上到6楼就是证明,而在清晨事发后,班主任又未能及时发现班内缺少学生,而致孩子在坠楼近一个小时后才被校内保洁员发现,或许错过了抢救良机。
然而,据家属称,同时一些来自校方的不同声音也很快出现,校方认为小点的父母处于离异状态,而且该学生在之前曾经因病住院儿请过长假,这些或许也是影响其健康心态的因素。
“(出事后)我每天都会问自己,到底是什么原因,想来想去想不通,觉得没有原因。如果我不去收他的手机是不是就不会出这样的事。”日前,华商报记者联系到当事班主任杨巧老师,谈及此事,可以明显感受到她的情绪低落,语调哀伤,杨老师介绍,她是临时代理班主任,带这个班时间不长,其实对班里的孩子情况脾性尚未完全了解,因此,究竟小点在被没收手机后出于何种想不开而走上绝路,她作为老师始终想不明白,但如没收手机是不是也是对学生的不负责任,“但是这孩子上学期曾经生过病,不知道是不是对他有影响。”。杨巧老师说,当晚没收手机后,只说了第二天要叫家长来,她也确实于当晚联系了家长,但当晚并没有过多对小点进行批评,“任何批评他的话都没说,我也没有把没收手机的事上报学校。”杨巧说,她常常对自己产生怀疑,不知道自己还能不能当一个合格的老师。针对该起事件,华商报记者多次联络校方负责人但对方均未接听,最后曾拨通当地教育主管部门一位负责人的电话,当记者表明采访意图后,对方挂断电话再不接听。
而对于校方的及班主任老师的说法,靳翠云并未回避,她表示,她与前夫确实处于离婚状态,但为了两个孩子的教育,两人均未再婚,“孩子平时不缺少爱,很阳光。我们还找过孩子的同学,都说他平时跟同学们相处得很好。”靳翠云说,至于孩子生病也确有其事,但孩子是得了紫癜,通过住院治疗,早已痊愈半年多,并没有给孩子心理上带来任何影响。靳翠云认为,校方把这些与孩子的轻生联系在一起实属荒唐。
失子母亲向教育局递交数千字事故报告:愿我的孩子是最后一个
转眼间失去儿子已经一个多月,对于靳翠云来讲,丧子之痛却没有随着时间推移有所减轻,在医院病床上躺了一个多月,由于悲伤过度无心饮食,靳翠云的身体状况越来越差,其间甚至还出现过昏迷的危急情况。然而,更让靳翠云及其家人难以接受的是校方和教育主管部门对待这起事件的态度,“他们也来过很多次,但一直都是劝我保重自己,劝我赶紧走出来,但从来没有一个人对我儿子的死表示过正式的歉意。”靳翠云称,他的孩子是在学校暑期补课期间在学校出的事,7月12号返校,22号清晨出的事,她认为在学校十天还扯家庭问题和半年前生病,太不负责任。
据了解,靳翠云不仅是其所任课学校的教学骨干,平时还研究心理学,对中小学生孩在学知识和心理健康的平衡发展方面很有心得。然而此次她却最主要是一个失子母亲,躺在病床上,痛定思痛,这个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悲剧究竟是如何发生的,她一直在思考,并写成了一篇近5000字的事故调查报告,《关于原阳县第一高级中学高二年级(2)班薛典坠楼事故的报告》其中第一部分就其事发后多方了解还原的事件过程进行了描述后,第二部分则主要就事故原因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靳翠云认为,教育部门首先应依法执教、以人为本、教书更育人等教育原则底线需要坚守。国家教育部门应从更长远利益处为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保驾护航。其次,学校领导责任意识、安全意识、监管意识、担当意识及能力始终不能懈怠。一位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学校这趟牵涉千家万户和社会大局稳定发展的列车全靠车头带没错,可前提是要务实而遵循教育教学、身心健康发展和管理人性化等普通而实用的规律规则。毕竟,教育是植物生长式的慢过程,而不是工业化的快生产,任何以孩子身心健康生命为代价的发展,都是饮鸩止渴!如果学校平时对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动态关注,当事班主任不至于在班级管理和教育教学中如此漏洞百出,杨老师也不至于在夜自习放学后忽视青春期孩子高自尊、敏感、冲动等身心特点,简单粗暴地处理很平常的教育问题酿成大错;第三,教师起码的专业素质、教育责任感、安全意识、与时俱进的心理健康教育等常态教育教学方法与能力必须提高;再次,家校沟通了解意识、特殊家庭孩子、特殊情况学生及学生特殊情况经历等问题,都既需要家校齐心协力同抓共管,更需要和风细雨式的耐心细心入心的陪伴;最后,学校心理健康咨询室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和活动等工作,应该普惠到每个孩子。
“我愿我的孩子是最后一个!”采访中,靳翠云的声音悲伤、虚弱但却透着坚定,她表示,她不是要追究谁的责任,更不是要让谁赔多少钱,孩子没了,再多钱有什么用?她也是搞教育的,以前经常听说这里那里的孩子跳楼了,都会感到惋惜,都会去看新闻分析那些孩子走上绝路的原因,而这次不幸却落到了自己的头上,他仍然希望分析深层次的原因,给教育者、家长更给这个社会一个警醒,避免更多的悲剧再发生。她表示,孩子带手机去学校违反了学校的规定,她作为家长提前也不知道,这是他们的疏漏,但孩子毕竟在学校出的事,老师处理事情的方式方法是否有问题,学校的硬件安全设施是否有疏漏,这都是需要学校和教育主管部门有个正面态度的,这也是避免该所学校日后再出同类事件的最应有的态度。
中小学生走极端案例频发,认同和疏解是良方
近年来,中小学生跳楼身亡的悲剧频频被媒体曝光,每一出悲剧除了博得社会一片唏嘘之外,背后必定是一群悲伤欲绝的亲人和一个破碎的家庭,那么本该是无忧无虑的年纪却因为一件在很多人看来可以承受的挫折而选择极端的处理方式,有不少网友发问,孩子们为什么要以如此轻忽的态度对待生命?其背后的症结究竟在哪里?学生内心的真实世界到底是什么样的?为什么家庭和学校用心呵护培养的孩子,其心理承受能力有时却“不堪一击”?这背后暴露的又是怎样的社会问题?
“重视青少年心理健康,加强青少年抑郁及精神心理问题救助已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西安市某中学一名从事多年青少年心理研究的刘老师分析,青少年正处于身心发展的不稳定阶段,思想尚未成熟,心理普遍处于亚健康状态,社会、学校及家庭给予他们持续的竞争、压力,很容易导致在学习、生活和人际交往等方面的种种困惑和障碍,而这种心理若不及时加以疏导,难免进一步恶化造成难以挽回的局面。主要表现在,学习压力大、早恋中感情原因、校园欺凌、老师教育方法不当等等多方面。这导致很多孩子心里压抑,逐渐变得自闭,不会与父母沟通,觉得人生无趣,从而日积月累,在一次遇到较大挫折时,便成为了引爆点。
刘老师表示,而时下的教育模式又似乎存在着一些问题,大多数学校和家长都很重视孩子的教育,但却只重视孩子的外在成长,而忽略孩子们心灵上的健康,这样的教育无疑是不科学的。“实际上,人们常说的挫折教育确实势在必行,让孩子们不断提高抗压和面临困难挫折的能力。”刘老师认为,对青春叛逆期孩子们负面情绪的认同和疏解是预防其产生心理问题的最佳良方。孩子们遇到了困难,不论是家长还是学校老师,一经发现,都应该认同孩子的情绪,并从孩子的角度去分析,帮助其一起战胜困难。很多时候,来自父母朋友的陪伴,来自老师和同学的鼓励,都足以让一个心理上遇到问题的孩子更有解决困难勇气。
网络图
据网络资料显示,曾有专业机构采集数十例中小学生自杀案例,研究并发布教育蓝皮书,结果显示,学生自杀大都与不能承受学习压力相关。在该研究成果选取的79例中小学生自杀案例中,其中57例报道了明确自杀原因的案例显示,“成绩下滑或不理想”“教师行为失当”“作业没完成”“家长期望值过高”“被家长批评”等是导致学生自杀的主要原因。据此,该蓝皮书认为,中小学生自杀的根本原因在于高度应试的教育制度。
“生命如此宝贵,悲剧却频频发生,不管具体诱因来自哪里,当一个不正常的现象频频发生,就成了一个值得我们每个人深思的问题,这涉及我们每一个家长,每一个教育机构,尤其是我们的教育主管部门。”刘老师如是说。
华商报记者 杨德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