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韦 佐 李映武
有句俗语说“樱桃好吃树难栽”,比喻一般人只知道享受成果,而不知道获得成果过程的艰难。
可莲雾却比樱桃难栽得多,至少对于防城区华石镇冲敏村的莲雾基地所种植的莲雾来说。
因为工作关系,多年来,记者已数次去了位于冲敏村的莲雾基地。但“最近”一次,也是2013年的一个春天了。
当时莲雾基地的主人——也就是现在的主人,防城港市天红农业科技公司总经理陈少龙。当时基地的景象颇为荒芜:贯穿莲雾园的水泥路旁,堆放着刚刚砍下的莲雾树主干和枝条。作为这个莲雾基地的老板,陈少龙正带着工人在地里忙活。那景象似有几分灾后重建般的悲凉。
因为此前,已有“两任”老板因经营难以为继而退出基地。前“两任”都是台商,当时的莲雾都还是由他们从台湾引进引种。其中一位20多年前曾在台湾农业改良场做过专业讲师,是台湾莲雾种植方面的专家,并著有“莲雾栽培”一书,很受同行关注。可由于种种原因,他们还是回去了。作为“第三任”老板的陈少龙,从事的是建筑行业。从浇筑钢筋水泥到种植果树,这界也跨得太大了。当时看着那一堆堆干枯的莲雾树,不禁让人心存疑惑:这块基地能结出消费者从宣传图册上看到的、令人垂涎的莲雾么?“第二任”老板是种出了莲雾,但品相、口感、甜度与传说的台湾“水果之王”差距甚远。
作为颇有建树的一名建筑行业老板,陈少龙干建筑驾轻就熟,要费体力也只是戴上安全帽到工地上转悠一阵完事,因为手下有的是管理人员管理具体事项。可来到基地,他就像一位农夫一样,成天往地里跑,砍树,刨土,挖沟,全身上下黝黑得与长年在田间地头干活的农民没有两样。“到这里,我天天下地干活,体重减了近20斤。但这地方好山好水好空气,我就喜欢山清水秀的地方,我养老的地方肯定不在城里。今年我54岁了,再干几年就不干了。”陈少龙说。
没有种植技术,一靠自学,二靠聘请专家、教授为技术指导。经过短短一两年,成功探讨出一套莲雾标准化生产管理技术。目前,公司已成功引进最新品种“大叶红”,公司的莲雾基地目前是广西最大的莲雾生产基地,也是全区唯一一家有“大叶红”莲雾果的生产基地。“大叶红”改称“天红一号”。 “公司已经获批‘红妈妈’商标。‘天红一号’品质、外观、口感比台湾朋友种出的还要好。”陈少龙拿出手机,翻出里边所存的莲雾果实照片,作了一番比较,“防城港可能是全国最适宜种莲雾的地方之一。”
去年,超强台风“威马逊”给果园造成重创,长得越好的果树,被吹得越惨,更谈不上挂果卖果了。“那景象,工人看了都替我心疼。好在果树长得比较快,今年又结果了。这一段时间,雨水过多。如果天气晴好,10来天,果实就到成熟期。这个基地种莲雾17年了,可以说现在才种出好的莲雾,真的太不容易了。”陈少龙的话里,有一种尝尽了苦头才吃到一点甜头的感慨。
一年里,除了比较阴冷的两三个月,莲雾会一边开花一边结果,基本上四季有果。但莲雾果有些“娇气”,果子接近成熟,稍稍一碰就会脱落。因此,即便有客人来,也不宜像摘荔枝龙眼一样,一伙人到果园里体验采摘。
“这几年,投了近2000万,目前仅卖果基本上还没有多少收益。”陈少龙说,“就靠育苗出售,这两年每年卖出15万株左右。”
6月10日下午,在玉林市经营生态园的冯老板,正带着几个人驾着小卡车到基地里,买走了陈少龙的50株4年苗。到基地买莲雾苗的,有北京、河南、云南、广东、浙江、海南等近10个省份的客商。
除了莲雾,陈少龙还在华石镇黄江村有火龙果基地。
“搞农业种植,当然最期望得到相关政策和资金补贴和扶持。今年的情况好多了。”陈少龙的话里透出欣慰。
陈少龙说的“不好的情况”,不言自明。其中包括有个别人开车到基地,摘了果或搬了苗,装车就走,而且量不少,连一句道谢的话都没有。“现在,习总书记对干部要求越来越严格了,我们举双手赞成。”作为市政协委员,陈少龙平时很关心时政。
老家安徽蚌埠的陈少龙,这一段时间家里的事多,他忙得像陀螺似的。“其实,基地还有很大的开发空间,有老板有意向合作,要开生态园。至少在这里,可以生态养殖鸡、鸭、鹅,在塘里养鱼。客人尝鲜果,还可以吃地道有农家菜。”