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温泉的鱼
讲述人:醴陵市嘉树镇渗泉村 朱德纯
6月15日9时,我家门口来了两台小车,下来七八个人,嚷着说要钓“泡”温泉的鱼。我连忙泡茶、搬凳子、拿饵料、撑遮阳伞……
渗泉村有一片60亩的鱼塘,上方有两口温泉。日出水量6000立方米,水温23℃摄氏度。塘里的鱼终年泡在温水里。
不到5分钟,一名游客就钓上一条巴掌大的罗非鱼。“鱼蛮多,易上钩,赶快来。”他兴奋地喊道。
看到他们在专心钓鱼,我骑上摩托,去找村民商量土地流转事宜。渗泉村新引进的现代渔业产业化项目,需要租赁一些池塘和荒山。
依托这两口温泉,村里“有温度的渔业”马上要升至3.0版了。
1.0版是“起步”。30年前,罗非鱼引进株洲,它食性杂、生长快,刺少、肉紧,养者、食者都喜欢。但它属热带鱼,在株洲不能越冬,鱼苗全靠调入。1997年开始,我引温泉水繁殖罗非鱼,3亩鱼塘年产鱼苗60万尾以上,可满足全市需要。
2.0版是“抱团”。2016年,我联合村里的养鱼能手,成立泉水湾热带鱼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将“温泉鱼塘”扩大至60亩,年产热带鱼25吨,品种有五六个。
3.0版是“上档”。由湘江源饲料有限公司实施的现代渔业产业化项目,总投资1.46亿元,将建立取水塘、净水塘和占地80亩的养鱼车间。后者又分育苗车间、种鱼成品鱼生产车间,容积分别为1000和7000立方米,可年产鱼苗3亿尾、鱼种0.3亿尾、商品鱼1000吨,可安排180人就业,并带动逾万农户养鱼。
听人说,工厂化养鱼用地少、用水小、产能大、产品质量高,80亩养鱼车间的产能相当于6000亩水塘。
今后,我就去这家养鱼工厂打工。想到“明年6月要建成投用”,我加大油门,一转眼就到了这户村民的家门口。
(株洲日报记者 钟联明 整理)
“长胡子”的鱼
讲述人:茶陵县严塘镇养殖户 沈列强
这几天,我在市区寻找合作伙伴,准备拓宽销售网络,将中华倒刺鲃的销路辐射到长株潭甚至全国市场。
因为外形像草鱼,且嘴上有2对触须,中华倒刺鲃在茶陵县一带被渔民称为“长胡子”的野草鱼。上世纪90年代末,这种鱼在茶陵洣水河里颇为常见,后来由于水文条件改变,产卵场所受到破坏,再加上捕捞过度等,其野生资源急剧减少,其天然渔获量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
拿下严塘镇岩口水库的承包经营权之后,2010年,我从洣江等天然水域中收集到1000多尾中华倒刺鲃鱼苗投放到水库中。该水库有水面1000余亩,水质无污染。每年6月至10月的繁殖期,我每天投食两次,同时观察水的透明度,若浮游生物过多,就降低饵料生物的密度,保持水质清新。同时投放鳙鱼和鲢鱼等进行混养,用来净化水质。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3年的养殖周期,投放的中华倒刺鲃平均长到每尾2斤左右,大的长到5斤多重。为提高知名度,我注册了“东阳湖”商标,同时与科研单位合作,开展中华倒刺鲃苗种繁育、鱼种培育研究。截至目前,岩口水库开始出现大量的自然繁殖鱼苗,每年渔获之余,中华倒刺鲃仍保持在4万多尾。
好水质养好鱼,好产品有好价钱。作为淡水名优鱼类,中华倒刺鲃平均售价为30元/斤,2018年我的销售额达60余万元。我还在市区开设餐饮店主打中华倒刺鲃招牌,并建立特种水产销售公司,延伸产业链条,提高经济效益。
(株洲日报记者 邓伟勇 整理)
“娇贵”的鱼
讲述人:渌口区龙门镇李家村 易勇刚
6月15日,又到起鱼时——货单1500公斤,送往长沙马王堆。
我换好连体下水裤,和同伴走向鱼池。池子不大,平均60平方米左右,大大小小共有18个,但鱼池黑压压一片全是中华鲟。
“规格两公斤,看准了捞。”我展开一张渔网,和同伴牵好线头,奋力往水面一甩。鱼四下游蹿,却休想漏网。
一条、两条、三条……鱼篓很快被装满,转移到加装了增氧设备的运鱼车。起鱼1500公斤,三五个汉子也要两个多小时。
李家村是个偏远的村子,处在渌口、醴陵、攸县三地交界处,气温偏低、光照不足,是大多数种养项目的硬伤。然而,无任何污染、溶氧丰富的山泉,对中华鲟来说,却是再合适不过的生存条件。
中华鲟有“水中大熊猫”之称,具有很高的科研、药用和观赏价值。2014年,我就从湖北引进中华鲟发展规模养殖,光鱼池建设就花了200多万元,并且新修了水沟接通山泉水。这鱼长得“娇贵”,低于12摄氏度、高于25摄氏度,一口鱼食也不愿吃,从鱼苗到上市起码要养一年。
好在价格叫人欢喜。最贵的时候,每公斤能有200元左右,眼下也有60元每公斤左右,我那18个池子年出鱼量有4万公斤,每年销售额超过200万元,算得上是“鲟”来致富路。
但投入也不少。尤其是夏天,水温逐渐上升,鱼池里的温度计会“报警”,除了安装增氧设备,我还会及时清洗鱼池,连底层水也置换掉,甚至还需要投放冰块。
高密度养殖,最怕的还是细菌感染引发死鱼。记得去年夏天气温偏高,池子里翻白了一大片,还好畜牧部门上门指导防疫,才避免了更大的损失。后来,我参加了养殖培训班,又到外地学习取经,养中华鲟有了自己的技术标准。
忙碌了好一阵,车装够了1500公斤,我亲自往长沙送。在攸县新建的养殖基地也将投产了,更好的山泉水,将不负我的苦苦追“鲟”。
(株洲日报记者 王军 整理)
编辑/豆芽
投稿邮箱:610255300@qq.com
新闻热线:28681062
声明:分享要尊重原创,转载请注明来源、作者。如有侵权请联系“株洲发布”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