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到来,面对炎炎夏日,深圳学生是选择“宅”,还是出门去寻找“诗和远方”?记者了解到,不少中小学生都选择了到外地参加“暑期实践”的课程,坐着绿皮火车、下田干农活、探访留守儿童……在外地,他们体验着不一样的生活。
在海南实践课程中,学生学习织锦。
在海南实践课程中,学生学习织锦。
下乡体验地道农村生活
暑假伊始,明德实验学校部分初一学生山毅夫和同学们一起来到海南白沙黎族自治县,开始了他们的暑期乡村实践课程,这也是这些城市的孩子们第一次过上乡村生活。
凌晨5点,古老的黎乡还沉浸在睡梦之中,孩子们已经拿上胶刀,在胶农们的指引下开始尝试着割橡胶;烈日下,山坡上,田地间,一顶草帽,一只腰篓,一截竹棍,一把谷苗,孩子们在当地农户的指导下耕种山兰稻;午后,他们向一位年近七旬的黎族腰篓手工艺人,学习传统黎族腰篓的编织方法,此外,大家还体验了酿酒、织锦、学唱黎歌、跳竹竿舞等原汁原味的当地民俗活动。
据带队的阮老师介绍,他们与当地青松乡中心学校联系,给同学们安排了众多当地文化、习俗的体验项目。“这是他们中大多数人第一次离开家过集体生活,住宿在当地学校,一开始许多同学都不太习惯,但孩子的适应能力是很强的,虽然不少体验项目都挺艰苦的,大家还是坚持了下来。”
而孩子们则在这些体验中找到了乐趣:“乡村空气特别好,而且老乡们很热情,让我们特别感动。”山毅夫说,而此行的另一个收获就是“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他告诉记者,他们去探访了留守儿童家庭,在开学后大家会捐出一些书籍、生活用品等寄给他们,跟他们结成对子,进行帮扶,将这项乡村实践的项目延续下去。
搭讪、求合影也是学习课程
日前,来自深圳云顶学校等多个学校的近200名中小学生分三批参与了设在桂林的外教夏令营。
“暑期游学我们已经坚持多年,已经成为一特色品牌课程了。”云顶学校校长杨坚告诉记者。在为期一周到半个月的游历中,孩子们除了感受当地的山水之外,还给孩子们分配了各种任务,每天晚上还有半个小时的分享,讲述自己完成任务过程中的收获。例如在阳朔,孩子们就接到任务,要去西街上找一个外国朋友,请他和孩子们一起完成四件事:聊天、换币、合影、签名。一开始,孩子们少不了犹豫、胆怯,但他们结伴“出击”,互相感染,都圆满完成了任务,经历了整个过程,也让孩子们都成长了不少。
严思琪的妈妈表示:“短短几天时间,孩子从陌生到相识、相知,到独立起来、开心快乐。看来我们的担忧是多余的,是该放手让她走得更远了。”
“我们的能力和素养从何而来?仅靠课堂上的讲授吗,还是靠暑假里的上培训班、完成作业?我认为还是要到外面去学习,去拓展这些能力。游学夏令营不是去玩,而是带着价值观、带着态度和情感去游学。”杨坚说,例如在行程中,他有意让孩子们坐绿皮火车。“有的家长问为什么不坐高铁,又方便又快捷。我说,我们的孩子不缺快速、不缺便利,缺的是享受慢生活的机会。只有在十多个小时的火车途中,他们才可以分享零食、盘腿坐在一起聊天,才可能发生一些故事。”杨坚说,为什么学生作文写不好,因为没有经历,而通过一场游历,制造一些磨练、制造些小小的恐慌,这种经历可以带给孩子们更加丰厚的体验。(深圳特区报记者 韩文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