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联街残疾人职业支援中心皮带教师林峰(右)正在指导学生操作红砖雕塑。
(见习记者 谢嘉迪 摄)文/图 本报记者 赵张昀
见习记者 谢嘉迪
12月3日是世界残疾人日。在厦门,许多残疾人职业援助项目正在蓬勃开展,让他们的生活更加多姿多彩,同时也更好地获得自力更生的机会。近日,本报记者走进两个援残组织机构,探访正在制作红砖雕、培训手机维修、学做抖音网红等职业项目的残疾人,看到许多爱心人士正挖掘各种可能性,打开新的门窗,带着爱心厦门的精神内核,让残疾人从事更高附加值的工作,过上更幸福而有尊严的生活。
厦门市中途之家脊髓损伤者服务中心 “中途”成为人生转折
谢启明是厦门市中途之家脊髓损伤者服务中心(以下简称“中途之家”)创始人,也是一名独腿残疾人。在他创立的这个残疾人技能培训基地,目前已有200位残疾人学员从培训班毕业,更好地融入社会,也有一部分学员继续投入助残帮扶中。在刚刚结束的网红运营课程里,来自厦门山区的“放牛哥”经过培训,学习如何“蹭热度”、写文案、拍视频,单条视频点赞量近10万,“小儿麻痹的放牛娃,但站着就是幸福的。”“放牛哥”正熟练使用抖音为家乡牛肉带货。
其实,柜台上的驱蚊水、洗衣片等,都是谢启明早期“产业助残”的尝试——包下项目,请残友们来完成中间的一些环节,比如做些简单的手工包装解决就业。但是谢启明很快发现,解决一时温饱,并不代表能真正自立,所以谢启明改变了思路,开始培养残疾人的职业技能,以“技能助残”替代低端加工。
2016年,中途之家第一届技能培训班开课。带着手机通信维修从业十多年经验,谢启明亲自披挂上阵,“手机维修只需要用到上肢,很适合下肢残疾的人群。”随着时间推移,谢启明拓展了教学内容,增设了电商运营、自媒体运营等课程。例如,头脑聪明但双手无法进行精细操作的阿文(化名),从不会用轮椅、拒绝与人沟通,到现在出任网店客服和维护,介绍产品、确认地址,销售工作熟练,沟通毫不含糊,拥有一份稳定的收入。
嘉莲街道残疾人职业援助中心 红砖雕出生活的可能性
在嘉莲街道残疾人职业援助中心,红砖是最显著的元素——“爱心屋”字样是红砖雕成的,门口的无障碍通道标识、展厅里形态各异的砖雕摆件也是学员作品,“叮、叮……”清脆的雕刻声不绝于耳。脸谱、图腾、奇珍异兽、鳌园、厦大等地标,都由残疾人学员们操刀,在红砖上逐渐活灵活现。
“别看有些图案线条简洁,实际上,想要制作这样一面作品并不容易。”嘉莲街道闽南红砖雕项目的带教老师林峰,仔细演示了冲刀和切刀的技法,均是需要大量练习后才能掌握的精细手法。记者了解到,学员中有多位都身患听力或轻度肢体障碍,“他们学起来的确比较费劲,常常多次返工,但他们很能吃苦。”林峰已经无偿任教了三年,他盼望着学员们都可以熟练掌握技巧,完成更多作品以增加收入。现在,学员们的作品不仅成为艺术摆件,还变成了宣传砖画和各类标识,茶盘、时钟等各类生活用品也诞生了,将在电商平台上架实现增收。
林峰的得意门生芳姐患有一侧听力障碍,她是参与大型砖雕作品次数最多的,作为团队骨干,还会协助指导其他学员,“越来越多新学员加入了,我作为最早的学员之一,就会帮他们一把。”芳姐兴奋地说着话,但下意识地用手按了按自己的肩膀——她握刀的手指包着创可贴,肩也因为劳损导致伤病,打过封闭针。砖雕激励芳姐克服伤病、努力生活,拥有了一部分可观的收入。
【声音】
每帮一位残疾人
就改变一个家庭的命运
“我作为一名残疾人,很清楚同胞们可能遇见的困难。有时他们在困境中,却没有人拉一把,就可能没有勇气走出来更好地面对生活。”谢启明说道,创立“中途之家”,既是为了帮扶,也是为了报恩。谢启明回忆,1998年初来厦门时,他拄着拐杖扛着大箱子卖饮料。一次在公园,他被人驱赶,正狼狈时,周边的市民迅速聚拢而来声援他,帮他捡东西、留位子,“保护”他前来出摊,帮衬他的生意。这样的温暖从他做小商贩一直延续到开了手机店铺,生活获得改善。
“我是幸运的,遇到伸出援手的人,但是并非所有残疾人都如此,我现在有了一定条件,是时候回报这份爱心了。”一直以来,谢启明也坚持带着中途之家的学员们定时开展手机贴膜维修、运动康复等无偿志愿服务,也做些手工艺品义卖给爱心人士。“每帮助一位残疾人融入社会,就是改变一个家庭的命运。助残事业是一个接力的过程,我很荣幸能抓紧其中一棒。”谢启明说。
在嘉莲街道残疾人职业援助中心任教的林峰说:“虽然过程中需要投入很多时间和精力,但是我总能从学员的身上感受到他们对技能的渴望,以及不甘于向命运低头、自强不息的精神。”让学员们从中获得更高的回报、过上更好的生活,就是他坚持教学的动力。“红砖变金砖,文创援残奔小康。”项目负责人林弘,一直把这句话挂在嘴边,如同一个热血青年,不停挖掘着这份事业的潜力。为了实现产品多样化,林弘拜访了国内多家工艺美院,拓展红砖雕的实用性。
来源: 厦门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