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几年前,锄禾园小编就曾经介绍过在福建沿海的老渔民那里,流传着一种传统的弓鱼技法。目前,这一“弓鱼”技法,已经被列入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这种传统的弓鱼方法,可以让新鲜的鲜鱼,经过“弓鱼”处理,在冬天至少多活4-5天,夏天多活1-2天,并且在多活的这些日子中,还能对鱼肉中掺杂的淤泥味道进行有效的去除。
有句老话讲“鱼儿离不开水”,不论是海鲜还是河鲜,只有鲜活才能保证能吃到最原始的最鲜嫩的味道。不过,我们不论是从集市里买来的鱼,还是自己垂钓或者捕捞来的鱼,可能在回家的路上就已经死掉了。总不能强求让您提着一个水桶去买鱼吧,这太不现实了。
其实早在元朝末期,在福建的建瓯,就有人将离开水的鱼捆绑成为“弓形”,不仅有利于来往路途上的运输,同时还提高了鱼的存活时间。这种“弓鱼”的技法也并没有失传,一直流传到了现在。
不过这听上去有点不符合常理,因为鱼是需要在水中呼吸的,离开了水的鱼,怎么能维持那么久的呼吸呢?这就要了解一下鱼的呼吸器官----鱼鳃了。鱼鳃由鳃弓、鳃耙和腮丝组成。鱼在水中的时候,鱼的腮丝之间是相互分离的,这样可以保证和水的接触面积得到最大化。当水流过鱼嘴之后,通过腮丝的时候,腮丝中的血液流动方向恰好与水流方向相反,这样腮丝就刚好与水中的溶解氧发生了一次氧气交换。在水中,鱼鳃的氧气交换效率是最高的。
那么离开水之后的鱼呢?腮盖就几乎处于闭合状态了,腮丝因为没有了水流的经过,让鱼本身的黏液渐渐黏连在了一块,这样腮丝就和空气的接触面小了,氧气的交换效率也就低了,鱼在空气中的生存就成了问题。
我们都知道,鱼在离开水面后,都会猛烈地摇动尾巴,拍打地面。希望通过这种方式重新回到水里,并且在这个过程中,多次“张嘴”呼吸空气中的氧气。可是这样的剧烈活动不仅消耗了本身不多的能量,还让鱼鳃处于了一种缺氧的状态里,很多鱼离开水后,很快就死掉了。
那“弓鱼”为什么能让鱼多活好几天呢?
第一,弓鱼之后,鱼的运动量小了,这样自身消耗也就小,耗氧量也相应小了许多。
第二,弓鱼之后,鱼嘴和鱼尾用一根线牵引,这样鱼嘴就会一直处在张开状态,鱼嘴张开,鱼鳃也就打开了,这样鱼鳃和空气之间的接触面积就大了,能让鱼最大程度的吸收空气中的氧气。
不过,也有人说,弓鱼的做法虽然延长了鱼的寿命,但是这种做法也让鱼忍受了太多的不必要的痛苦,十分的不人道,对此,您怎么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