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孜荣,中信美术馆执行馆长,今日头条优质艺术领域内容作者。长期致力于中外艺术的普及、教育及出版工作。
本期海绵演讲,曾孜荣将带我们解读《洛神赋图》背后的 6 个“源代码”。了解了这些"源代码",我们就可以走进中国画,理解中国画。
曾孜荣演讲视频:点击观看
大家好!我是曾孜荣,很荣幸有机会来跟大家来分享中国美学这个话题。
中国美学是一个非常大的题目,我没有办法给大家详解其中的方方面面。作为一名美术研究者,我想单从中国绘画史上一张最为著名的画——《洛神赋图》说起。
前阵子热播的电视剧《延禧攻略》里有一个这样的情节:皇后要为皇上挑选一份寿礼,选了很多张画,包括刘松年(注:南宋宫廷画家)的《四景山水图》等,选来选去都不是很满意。最后在建议下,皇后选了顾恺之的《洛神赋图》。在后面的剧情里面,皇后还亲自cosplay了一下“洛神”。
画中的洛神,出自《洛神赋图》,作者是顾恺之。在东晋之前,画家被认为是匠人,社会地位比较低,没有名字留下来。在顾恺之后,情况为之一变。琴、棋、书、画成了文人雅士所推崇的对象。因此,顾恺之成为了中国艺术史上第一位有名、有姓,并且还有图像流传下来的艺术家。
顾恺之流传至今的绘画有 3 副:《女史箴图》、《列女仁智图》和《洛神赋图》。前两幅的主题都是歌颂封建礼教,只有《洛神赋图》能与现代人的情感互通,它的主题是永恒的爱情。这幅画在创作前有一个文学底本:三国时期的曹植写下的《洛神赋》。根据曹植的诗句,顾恺之将文字化为山水、人物、花草,最终成就了这幅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绘画。
首先,我们来看这幅画的“开篇”:这是曹植,在京师告别了他的哥哥——皇帝曹丕之后,跋山涉水前往自己的封地东阿。由河南洛阳至山东东阿,一行人走得人困马乏,刚至洛水,曹植的随从和他的马匹便准备休息。
大家可以看到一个细节:这匹马在地上打一个滚,为什么呢?因为马匹长途跋涉之后,它没办法像人一样去水里洗个澡,所以马就在地上打滚,用沙土来吸附身上的汗水,它起来后就会觉得精神抖擞。画家很敏锐地捕捉到了马这样的一个动作,把它画了下来。
第二幕是这幅画叙事的展开,曹植在洛水边驻足休息,一行人抬头一看,水中央有一位女神手持羽扇,踏波而来,彷如芙蓉出水,非常美丽。曹植的目光被她吸引,想要上前。他的侍从立刻拽住了他。这个动作被画家捕捉下来了。他就这样被拽着:表面上保持着他贵族的威严,但心里向往着那个“小姐姐”。这位洛水中翩翩而来的女神长成什么样呢?曹植在《洛神赋》里用了四句话来形容。
第一句话:翩若惊鸿,婉若游龙。
所以画面上不仅有天空飞过的大雁,还有半空中的一条游龙。这是形容她的美貌的华丽诗句。
第二句话:荣曜秋菊,华茂春松。
在洛水之滨,有菊花盛开,有松树高昂。
第三句话:皎若太阳升朝霞。
远山朝阳初升,这是一轮鲜明动人的意象。2008年奥运会开幕式上有一张巨大的纸,很多舞者他们一边跳舞,一边画出来的,就是远山和太阳。“朝阳”寓意着画卷故事的开始。
第四句话:灼若芙蕖出渌波。
在仙子的脚下,有荷花绽放,顾恺之用这些美丽的花朵来烘托这位动人的仙子。
画面随后来到了洛水女神的日常。
洛神和她的“小伙伴”执扇而行,一会儿在清流里面嬉戏,一会在林间漫步。大家可以注意到一些细节:洛神每次出现的时候,她的衣衫都换了。白衣红裙、白衣绿裙、绿衣红裙。她在不断地换衣服。“女为悦己者容”,洛神也眷恋着在水边遇见的曹植。才子配佳人,他们相恋了,这就是故事的核心。
接下来,我们来到画面的第六幕,这种一见钟情的倾心,画家要怎么去烘托它呢?
顾恺之描绘了天上的云神,在吞云吐雾;水边的水神、河神,她们让河流变得清澈平缓;半空中,有河伯正在击鼓;中间这位正在高歌的人身龙爪的形象就是传说中的女娲。这些重要的神仙都赶来“加持”这段爱情,在他们的助威下,这场贵族和神仙的爱恋变得与众不同。但是就像所有的伟大爱情都不能在一起的结局一样。曹植和洛神也不例外,他们就像牛郎和织女一样要被分离。
在接下来的画面中,女神她坐上云车向曹植告别了。她的云车等级很高,有六匹龙拉着。在古代,车辆的建制有森严的等级,在人间,只有天子可乘六马车。洛水女神乘坐六龙云车,旌旗飘飘,云水翻腾。车身四周有众多水族护卫。有长着翅膀的文鱼、白色的蛟龙、双头神兽,凡人不敢靠近。
曹植深爱着洛神,他手执羽扇,不甘心就此放手。于是他让手下划船追赶。
大家可以看到这艘大船其实是两艘船拼起来的。有其父必有其子,他真是没有吸取他爸爸的教训。大家都知道赤壁之战,曹操把所有船连在一起,赤壁之战被烧个精光。回到画面,曹植就这么去追。船下波涛翻滚,正与曹植此刻激动的心情契合。
大家猜一猜他追到了没有?我们不知道。画家在此处留下了一个小暗号。在前面的画面中,从洛神出场就就一直伴着洛神的那把团扇,此时落在了曹植手上。《洛神赋》的原文里没有这一段文字描述,这是顾恺之根据文字想象的画面。
曹植到底有没有追到呢?我觉得是追上了。可能女神说:“我还是要走,不过呢,可以把这个小扇子送给你。”这把小扇子就变成了曹植与洛神之间爱情的信物。
接下来,曹植回到了岸上,他坐在岸边,夜不成寐。我们怎么知道他睡不着呢?观察画面,我们可以看到两个细节:第一,他的衣服换成了睡衣,是柔软的丝绸材质。第二点,他的座前点着两支蜡烛。这两支蜡烛其实就是符号,寓意着深夜。
画卷到了最后,天亮了,曹植不得不离开了, 他的随从劝他还是走吧。然后他恋恋不舍坐上了他的马车。
大家可以看到,曹植的马车是四匹马拉的。因为六匹马的马车是他的皇帝哥哥才能坐的。车的样式很像刚才洛神离开时的样式,只不过洛神乘坐的是云车,曹植回首顾盼,他希望还能再看女神一眼。手上还紧紧地拿着那个小扇子。我想他这一辈子都不会放手,因为这是洛神留给他的唯一信物。画卷就到这里结束了。
在结束处,乾隆皇帝,就是《延禧攻略》的男主角不失时机地题上了“洛神赋第一卷”字样,盖了一个“古稀天子”章。
大家注意这个章,以后你们看到很多中国古代名画上都有他盖的这个“古稀天子”。乾隆皇帝是个盖章狂魔,好多画都被他荼毒了。唯有一张画是例外,就是元代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他把后人的仿作盖满了章,真画却一点也没碰。
为什么乾隆皇帝要题《洛神赋图》第一卷呢?因为洛神赋留下来的摹本至少有三卷。我们看到的这张是故宫博物院的,此外还有辽宁省博物馆和美国弗利尔美术馆的两个版本。乾隆皇帝认为这一卷是临摹得最好的,所以他题了“第一卷”在上面。
我们把《洛神赋图》的画面从头到尾梳理了一遍。就主题而言,它对浪漫爱情这一人类永恒主题的描绘,从主题上远胜作者的其他画作。但更重要的是,《洛神赋图》奠定了很多中国美学的“源代码”。
何为“源代码”?我们用一句话解释:它就是传统所积淀的经典样式。这个样式一旦奠定,就会在后世历朝历代的绘画中反复出现。有时候会改头换面,但终究“万变不离其宗”。在《洛神赋图》中,我们提炼出六个“源代码”,接下来我会一一讲到。
我们看一下第 1 个源代码:在地上打滚擦汗的马。
前面我们讲到,马匹长途跋涉之后,它会通过打滚的方式来吸附汗水。
唐代李昭道所画的《明皇幸蜀图》描绘的是唐明皇在安史之乱时,逃到四川的经历。李白说: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画家怎么描绘蜀道的艰险呢?你看玄宗一行人好不容易休息的时候,有一匹驴马就在打滚。表明马已经走了很久,大汗淋漓了。
元朝的大画家赵孟頫专门画了一批滚尘马。这就是对于顾恺之奠定的经典样式的重复。
第 2 个源代码:我前面说到,曹植看见洛神“奋不顾身”地扑了过去,被拽住了的这个样式。我把它称之为“王侯摊”。注意,不是葛优那个北京瘫!
唐朝阎立本的《历代帝王图》中的刘备像和孙权像(如下图),他们都是这样被侍从扶着的。
在唐代的莫高窟103窟里面,我们看到《帝王说法图》(如下图),这个帝王仍然是两手一摊,有侍从扶着。
第 3 个源代码,我前面讲到为了烘托、描述曹植和女神的伟大爱情。画面中出现了众神来歌颂、来加持。
后世的中国画常延用这样一种方式来描绘伟大人物、伟大事件。
被称为“宋画第一人”的李公麟,是宋代绘画的最好的一个线描大师,他画的《西岳降灵图》(上图)中间的西岳大帝,化身为人间的一个王侯,骑着高头大马来出行,身边前呼后拥一大帮人。大家注意,画面左上角,在他身后还有两个鬼。有鬼神加持,这个人物才显出不同凡响。
莫高窟里还有一幅画:329窟的《夜半逾城》。画的是佛祖释迦摩尼出城修佛的故事。有一天半夜,他下决心要离开都城出去修行。当他骑马跨过城墙的这一刻,有四位大力神拖着他的马蹄腾云驾雾,他的身边还有很多的飞天。在他的前面,一只豹子在开路。这些神、鬼、兽都是来烘托释迦摩尼决心弃绝尘世,潜心修行这件事,因为描绘的是佛教历史上的一个伟大的时刻。
其实西方绘画中也有类似的传统,以常见的“耶稣降生”题材为例,1609年鲁本斯的《三圣贤的朝拜》,描绘的就是耶稣基督降生的景象。众多的先知、神人、天使前来觐见。用神仙“加持”的方式来表现伟大的时刻,东西方美学真是殊途同归了。
我们再看第 4 个源代码:怎么表现夜晚?中国画家才不会很笨地把夜晚画成黑漆漆的一团。巧用蜡烛这一符号去点出夜晚的主题是中国古代画家最常用的方式。
例如南宋的《韩熙载夜宴图》(上图)中,主角韩熙载坐床上,面前的歌妓刚刚弹完琵琶归来,坐中有一个高高的火炬,我们就知道,原来这是一场夜宴。
明代唐伯虎的《陶榖赠词图》(上图)中的这个陶榖,是一个看上去特别道貌岸然的家伙,但是他看见了美女,也要晚上点着蜡烛听琵琶。
我们知道一件伟大的作品,无论是小说、故事还是绘画,要结束的时候其实最难。陈丹青先生在《局部》里讲过:这一副画怎么样才算画完了呢?这其实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第 5 个源代码也与之有关。
顾恺之创造了一个范式:在结束的时候,让人物回头看。这既是将前面所有的剧情做一个总结,同时也是在画面向我们的观众挥手告别。
我们看唐朝周昉的《挥扇仕女图》(上图)的最后一部分:一位后宫的宫女,我不知道她是不是一个失败的甄嬛。她靠在一棵梧桐树上回头看,画卷到这里也就结束了。
赵孟頫的《浴马图》(上图)也是如此,牧马人上岸以后一边穿衣服,一边回头看,画卷就此结束。这是一个非常好的结束方式。
最后,我还跟大家分享中国美学最重要的一个源代码,也是今天第 6 个源代码。这个源代码同样出现在顾恺之的《洛神赋图》中。整个《洛神赋图》从头到尾有很多的情节,顾恺之用馒头一样的山和蘑菇一样的树把不同的剧情串联在一起,使得我们欣赏一幅中国长卷画的时候不是在看一张照片,而是如同在看一部电影。
中国古代绘画事实上在二维的图像里构筑了三维的空间,通过时光的流动带动四维的时光流逝。这是中国画跟西方画最大的一个不同。西方画就是一个框子,咔嚓一张照片的静态效果。它的景物是静态的,但是中国的长卷画呢?至少在1600年前顾恺之那个时代开始,就已然是电影般的叙事呈现。
以《富春山居图》为例,大家老问我:你说它好在哪里?我说你仔细看:它的第一段是春天的明艳,第二段是夏天的青葱,第三段是秋天的萧索,第四天是冬天的大雪覆盖。四级的时光全部完全的融在了中国绘画里。
这就是我想给大家介绍的最后一个中国美学的源代码,也是顾恺之留给我们的绘画馈赠。希望大家可以从源代码中对于我们中国传统绘画多一份了解。
谢谢大家!
搜索关注“@曾孜荣ART”,了解更多中国古代绘画知识。
海绵演讲是由今日头条主办的,主要面向当代青年人的系列演讲活动,平均每两个月举办一次。
每场活动,我们都会邀请 8 位不同领域的今日头条创作者来演讲,他们可能是来自科学、医学、心理学、摄影、建筑等领域的资深专家,也可能是在旅游、美食、游戏、时尚界炙手可热的网络红人。他们将在现场分享各自的故事与经历,和对自己所处领域独到的智识与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